宏观看待最低薪金制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21-09-2010

2010-09-19
争议多时的最低薪资模式报告预料会在 10 月出炉,人力资源部目前刻在收集资料,在近期内与各领域代表讨论后将提呈国会。

制定最低薪金制着实刻不容缓,根据人力资源部的调查,大马工人中有 34% 每月赚取少于 700 令吉的工资,比半岛 720 令吉贫穷线还来得更低。世界银行的研究亦显示,大马过去 10 年的工资成长平均每年 2.6% ,属于低于通膨率的水平,大马的生活水平是以每年 10 至 15% 增长。

长期领取低工资而处于国家贫穷线下的基层员工,除了在满足本身和家庭的基本需求上经常面临捉襟见肘情况,工作时间过长,也剥夺了他们的休闲时间,在物资和精神两方面都承受压力。这些基层员工有者更是大企业的雇员,主要是负责生产及制造工作的非熟练员工,也不乏大城市的白领阶级。他们的工资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自 1998 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大马工人的工资涨幅就比本区域国家落后了 10 年。目前大马有近四成的工人阶级和家庭处于贫困边缘,家庭收入每月不足 1 千 500 令吉。大马要晋身高收入国行列,首先得关注这四成公民的状况,在人道上扶持他们,展现社会正义。这是大马在怀抱成为先进国的梦想的同时所必须积极去实行的政策。

制定最低工资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认知是,让工人们的口袋有更多的钱,让国内许多家庭得以脱离贫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们免受雇主的剥削。这项政策也能鼓励更多本地工人投入职场,包括从事一些比较低层的工作,即一般人指只有外劳才愿意做的工作;更多本地公民取代外劳,大马在控制外劳涌入的努力上就会事半功倍。外劳人数过多基本上压低了国内工人的工资水平。

最低工资已是全国上下一致的共识,政府、工会和经济学家都认为这是必须迫切处理的问题。不过,一些雇主对最低薪金制的忧虑亦不能忽视,工资提升但生产力却没有一并提升,长期而言会给经济带来伤害甚于建设。工人们享有更高薪资,生产力却没有相应增加,最终会加重经商和生产成本,进而削弱国家竞争力,更会加剧国内生活水平的高涨。反对政策者的另一层忧虑是,最低薪金制将促使制造厂商落实自动化,让机器取代人工;在人力需要减少下,最低薪金制可能会造成更多人失业。当然,另一些人的想法是最低薪资能激励人们更勤奋工作,生产力也能一并提升。

一项政策不可能十全十美,也未必符合所有人的意愿,但是我们必须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最低薪金制的问题。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大马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策略也已经失效,国内消费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工资不提高就无法刺激国内消费,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再者,环顾区域国家的崛起,在廉价劳工竞争方面,我们就必须面对泰国、印尼、中国、印度甚至越南的强大竞争。技术的提升是大马的唯一出路,提升技术就需要技术工人,而提高工资才能够吸引到技术工人。

首相纳吉之前促请厂家认真考虑制定最低薪金制,做为业务成长的重要策略和契机。不过,政府也明白依赖劳动密集的产业无法一夜间就作出改变,但是政府不能就此妥协。当然,雇主们也不会是铁板,至少政府必须有实际的报告来说服他们。而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以地区划分来制定最低薪金制,将更能反映大马的实际经济环境、文化和生活需求,以此作为制定最低薪金制的基础,相信能够取得更一致的共识。

星洲日报/社论 2010.09.19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