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物林立……歷史文物豐富‧檳島鄉團百年文化跨國吸晴
信息来自: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194934 · 作者: · 日期:04-06-2012

(檳城)彈丸小島的檳城是全球百年歷史以上的姓氏、鄉團及業緣會館密集之地,除了應發揚光之大,緬懷先民的貢獻之外,也可成為中國以外另一個文化“尋根”之地,吸引中國人及世界其他華人前來展開文化之旅,並促進檳州旅業的作用。

據調查統計,檳島有逾70間的團體是超過百年歷史,初步鑑定包括檳榔嶼廣東暨汀州會館以及汀州會館創會,至今已有217年的歷史,為最“長壽”的華團,它們主要是以文物來鑑定。

而且,這些華團先賢嘔心瀝血的策劃興建,為後代所留下的古建築物,其工藝、造型設計,形成空間語言及無聲指令的意境,卻是令人嘆為觀止,值得後人的緬懷,發揚先賢“前人種樹、後人乘蔭”的精神。

各籍貫精心策劃興建

華團先賢思維盡在古建築物檳州旅遊發展委員會主席羅興強針對檳州政府策劃“檳城百年華團群英會”史籍,接受《大北馬》記者專訪時說,出版史籍使更多國內外的華人,有機會認識和瞭解馬來西亞檳城百年華團的精彩史故。

他說,華團古建築物對瞭解華人先民思維是最有代表性,這些古香古色、洋溢華人傳統文化的古建築物,主要集中在喬治市早期市中心範圍內,即土庫街、萊特街、椰腳街及吉寧街,在區內有各街道通行,如大伯公街、唐人街及義興街等,四通八達供遊人行走觀光華人廟宇、家廟及會館等。

他說,這些建築物群主要是各籍貫先賢經過精心的策劃後興建,散發各籍貫建築物的特色,主要為廣東省的廣東人、潮州人及客家人,福建省閩南、福州人及客家人,以及廣西省的廣西、江浙與三江人等。

羅興強:檳鄉團古建築及文化風格
保留得比中國更完整

羅興強說,出版“檳城百年華團群英會”史籍具有雙重的意義,首先是結構與設計和外觀展現,代表逾200年來華人先賢智慧的累積,並把中華傳統文化發揮到極點,形成了在祖籍地中國之外,保留最完整的傳統建築及文化風格。

他表示,事實上,中國在近兩百年來,經歷了激烈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大轉變及思潮變革等,如鴉片戰爭、辛亥革命、五四文化運動、新中國建立及文化大革命的洗禮,對傳統文化百般的洗禮及“摧殘”。

他指出,這些屬於所謂的小傳統文化建築物或許中國南方省分如廣東省、福建省、海南省及廣西省等還可尋獲其蹤跡,但是中國中原與北方一帶,在戰爭及思潮洗革之下被大中華文化淹沒,幾乎失了蹤影。

中國歷史學家陳思和驚嘆

他說,日前中國歷史學家陳思和到來檳城觀光,見到在中國中原北方“絕種”的中華傳統建築物,保留得比中國更完整感到驚嘆,並形容檳城及馬來西亞的中華古建築物是“古建築物博物院”,就如澳洲有袋動物般,離開亞洲大陸仍保持原來的有袋特徵。

他說,事實上,古建築物的建築材料、繪圖、瓷器、木雕、神像、裝飾品及祭祀用品等皆從中國,不但歷史悠久,且成為稀有的古物,甚至在原產地的中國已絕跡。

他說,因此近數年來,中國一些收藏古物者特地到檳城巡視市場,對這些古物興趣勃勃,並提出高價收購,可見華團及民間存的古物,是具有收藏的價值及增值的潛能。

刻苦耐勞……勤儉辦事作風
先賢創業點滴可教育後輩

羅興強說,第二層意義是表揚華人先賢對社會政經文化以及族人福利等的貢獻,以讓年輕人瞭解華人先賢謀生創業的刻苦耐勞、勤儉辦事作風,以及為後代造福方精神,具有教育年輕人的作用。

他指出,英殖民地官員萊特於1786年開埠檳城後,吸引了華人先賢們離鄉背井南來。

他說,當時檳城荒蕪不毛之地,華人先民不但須面對猛獸、害蟲及疾病等威脅,也須在無法律保障之下異鄉,克服各項的人際關係,鏟除創業之路的障礙,為謀生創業成功舖路。

他表示,最值得一提是華人先賢創業成功後,不忘照顧及造福宗親、鄉親等福利,其中是共同成立血緣、鄉緣及業緣等組織,包括興建堂皇的會館建築物,敦睦鄉誼,守望相助,特別是成為初來族人的“避風港”。

他說,同時他們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創業血淚史,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精神。

羅興強也說,這檳州政府聯合檳城各個百年華團於6月21日首度舉辦“檳城百年華團群英會”,當天上午舉行研討會和圖片展並晚上設宴款待所有參與的百年團体。

初步調查,檳州首10個歷史最悠久的華團:
第一:檳榔嶼廣東暨汀州會館(217年)
第二:汀州會館(217年)
第三:檳城順德會館(214年)
第四:海珠嶼五屬大伯公廟(212年)
第五:廣福宮(212年)
第六:檳城嘉應會館(211年)
第七:寶珠社(211年)
第八:檳城增龍會館(211年)
第九:魯班行(211年)
第十:穎川堂陳公司(202年)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