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汽车业
信息来自:人民网 - 中国汽车报 · 作者: · 日期:26-08-2008

一、汽车业概况

马来西亚的稳定使经济得到发展,特别是上世纪 70 和 80 年代。国民经济连续十多年以 8% 的速度增长,使马来西亚人均收入在 1996 年达到了 4000 美元,由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国。

在马来西亚,汽车工业被认为是最重要、最具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马来西亚对汽车工业寄予厚望,他们希望通过发展汽车工业使马来西亚到 2020 年成为发达国家。

二、汽车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20 世纪 60 年代~ 80 年代

特征:从整车进口到散件组装

像印尼、泰国一样,马来西亚的汽车工业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这之前,马来西亚公路上跑的汽车大部分是进口车。

1963 年,在科伦坡计划( Colombo Plan )专家的建议下,马来西亚政府开始鼓励建立汽车工业。 1964 年,政府又制定了鼓励装配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业的政策。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为了提高就业和代替汽车进口建立了汽车组装厂。

为了进一步发展本土汽车工业和鼓励车辆在本土组装,政府采取了一些政策。这些政府包括要求一定比例的零部件国产化、征收进口税、对整车进口实行系列关税 等。 1966 年,政府公布了保护性关税,另外要求所有的经销商每 6 个月要更新一次进口许可证。 1967 年,政府批准 6 家组装厂开始运转。同年 12 月,瑞典汽车有限公司开始在马来西亚生产。

起初,组装厂主要是由欧洲汽车制造商和本地合作伙伴成立的合资项目,但组装的车很杂,瑞典汽车有限公司组装 Volvo, 亚洲汽车有限公司组装标致、马自达, Tan Chong 厂组装日本的日产( NISSAN )。

尽管马来西亚出台了地产率的要求以促进当地零部件工业的增长,这种努力不是很成功。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共有大约 15 家工厂生产欧洲或日本汽车,因为有太多品牌和车型,零部件规格品种繁杂,导致制造商很难达到规模经济。

这期间,马来西亚汽车进口依然很多,但进口方式大部分改变为以 CKD 形式进口,由组装厂组装。这时的技术转移水平还是很低,当地汽车技术人员的能力提高也不明显。

第二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特征:民族汽车工业起步

1984 年,马来西亚的国家汽车项目 —— 宝腾( PROTON )建立。以此为标志,马来西亚汽车工业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马来西亚设立宝腾项目是为了引导该国汽车工业走上高技术含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展道路。

宝腾项目是马来西亚与日本三菱汽车厂合资建立的, 1985 年开始生产宝腾 Saga 车。因为它生产工序完整,肩负提升国家工业水平的重任,并具有民族品牌,所以,宝腾在税收政策和关税税率方面享受优惠。

第一个民族品牌车成功后,马来西亚于 1992 年 10 月建立了 PERODUA 公司。该公司成分非常复杂,它的建立是为了拓展汽车产品品种,进一步支持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 Perodua 是马来西亚第一个 ISO9002 和 ISO9001 认证的汽车制造商。

现在,马来西亚汽车市场是由马来西亚民族汽车业控制着,宝腾和 Perodua 每年分享该国 90% 的汽车市场。

三、汽车业生产要素

1. 技术进步

以前,在马来西亚的汽车制造和组装开始建立之前,零部件制造商主要针对汽车维修市场。随着马来西亚汽车制造业的建立,政府制定了发展零部件工业的政策。

零部件业建立后,宝腾发展了 186 家供应商,在上游投资了 6 亿马来西亚元( RM )。其中包括铸造( 2 亿 RM )、机械( 1.1 亿 RM )、研发( 2.38 亿 RM )。在 1997 、 1998 年经济危机之前,宝腾和它的配套商一齐朝着 30 万 -35 万辆的产量努力,那是他们的最低经济规模。

1995 年后,马来西亚的汽车公司和它们的外国合作伙伴签定的技术转移协定达 98 件之多,其中包括技术援助、许可证和专利、品牌使用、服务、销售等。技术转移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本土制造商能得到必要的核心能力。

当然,技术转移不是廉价的。问题是,虽然马来西亚零部件厂家支付了高额的技术转移费,它们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这样就得把成本转嫁到最终用户身上。

在确定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位置时,宝腾采取了几大步骤:首先是收购莲花和美国密歇根研究院,宝腾以此来提高研发能力。宝腾让自己的同宗兄弟 —— Petronas 购买自己的股份,也被看作是宝腾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宝腾希望通过这种战略联盟,让 Petrona 帮助自己提高产品质量。

作为马来西亚的另一家汽车民族品牌, Perodua 在努力开发自己产品的过程中,与日本大发公司结成了联盟,而意大利的 Stola 公司则为其提供主要的技术支持。

Perodua 的研发投资集中在提高它们在汽车技术方面的能力,诸如测试、设计以及从造型到最终制造的工程技术。为了这个目的, Perodua 在人力资源培训、电子设备等方面投入很大。

2. 人力

马来西亚汽车企业的就业趋势,放映了汽车生产销售的状况。随着 1997 年马来西亚汽车需求达到最高,整车和零部件生产被迫以最优化、最有效率的方式部署它们的劳动力。

总的来说,国有汽车企业工人的操作方式更为机械化,而非国有汽车企业是劳动密集型,当需求出现高峰时,还会雇佣外国合同工。

四、汽车业市场准入因素

1. 价格和利润

时下,由宝腾、 Perodua 、 Inokom 和 MTB 等马来西亚等汽车公司生产的国产汽车,定价一般低于由组装厂组装或进口的同档次汽车的价格,并占有国内市场的 90% 以上。

尽管地产率的政策对本国经济有好处,但还是增加了汽车的生产成本,特别是每个月的产量低于 100 辆时。增加的成本占全部生产成本的 10%-20% 。

2. 车辆进口限制(关税保护和非关税保护)

关税保护

1998 年,马来西亚年度财政预算增加了关税征收的范围,现在这些关税还继续征收。

原来征收特别关税是依据发动机的功率大小而确定的。总的来说,征收的关税分为两类,对于 CBU 进口与 CKD 进口征收不同的关税( CBU 是整车进口、 CKD 是散件组装)。关税征收如下:

以 CBU 形式进口的汽车: 140%-300%

以 CKD 组装进口的汽车: 80%

以 CBU 进口的箱式载货车: 42%-140%

以 CKD 进口的箱式载货车: 40%

以 CBU 进口的四轮驱动多功能车: 60%-200%

以 CKD 进口的四轮驱动多功能车: 40%

按照马来西亚的承诺,在东盟免税保护区( AFTA )内,对 218 种汽车产品,在 2005 年 1 月 1 日前,将逐步采用 CEPT (共同有效优惠关税)。这意味 着所有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当地采购率超过 40% 的汽车将只征收 20% 的关税。当前,已有 210 种汽车产品已经进入 CEPT 。非关税保护

“ 与贸易有关之投资措施( Trade Investment Measures—TRIMS ) ” 是 WTO 保护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机制。在 TRIMS 规定中,成员要消除不平等贸易壁垒,包括由政府强制性手段实行的用来保护本国产品、限制国外产品不公平的、歧视性的规则和政策。比如:配额限制、技术壁垒、包括其他附加的经济、甚至政治条件等等。

作为受 TRIMS 监督的成员国,马来西亚要逐步取消几项不平等的贸易行为。而这些做法被认为是保护本土汽车工业,包括 “ 地产率政策 ” 及 “ 强制性删除条款 ” 。

1997 年、 1998 年的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民族汽车产业需要更多的时间恢复,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所以,相应地,马来西亚提出了延期减少或消除这些限制的要求。

马来西亚的汽车工业得到了延期取消不平等贸易的时间表,可以持续到 2001 年 12 月 31 日,尽管这与 TRIMS 中规定的义务不一致。另一个两年的延期是 到 2003 年 12 月 31 日,马来西亚同意消除 “ 地产率政策 ” 。从 2002 年 1 月 1 日开始,从 “ 强制性删除条款 ” 中消除 11 种产品。保留下来的 19 项内容 2004 年 1 月 1 日才会消除。

3. 合资

在 TRIMS 协议和东盟免税保护区( AFTA )内,为了促进马来西亚汽车工业自由化发展,政府放松了投资限制。

现在,对于马来西亚汽车生产商的外国合作伙伴来说,有一种增加它们在合资公司股份的趋势。这些合资项目将实行双赢战略。本田刚刚与 DRB- HICOM 、 Oriental 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当地的公司占有 51% 的股份,而本田占 49% 。像福特一样,斯堪尼亚、曼、沃尔沃已经可以增加它们在马 来西亚当地工厂的股份。大发也在等待着增加其在 Perodua 公司的股份。

4. 政府计划

为了使马来西亚的汽车工业可以持续发展,政府定期与商业部门、学术机构和有关股东协商。未来的市场开放措施将继续以私营部门输入为基础,并且考虑到长期 的社会经济利益。政府将继续支持制造业,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贸易代表团、通过参加国际事务,出口本国产品。今年,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公司将参加 15 次国际事务和展览。马来西亚政府还将参加国际论坛,比如 APEC 、 WTO ,探讨在全球自由化贸易中,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繁荣。

为了创造良好的氛围,合资方面采取的措施

· 重新定位并提升零部件工业的位置

· 促进技术联合、转包

· 使马来西亚成为特殊部件的基地,比如电子部件

· 增加过境投资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