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腾何日可自强?
信息来自:星洲网 · 作者:李三宇 · 日期:12-08-2016

2016-06-12

上周一,多元资源工业(DRBHCOM,1619,主板工业产品组)掌控的普腾(Proton)突然宣布发行一批价值12亿5000万令吉的可转换优先股,买家不是别人,正是与普腾藕断丝连的大马政府。

换句话说,4年前借国库控股(Khazanah)之手将普腾股权转卖给多元资源工业的政府,未来有可能重新“回收”普腾,重投政府怀抱。

然而,有政府撑腰,却不足以掩饰烧钱烧上瘾、业务表现仍江河日下的普腾,已步步踏近存亡交叉路口、需尽快作抉择的事实。

普腾,还有未来吗?

30年“烧掉”政府150亿

成立于1983年的普腾,是在前首相敦马哈迪推动的国产车计划下应运而生;曾几何时,这家国有汽车公司在政府保护政策护航下,独占国内汽车市场超过70%销量,风光无限。

然而,在国家汽车政策落实后,大马汽车市场逐渐开放,素质更优的海外汽车品牌陆续进入大马抢市,加上在1993年成立的第二国产车(Perodua)成功赢得不俗口碑,普腾销量开始步步走入严冬。

靠着进口车遭强制征收高进口税,普腾虽勉强在价格上建立起绝对优势,却迟迟无法在素质上赶超竞争对手,加上国人购买力持续上扬,及消费者明显更青睐第二国产车,普腾的价格优势渐渐消失。

终于,在2007年初,销售惨淡的普腾被迫将把持多年的“汽车业龙头”宝座拱手让给第二国产车,惟这只是开始,销量始终毫无起色的普腾,近年销量除了与第二国产车渐行渐远,眼看也即将遭背负过百巴仙进口税的日本进口车超越,似乎正逐渐被边缘化。

截至今年首季,大马汽车业销售冠军依然是第二国产车,销量达4万7181辆,普腾销量则只有1万9225辆,不但远远落后本地同侪,比较起本田(Honda)的1万8777辆、丰田(Toyota)的1万零216辆和日产(Nissan)的1万零773辆,普腾的领先优势亦不明显,随时都可能被海外对手超越。

资料显示,普腾问世30年间,政府已在普腾身上“烧掉”近150亿令吉资金,但这些资金并没有让普腾变得更好,当初的进军国际市场大计,至今还是梦一场。

毕竟,若连仗着保护主义建立的价格优势都无法在本地站稳阵脚,普腾欲在公平条件下与其他价廉物美、技术日新月异的外国车在国际市场一较高低,俨然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这是相关当局需认清的事实。

多元资源买下

普腾一起沉沦

在2012年初,由知名土著大亨丹斯里赛莫达掌控的大财团――多元资源工业,宣布以每股5令吉50仙或总数约30亿令吉,将普腾私有化,并雄心万丈表示将把普腾打造成区域汽车公司。

万万想不到的是,这项商业决定竟成了多元资源工业的梦魇。

资料显示,在全购普腾后,多元资源工业业绩便开始走下坡,2014、2015和2016年业绩持续衰退,导因正是以普腾为主的汽车业务表现低迷;更糟的是,在普腾惨亏影响下,业绩一向强稳的多元资源工业意外在2016财政年暴亏近10亿令吉,令市场哗然。

同时,由于业绩逊色,多元资源工业股价亦一蹶不振,资料显示在全购普腾前,多元资源工业股价高挂于约2令吉50仙水平,但随普腾后来明显侵蚀集团业绩,多元资源工业股价终于自2014年初起陷入跌势至今。

截至上周五(6月10日),多元资源工业股价报90.5仙,对比4年前下滑了63%。

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已私有化的普腾终于再向政府伸出求救之手,希望政府继续金援这家“系万千国民饭碗”于一身的“策略性汽车公司”。

而政府也乐于回应普腾的呼唤,上周透过认购优先股立即注资12亿5000万令吉,显然不会因普腾被私营化后就完全任其自生自灭。

只是,这样一来当初让普腾私营化意义何在呢?

政府购12.5亿优先股

国有化先奏?

上周,大马财政部透过持股99.99%的GOVCO控股,耗资12亿5000万令吉认购普腾优先股;细看今次的注资安排,《投资致富》深信,尽管政府已否认会接管普腾,但考量政府透过优先股注资普腾的逻辑后,就晓得普腾重新国有化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资料显示,GOVCO控股认购的,是一批为数12亿5000万股的“可赎回可转换累积性优先股(RCCPS)”,期长介于7至15年,发行后第7年(3亿令吉)、第10年(4亿令吉)和第15年(5亿5000万令吉)都分别会有一批优先股届满。

这正是政府可能重新入股的关键。

因为,在上述优先股的可转换(convertible)性质下,若普腾未来在优先股届满时无力赎回,政府将被迫把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重新成为普腾大股东。

资料还显示,若优先股被完全转换成普通股,政府将重掌握普腾近80%股权。

若政府完全排除接掌普腾的可能性,其实只需把优先股性质订作不可转换(non-convertible),即可直接消除政府重新入股的可能性;但是,政府并没这么做。

由此可见,若普腾表现继续无法改善,资金流持续吃紧,政府“赎回”普腾就将成为很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除非,普腾能在优先股开始失效前顺利翻身,也就是7年内。

老马:不明白为何普腾销量差

被誉为“普腾之父”的马哈迪,4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普腾本身完全不明白销量为何持续下跌,更直言若普腾连每月5000辆销量都达不到,又不获政府援助,那普腾将会破产。

就在马哈迪说出这番话的一个月后,大马汽车协会(MAA)公布的4月汽车销售数据显示,普腾在4月只卖出4477辆汽车,跌破马哈迪拟定的5000辆“破产门槛”。

马哈迪当时说:“普腾过去一周可卖4000辆汽车,后来跌至2000辆,但仍能生存。可是,4月初时普腾销量竟跌至一周200辆,我们不明白为甚么。”

他还说,国人对普腾有负面观感可以理解,但这些观感是由旧车问题引起,新车已纠正了一切缺陷,性能很好,所以不明白国人为何不信任普腾。

对此,《投资致富》认为造成普腾销量持续下跌的原因可能有几个:

汽车素质待改善

尽管马哈迪声称普腾素质很好,但《投资致富》访问几位修车商后发现,普腾汽车较容易出现小问题,持久力也远远不如主要进口车。

拒署名车商指出,普腾新车确实已纠正了一些旧车款面对的问题,却不能说已完全没有问题,因无论以乘坐体验或汽车耐久力角度来看,普腾都还远远比不上进口车。

“新车当然不会有大问题,可时间一久(6年以上),可能就需零零散散的维修;对比之下,进口车明显更持久,问题也较少,否则怎可能会有那么多消费者愿意以贵50%以上的价格购买进口车?”

国民消费能力持续攀升

从前,在国民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向进口车征收的过百巴仙税率,确实让普腾享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这样的优势正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而渐渐消失。

当国民拥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时,那就能开始考虑是要买素质较高、价格较贵的进口车,或是素质较差、但价格较便宜的国产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市场消费遭进口车抢走,是无可避免的结果,除非普腾能在素质上取得重大突破。

更何况,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等提倡贸易自由的策略当前,大马汽车业看来只有越来越开放一途可走,国产车的价格优势其实如履薄冰,急需找寻新出路。

难以挽回市场信心

平心而论,普腾这些年确实在积极改善汽车素质,力求挽回因旧车款问题多多而大量流失的市场信心,但效果不彰,显示要国民重新信任普腾,不如想像般容易。

其实,这完全不能怪罪消费者,毕竟购车不是小事,而是关乎几万令吉能否换得应有价值,因一旦买了即无法反悔。

所以,呼吁国人花几万令吉来“尝试”普腾的转变,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甚至有能力负担的事。

普腾自救难?

消耗30年光阴和百亿令吉金钱后,普腾的情况不仅完全没好转,还每况愈下。到了今天,我们实在该认真思考一个大问题:“普腾究竟还有存在价值和意义吗?”

多元资源工业在宣布GOVCO控股认购普腾优先股时说,普腾在大马汽车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除直接雇用1万2000人,相关供应商的雇员人数更高达5万人,政府在意识到这点后,才决定金援普腾。

言下之意,即暗示普腾的生存关乎数万人的饭碗,政府不能不救。贸工部长拿督斯里慕斯达法上周受访时也直言,政府注资普腾是为了确保普腾继续以国产车身份存在于市,替数万名直接和间接雇员提供就业机会。

问题是,若普腾情况进一步恶化,政府是否该继续无条件拯救普腾呢?

作为大马品牌,国人原本理应以普腾为傲,这也是马哈迪渴盼的情景;可现实是,普腾的存在不但演变成国家负担,国人还得因国产车保护政策,而被迫以高于原价1倍以上的价格购买进口车,间接补贴国产车。

当然,若保护政策只是协助普腾站稳的过渡性政策,相信不会有人反对,可问题是,当保护了30年都还无法离开政府襁褓时,普腾的存在除了沦为“就业工具”外,还有何意义?

《投资致富》认为时至今日,普腾是时候思考新出路,大胆重新定位,免得情况越来越糟。

目前,大马政府已为普腾订下1年内找到能在研发方面给予普腾协助的策略伙伴,助普腾达成晋身国际舞台的目标。但是,这一再重复的论调,人们早听腻了。

况且,若真如马哈迪所言,普腾每月至少得有8000至1万辆汽车销量才能勉强收支平衡,且一旦销量跌破5000辆则得靠政府救济才能继续存活,那普腾目前销量俨然仍低于存活线,持续烧钱相信再所难免。

若未来销量再不改善,政府注入的12亿5000万令吉料很快耗尽。到时,若普腾情况并未改善,政府还得再给多少钱?

《投资致富》大胆建议,若政府和普腾肯放下无谓的尊严问题,一切以强化普腾生存和竞争力为优先,那倒是可考虑以下两大方案:

方案一

引进外资股

平心而论,要引进愿意把造车技术“传授”给普腾的策略伙伴(目前的策略),根本强人所难,要知道普腾是汽车制造商,把造车技术授于普腾,不就等于喂饱对手害自己?哪个车商会这么傻呢?

不过,若学第二国产车般引进外资车商作为策略股东,让外资股东共享普腾的成功故事,那就不同了。

日本大发汽车(DAIHATSU)持25%股权的第二国产车,和100%国内机构持有的普腾,两者销量为何渐行渐远,是当局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更何况,在普腾仍迟迟无法在造车技术上取得突破时,海外资金雄厚的车商们早已开始研发下一代车种,包括节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进步之快,连独立站稳都有问题的普腾恐怕永远也追不上。

普腾虽是唯一一家100%由大马拥有的汽车公司,甚至仍被一些人视作“国家骄傲”,但是,若现实情况不允许,普腾真的该继续由大马独占、然后由纳税人贴钱吗?

方案二

与第二国产车合并

早在6年前,市场就曾传出普腾与第二国产车可能酝酿合并的消息,惟市场专家当时都不看好这宗交易,原因是控制权问题难以解决,消息到后来也再无下文。

第二国产车目前由多位投资者联合持有,包括合顺(UMW,4588,主板消费品组)持38%、大发汽车持20%、MBM资源(MBMR,5983,主板贸服组)持20%、国民投资股份机构(PNB Equity)持10%、三井物产公司(Mitsui&Co Ltd)持7%和大发汽车(马)私人有限公司持5%。

对比之下,普腾目前仍由多元资源工业独资拥有。

当时,分析员估计若把普腾和第二国产车注入一家新公司,那普腾股东只可分获新公司41%股权,但却会是新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

时过境迁,6年后的今天,财务地位持续恶化的普腾,议价本钱显然已远逊当年;若以政府认购12亿5000万令吉优先股最终可能掌握普腾80%股权作准,当局给普腾的估值约只有15亿6000万令吉,远低于多元资源工业4年前私有化普腾时所支付的30亿令吉。

至于第二国产车,以2014年的约5亿令吉净利的10倍本益比粗略计算,总估值料至少达50亿令吉,价值已远超普腾。

以此标准计算,若两者合并,多元资源工业最多只能掌握合并后公司的24%股权,反观合顺则会持有29%,成为最大股东。

因此,控制权问题料依然是两家公司合并的最大阻力,何况持有第二国产车25%股权的大发汽车未必会点头答应。

不管怎样,与表现出色的第二国产车合并,始终是普腾的潜在出路之一;而且,结合两家汽车公司人物力,强化运作效率,或许也是助大马汽车进军国际市场的好方法。

结语:

总的来说,在一个人口只有3000万、科技不算发达的国家,欲不靠外力自造国产车,本就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时间也证明了这绝非明智之举。

实际上,要改善普腾困境不是难事,问题在当局是否愿意以开明态度接受一切可能性,如上述提到的让外资策略性入股,换取更跟得上时代的造车技术。

扛不起的“国家骄傲”,不如选择放下吧。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