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转型免栽员 吉利娶普腾得莲花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09-06-2017

2017-­05­-24 

(布城24日讯)多元资源工业集团(DRBHICOM,1619,主板工业产品股)与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Geely)今日达成协议,由后者收购49.9%普腾股权。

通过这项交易,普腾也将出售英国汽车制造商莲花汽车(Lotus)的全部股权,其中吉利集团收购51%,剩余49%是由本地马来商业大亨丹斯里赛莫达所控制的Etika汽车公司收购。这意味普腾将退出跑车市场,印证了外界指吉利想要进军跑车市场的传言。

普腾母公司多元资源工业仍以50.1%股权掌握普腾控制权。

第二财长拿督佐哈利今日在布城见证双方签署具约束力的关键条款协议;双方估计于今年7月中签署最终协议。
 
 
15亿低息贷款仍要偿还

佐哈利在过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虽然普腾引进外国策略伙伴,但去年政府借出的15亿令吉低息贷款仍要偿还,而这点吉利集团也同意。多元资源工业集团董事经理拿督斯里赛法依沙坦诚,若没引进策略伙伴,拥有约1万名员工的普腾很大可能需要裁员,但如今可专注在转型计划上,未来有可能取得正面发展和盈利。“我们的意向是振兴普腾商标,因为这是马来西亚第一个国产车,拥有30多年的历史。”

赛法依沙透露,普腾是以1亿英磅脱售莲花;所以,拥有51%的吉利是以5100万英磅购入,而Etika是4900万英磅。

他深信最终会以上述价格出售成交。换言之,吉利需耗费5100万英磅向普腾买下51%的莲花控制权。

据悉,上述两家公司并不会组成联营公司,而普腾退出跑车市场志在专注于普腾转型计划。

出售股权减少亏损

由于普腾所持有的莲花跑车亏损连连,让该公司面对巨大的资本压力。出售股权是一项减少亏损的决定。

普腾强调,普腾作为国产车的地位保持不变。引进策略伙伴也不意谓会更换管理层和裁员。

赛法依沙说,如果没有吉利的加盟,拥有约万名员工的普腾很大可能要裁员,特别是两座位于沙亚南和丹绒马林的汽车产都处于低产能的状况。

沙亚南工厂拟迁丹绒马林

两座工厂每年可生产35万辆汽车,但随着普腾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工厂使用率不高。未来他们也有计划要将沙亚南工厂迁至丹绒马林。
 

新闻背景

普腾寻新投资者注资

普腾成立于1983年,是在前首相敦马哈迪推动的国产车计划下建立,是由大马富豪丹斯里赛莫达控制的多元资源重工业公司(DRB­Hicom)主导。

普腾在成立时是由多元重工业和日本三菱集团属下的三菱汽车及三菱商事组成的联营公司。当中多元重工业占总股权的70%,另两家日本企业各占15%。

公司的营运模式为由三菱公司提供生产技术,普腾负责生产。其后三菱旗下的两家公司分别于2004年及2005年售出所有股权,现时普腾是一家独立经营的汽车制造商。

普腾在去年4月获得政府提供高达15亿令吉贷款后,寻找新投资者注入资金,以进行周转计划。

普腾与国外厂商重新组装的汽车在当地市场的销售量近年来有所下降。普腾在大马有两间工厂,分别在沙亚南的普腾汽车工业生产线和霹雳州丹绒马林汽车城,年产量约40万辆。目前,工厂的产量远远低于最高产量。

早前于2007年大马普腾寻找新伙伴,但大马政府拒绝允许外国投标人获得控制权。

普腾力图引进白武士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日子,早在2010年该公司已经和德国福士伟根(Volkswagen)洽谈,而在2012年本田汽车也尝试探索双方合作可能。

普腾在赞助一级方程式赛车运动时,于2012年以6300万令吉买入国油引擎技术。

当多元重工业于2012年成功以每股5.50令吉,向国库控股(Khazanah)收购普腾的42.7%股权(2亿3470万股)私有化普腾,交易价值达28亿令吉。

浙江吉利列中汽车业10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多年来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快速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千亿元,连续五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14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汽车行业10强,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设在杭州,旗下拥有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伦敦出租车等品牌。其中吉利汽车在浙江台州/宁波、湖南湘潭、四川成都、陕西宝鸡、山西晋中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现有帝豪EC7(A级轿车)、博瑞(B级轿车)、博越(SUV)、帝豪GS(跨界SUV)、远景系、金刚系等10多款整车产品及1.0L­3.5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

吉利汽车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750多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350个销售服务网点;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截至2016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吉利汽车集团在浙江杭州建有研究院,形成完备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在中国上海、瑞典哥德堡、西班牙巴塞罗纳、美国加州设立了造型设计中心,构建了全球造型设计体系;在瑞典哥德堡设立了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CEVT),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级车模块化基础架构。 
 
 

吉利正竞标入股的马来西亚车企Proton 是怎样一家公司

2017-02-27  李思谊 Alexis See Tho  腾讯财经

当你驾车行驶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外环的主干道上时,东南亚最古老的汽车制造商——Proton工厂非常显眼的指示牌将映入眼帘。该品牌在国外鲜为人知,但在当地每个马来西亚人的身边,一定会有那么几个Proton车主。

成立33年后,该公司宣布,将寻找外国合作伙伴入股Proton。至竞标截止日2017年2月15日,中国公司吉利和法国公司标致雪铁龙(PSA),两家汽车生产商递交了标书,并有望成为Proton的股东。

“我们将根据严格的流程,来选拔Proton理想的合作伙伴,在合适的时间,我们会公布最后决定,”Proton的母公司DRB-Hicom在最近的新闻稿中称,该结果将在今年上半年宣布,并期待尽可能早的做出决定。

Proton,这个享有“马来西亚第一家汽车公司”、“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品牌”等声誉的汽车公司,因业绩不济、连年亏损,不得不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求变。

出海不利 被后来者反超

Proton之于马来西亚,如同福特汽车之于美国,丰田汽车之于日本。“Proton”是马来文“国有汽车公司”的简称,由马来西亚现代化之父——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Mahathir)主导,成立于1983年5月。马哈蒂尔曾称,“Proton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它还是我们尊严的象征。”

Proton的第一款车,以当地一种植物的种子“Saga”命名。该车型于1985年正式发布,主要目标市场是柔佛海峡以南的新加坡。一发而不可收拾,该品牌开始销往孟加拉、文莱、斯里兰卡和新西兰,甚至英国。

在马来西亚国内,相对廉价的Proton被消费者当成不二选择。朱凤兰的一生拥有过5辆不同的汽车,包括三辆日本汽车和两辆Proton。她购入的第一辆Proton车为Proton Saga。她购买本土品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爱国,而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Proton在我能承受的经济能力之内,”朱凤兰对腾讯财经表示,“Proton要比日本车便宜。”75岁的朱凤兰,退休前是吉隆坡一家医院的护士。

鼎盛时期,Proton品牌在马拉西亚国内的市场份额一度占到3/4。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后,Proton也逐渐开始更多的海外布局。1996年,Proton从意大利商人Romano Artioli处,买下了英国跑车品牌Lotus 80%的股权;2003年,Proton拥有了Lotus的全部股份。但因车型单一,小众,且品牌营销不当,Lotus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Proton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逐渐被Perodua抢占并超越。Perodua是马来西亚第二家汽车制造商,比Proton晚成立10年。燃油价格的上涨,加上环保理念实施,使得Perodua推出的更小的、更紧凑的经济型车,逐渐受到马来西亚市场欢迎。

Perodua曾试图收购Proton,但因为双方管理层之间意见不合,合并事宜以失败告终。马哈蒂尔也曾亲历亲为,在离开公职之后成为Proton的顾问,试图挽救Proton。但这些都没能改变Proton衰败的命运。

到2006年,Proton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挽救Proton,由政府牵头,Proton与大众、通用、标致雪铁龙等国际汽车制造商进行谈判,寻求合作,但皆以失败告终。2007年,Proton宣布与大众、通用的谈判失败,Proton股价大幅下跌,跌幅创1992年上市以来最低。

Proton的销量也在不断下滑。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Proton共销售汽车7.23万辆,相比2015年的10.22万辆,同比下降29.26%。相应地,Proton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5.33%下降至2016年的12.46%。

销量的下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营收锐减和亏损加剧。财务数据显示,2016财年(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Proton的营收为48.35亿令吉(约合人民币74.61亿元),净利润为-14.56亿令吉;2015财年,Proton的营收和净利润为58.26亿令吉和-6.35亿令吉。
 
 
愈加惨淡的业绩让Proton处于孤立的边缘。该公司在2015年获得马来西亚政府15亿令吉的资助,但条件是该公司必须实施业务重组,并寻找一家海外合作伙伴,帮助其进行产品和技术的研发。

借鉴Perodua股权架构 可能在子公司层面控股

吉利和PSA竞标的标的为Proton Holdings Bhd,由马来西亚产业集团DRB-Hicom全资所有。DRB-Hicom为马来西亚私营企业,业务范围包括汽车生产、服务和教育等多个领域,雇佣员工超过6万名。

在刚刚成立时,Proton由马来西亚重工业社(Hicom)和日本三菱集团联营。马来西亚重工业社占Proton 70%的股权,三菱集团旗下的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事,各占15%。2004年,三菱集团多次减持Proton后,转让了仅剩的7.93%的股权。由此,DRB-Hicom完全持有Proton。

本月早些时候,DRB-Hicom在官网发布信息称,希望外国汽车制造商参与竞标,成为Proton的战略合作伙伴。“历史证明,一家弱小汽车制造商和一家较大的汽车公司的合作,可以让企业变得更有活力。”DRB-Hicom官方称。

消息一出,马哈蒂尔首先站出来反对,“Proton不应将控股权出售给外国公司。”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产业部副部长Datuk Seri Ong Ka Chuan随后站出来澄清:政府从未打算让本国企业放弃经营权,我们希望Proton通过和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大品牌合作,帮助Proton快速成长。

“政府和DRB-Hicom当然更愿意本土企业控股Proton,而非外国企业。但最终将取决于政府、DRB-Hicom和利益相关方的谈判条件。”丰隆银行 汽车行业分析师丹尼尔•王向腾讯财经表示,更受欢迎的方案已定是愿意向Proton投入更多技术和资金的方案。

在他看来,在此次竞购过程中,吉利看似略胜一筹。“相比PSA,吉利投资Proton的意向更强烈,因此他们开出的条件将更具有诱惑力。”他说。

根据报道,吉利将帮助Proton提升销量至20万辆以上;向Proton提供Volvo的技术和帝豪、博越原型车,并以Proton的名义在东南亚、南亚和澳大利亚销售;帮助提升Lotus的销量,推动Proton和Lotus进入中国市场等。

关于吉利竞购Proton一事,吉利官方对腾讯财经表示,“目前没有需要对外披露的信息。”

丹尼尔预计,马来西亚当局可能借鉴与Perodua的股权结构类似的做法,外国公司控股Proton的子公司,而马来西亚本土企业拥有Proton的绝大多数股份。

Perodua由马来西亚当地企业拥有,但是它的制造事业部却属于日本大发集团。为了能够实现这种结构,Perodua成立了一家新公司,Perodua汽车公司和大发集团通过这个公司持有制造事业部的多数股权,大发集团则拥有期制造事业部的控股权。此外,。这种重组方案,并不影响马来西亚公司对Perodua持股比例。

有消息称,吉利看重的是Proton拥有的,Lotus的底盘技术和底特律汽车设计中心。也有不同说法。根据路透社报道,吉利希望通过Proton工厂,帮助吉利生产更多的右舵车辆,以开拓如马来西亚、英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这些右舵汽车国家市场。

目前,吉利并未进入东南亚市场。根据吉利汽车2016年上半年财报,吉利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是中东、亚洲、南美洲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如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古巴和埃及,这些国家的出口量占吉利出口总量的81%。除此之外,吉利还在白俄罗斯、俄罗斯、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乌拉圭和埃及等地组装部分车型。

“东南亚地区的6亿人口,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不管是吉利,还是PSA,他们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丹尼尔告诉腾讯财经,如果他们入股Proton,不用在当地建工厂,也不用开拓销售渠道,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DRB-Hicom官方称,与Proton合作产生的“化学反应”,不仅要推动Proton向前发展,而且,也要有利于外国合作伙伴短期和长期的发展。不过,在这场竞购中,吉利和PSA,谁将作为那个较强者,与Proton发生“化学反应”?未来的三个月才能见分晓。
 
 

腾讯财经 李思谊发自北京、特约记者发自吉隆坡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