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护航定调 中国塑料业暗战国际定价权
信息来自: 中国经营报 - 中国经营网 · 作者:黄杰 · 日期:12-06-2010

2010-05-28  

我国对外依存度高达 51% 的原油产业,迄今未获定价权。但就石油行业产业最主要的下游行业 —— 塑料产业而言,通过引导国内产业企业积极参与塑料期货,却已经看到了赢得国际定价权的曙光。

“ 获取定价权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看到,自 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以来,国内诸多化工行业企业借助 LLDPE 及 PVC 两大塑料期货品种开展交易,已经成功规避了原油价格从 147 美元暴跌至 30 多美元 / 桶时释放出的巨大风险。 ”5 月 26 日,杭州,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在此间举行的 “2010 中国塑料产业大会 ” 上,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塑料期货作为我国争取原油定价权的主要分支品种,过去两年来,不仅帮助中国企业有效规避风险,还初步形成了中国价格,业已赢得部分国际定价权。

但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看来,虽有两大期货品种护航,但中国更应该正视且解决好自身产业方面存在的成本劣势等短板问题,尤其是要加强与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产业层面的合作,共谋国际话语权。

期现融合再谱强音

大商所副总经理刘化军当天表示,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退,欧洲债务危机又开始引发市场新的担忧。中国经济的回升成为全球经济抵御危机的一道靓丽风景,但经济固有矛盾激化、市场供需失衡等问题也在逐步显现。因此伴随 LLDPE(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 和 PVC( 聚氯乙烯 ) 等塑料期货品种的发展,石化及塑料市场格局开始变化,相关产业企业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浙江永安期货、新湖期货等一些在此间与会的行业分析师认为,刘化军所称的挑战与机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原油定价权完全旁落他国,导致我国石油化 工行业的成本控制力相当低下,因此,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诱发国际油价暴涨暴跌,让中国塑料行业企业很容易陷入跟风怪圈,这一挑战前所未有,压力巨大 ; 二是源自中东等天然气制乙烯等化工产品凭借低廉价格优势攻城拔寨,而中国化工行业的生产原料主要来自于石油,石油与天然气价格之间本身就不合理的比价关系,导致国内塑料行业企业更是因此背负重压,面临同时失去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危局 ; 第三点则是机遇。早在 2009 年,大商所塑料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就分别达到 1.26 亿手和 5.74 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 这意味中国企业借助期货跑道,完全可以在期限融合以及有效避险方面,比国际同行赢得更多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作为大商所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办的第三届大会,终于迎来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巨头的第一次与会。 “ 我们也认识到唯有通过期现融合,中国塑料行业的价格话语权才可能不断提高。 ” 中海油下属的中化物产塑料本部部长赵铁斌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说, LLDPE 等化工期货品种上市以来,随着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对现货市场形成巨大影响。此时,三大石油如果仍然裹足不前,不能进入期货领域,则一方面有损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业已初露峥嵘的塑料行业中国定价权再度消弱。故而,借助塑料期货,融入期货市场,中国国内化工行业的定价模式和贸易习惯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

数据显示: 2009 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聚乙烯产能,分别占据全国总产量的 34% 和 33% ,外加中海油,三大巨头则拥有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重在合作而非竞争

杭州会议前夜,赵俊贵以代表中国塑料行业民间组织领导人的身份,在浙江宁波,与伊朗有关代表该国塑料行业企业的民间组织,秘密进行了一次价格合作的商洽。

《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知,该次商洽中,赵俊贵向伊朗方面坦陈了中国塑料产业由于生产原料不同,因此塑料产品成本远远要高于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天然气制乙烯工业。赵俊贵对记者称: “ 这样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成本方面的差距,进而导致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差距也是显著的,在这方面,中国塑料企业不能再打肿脸充胖子,而要实事求是,承认弱点。 ” 他说,眼下给出中国塑料期货价格已经在国际塑料期货市场拥有相当定价权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与此同时,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国塑料企业的成本压力与日俱增,这一时刻,主动示软,进而谋求与中东国家的塑料行业企业联手形成定价权互动,或者展开定价权方面的商洽机制,都是相当有益的。

“ 从产业行业如何实现良性发展的角度看,竞争机制虽然要有,但高度的、恶性的竞争关系,对行业发展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 大连良运期货能源化工分析师李云飞表示,与其抵制中东低廉的天然气制品进军中国,不如双方携手。一方面托高整个市场价格底部,帮助中国企业渡过因为经济危机导致需求萎缩的低迷期,另一方面也因为市场底部抬高,有效减缓境外塑料化工产品大军入侵中国的速度与力度。

记者独家获知,在该次会议上,有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参与,由伊朗中央盛伊朗石油和化工产品出口商协会、伊朗中国工商会组织的伊朗石化企业代表团,不仅表达了与中国塑料业合作共谋国际定价权的意愿,私下还表达了适当时候将参与中国塑料期货,进而借助中国期货价格规避国际市场风险的诉求。

PP 期货有望 2011 年上市

杭州会议期间,一些初次参会的石油巨头人士,在肯定 LLDPE 、 PVC 等塑料期货对现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时候,也指出由于我国实施原油进出口权等政策管制及成品油零售市场仍然未能有效放开的原因,原油、柴油、汽油等主要的能源期货合约都未能成功面世,因此,眼下无论大商所的 LLDPE 、 PVC ,还是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的 PTA ,都只能算作是原油期货这一大品种下面的小品种,因此,就小品种而言,只要原油期货迟迟不出,小品种应该是推得越多、越早为上。

某三大石油公司人士就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套期保值角度看,中石油等巨头更期待柴油等成品油期货早日推出,相反,聚乙烯等品种,虽然三大巨头占有绝对比重,但此类产品在三大石油巨头每年所获取的利润之中,并非主打品种。

事实上,围绕石油巨头的以上需求,早在 2004 年之前,国内三大期货交易所就在持续动议研发原油期货,但迄今无果。某期货公司老总与记者私下交流时指出, “ 正是因为窘境难破,燃料油期货于 2004 年上市之后,期交所的研发重心也开始从主攻原油期货合约,演变成了分头攻击小品种的格局。 ” 他认为,期交所如此举动实属无奈,但另一方面,市场对于小品种能源化工类期货品种也的确存在广泛需求。

他同时透露,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品种部研发多年的 PP( 聚丙烯 ) 期货合约草案,目前已经进入细节论证阶段,该草案如果在下半年提交证监会有关决策层审议且通过,将意味 PP 期货有望于 2011 年上市,届时,塑料期货阵营将又添新军。

不过,当《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细节,向大商所有关领导求证时,其表示上市时间并未确定。早前大商所主要领导曾多次公开表示了早日推出 PP 期货的愿景。

另据记者了解,由上海期货交易所研发多年的 LPG( 液化石油气 ) 期货,也有望于下半年提交证监会有关决策层审议。但此消息未获上期所证实。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528/132079_2.html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