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信息来自:张灿泉 · 作者: · 日期:03-02-1985
时间:03-02-1985  来源:张灿泉   作者:

1985-02-03

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当代史学界学术权威,去年 12 月 14 日至 17 日齐集香港大学,举行了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海外华人史研讨会”。

这项由香港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所联合主办的国际学术盛会,不仅吸引了许多饮誉国际的专家学者参与其盛,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学人分别向研讨会提呈了 13 篇有关海外华人史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给这项研讨会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特别重要的是,研讨会明确地肯定了海外华人对世界历史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决定在香港成立一个名为“海外华人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机构,负责收集和保存海外华人发展史的一切有关资料,并且进行有系统的研究工作。

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这是历史工作者普遍确认的至理名言。但史料并不一定等于历史,一切历史资料,都得经过搜集整理、评析考证和去伪存真,才能成为“历史的真实”史料;而搜集可信的史料,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和简单易为的琐事,而是一项必须孜孜不倦和持续不断的长期工作。在人类历史上所留存下来的许许多多光辉灿烂的不朽史册,不论是古代的和近代的,也不论是东方的或是西洋的,无一不是史家以其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长期劳动的结晶。

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可说源远流长,南来的华人同样可以追溯到 17 、 18 世纪,海外华人显然都在各个领域创造了各自的历史。澳洲华裔历史学家颜清湟博士曾经肯定地指出,海外华人对于当地,例如美国、加拿大、澳洲和东南亚各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不可抹煞的,应该完整地记载在史册上,使它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份。这意味着海外华人必须更加特别重视广为搜集和更加全面地研究当地华人社会的资料,并且通过设计诸如档案的方式,妥为保存这些资料,这对于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可说十分重要。

其实,有关海外华人的问题早已受到人们的注意,而有组织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有一段颇长的历史。早在 1930 年代,暨南大学便设有“南洋研究中心”,其后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也分别成立“南洋研究”机构。现时的中国,对于海外华人的研究更为不遗馀力,推动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主要人物有朱杰勤教授、林家劲教授、黄重言教授、田汝康博士、廖钺和李真等人;

除了在上述大学里加强和扩大了对海外华人移殖史的研究,在广州、汕头和泉州等地有一些民间团体也纷纷开展对华侨史的研究工作。在新马一带,醉心于南洋研究的先驱者,主要有槟城的刘士木、黄椠存,新加坡的许云樵、陈育崧、韩槐准和叶华芬等人,继之而起的有黄麟根博士、王赓武博士、杨进发博士、吴振强博士、崔贵强、蔡史君和李业霖等人。此外,香港的赵令扬教授、梁云生、李锷博士、何炳棣教授,日本的日比野丈夫、今堀诚二博士,德国的傅吾康教授,加拿大的韦加柏教授,美国的郑德坤,都是研究海外华人的中坚。当然,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各地专家和学者,亦然不乏其人,难以一一赘述。

从事海外华人研究工作,已蔚然成为一项时尚,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关系本身的利益和前途至深且钜,务必悉心尽力,在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以襄其成。香港史学界发起成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更是一项适合时宜的 举措,意义十分重大。全体海外华人除了应该给予积极的响应,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工作上和物质上给予全面的协助与支持。

海外华人不乏有识之士和具有远见的殷商巨富,这些人显然都可以对倡议设立的“研究基金”方面给予实际的资助,充实所需的资金,切实支援一切研究工作与活动。相信在群策群力和通力合作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将能在学术疆场上取得更辉煌更卓著的成果,为海外华人的历史文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 / 2 / 1985 《星洲日报》 ( 星期评论 ))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