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10年巨变(系列1:科技篇)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 · 日期:14-01-2010

李馨蕾 2010-01-13

还记得全球一起为千禧年欢呼的那一刻吗?还记得跨入2000年时的千年虫事件吗?当一切还历历在目,我们即将告别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

总结这10年,若将它比喻作“科技爆炸”的年代,一点也不夸张。科技产品给地球带来莫大冲击,人类生活方式也起了巨大转变。更重要的是,资讯洪流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建立地球村。

没有人会否认这个事实,因为短短10年间,我们跃入了“拇指时代”,电脑、互联网成为家庭必需品,科技产品精细化、智能化。21世纪的生活已离不开科技。难以想像,10年前,没有手机短讯、没有面子书,也没有维基百科、搜索引擎,人们在为汽车是不是地球石油干沽后就不能再走动而烦恼……

21世纪第一个10年走向尾声,美国《ABC新闻》总结出10项科技大革命,从用户自主创造网站、P2P资料分享技术、社交网站和搜索引擎可以看出,在所谓的“零零年代”,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

跨入新的10年,“网世代”脚步没有停下来的迹象,美国《新闻周刊》预测2010年10大新科技大事时,依然是厚厚的一本“网络事件簿”。

这个世代,离不开言互联网。报纸、电视、电台、杂志及各类资讯,进入网络世界后,瞬间在全球开枝散叶。用户需要什么资料,只要在千姿百态、任君选择的搜寻网站上键入关键词,就能如愿以偿。

网民完成了许多10年前不可能的任务。已拥有超过3亿用户的社交网站面子书(Facebook),俨然就是个虚拟“地球村”,集不同肤色、语言、文化的人于一家。如果面子书是个“国家”,它已超越人口3.07亿的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人口第3大国!

网络购物和线上付款成为新趋势。买卖、转账、炒股等,还有种种社交活动,足不出户也能办事,转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各国出现越来越多沉溺于虚拟世界,鲜少出门的宅男、姹女,足见网络带来的冲击力。

只是,大马的网购服务还未见热潮。大众科技出版社社长赖昭光认为:“不是热不起来,而是大马业者未能激发消费者的需求。从亚航的网络订票系统常因抢购导致瘫痪,足以证明我国网民普遍上已消除网络刷卡安全性的忧虑。”

智能手机掀通讯革命

此外,千禧年那场“拇指运动”与智能手机的诞生,让通讯工具──手机经历重大革命。手机短讯的发明,突破人们使用手机通话的习惯,手机也有了拍照、听歌等功能,拥有电脑功能的智能手机更在2007年面市。

从手机革命即可看到,21世纪科技产品走向精细化、智能化,体积小、内容多。21世纪是“小东西”的时代,纳米(nm)就是一例。一个针口相等于100万纳米,可以想像这个单位是如此微小。

但是要记住的是,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向来都是以人类的便利与习惯性作为基础。赖昭光就提醒,体积小并不是设计上追求的唯一要点。“如果手机的按键只有如米粒般大小,技术上虽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手指能按吗?”

 相关新闻 :: 
 过了10载 无名年代

当各界正盘点著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成就时,却也出现一个有趣的疑问──我们该如何“称呼”这个年代?是零零年代(the Aughties)?双零年代(Double-Zeroes)?还是两千年代(2K)?

似乎,还没有一个人能为这个年代,想出一个既简单又得到全球认同的名字。

人们常说某某流行始于80年代、90年代,但来到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大家就这样“迷迷糊糊”过了一个不知怎么称呼的年代。为了避开这个尴尬,有人索性使用“这个年代”或干脆简便地称它为“21世纪”。

有一种说法指,20世纪的首10年怎么样称呼,现在也可以“依样画葫芦”。遗憾的是,美国历史学家已证实,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以10年划分的时间段(decade)。种种迹象看来,21世纪首10年或许就只能是个“无名”年代了。

不仅如此,依照科学观点,千禧年实际上始于2001年,而非2000年。所以,21世纪的首10年,若按照相同的“科学观点”,也应在2010年12月31日才结束。

这是因为,国际通用的纪年方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计算,并没有公元0年。后来,国际上采取100年为1世纪的纪年方式,将公元1至100年定为1世纪、101至200年是2世纪。以此类推,2001年才真正迈入21世纪。

然而,过了许多年后,很多人已忘了10年前的那次千禧年全球大欢庆,是人们硬要把年历告别1XXX的2000年1月1日当成新千禧年,而提早了一年进入21世纪。

随著各国领袖和传媒也没有人想再扫大家的兴致,于是,如今全球人就继续“将错就错”,宣告2009年12月31日,我们就已走完了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无需再追究那“消失”的一年,反正也无伤大雅!

相关新闻 ::
科技奴隶,无网不欢

现代科技产品,在宣传上充斥著「体积小、内容多”的迷思,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样才物有所值。

本地科技达人赖昭光强调:“这种观念却往往会让人花钱买来一大堆没用得上的功能与内容。”

21世纪科技发展为人类服务,却也滋生一些不良习惯。拉曼大学社会变迁与趋势研究中心主任吴明珠就担忧:“人类现在无科技不可,一旦没电、没网络就不知道自己可以干嘛!”

她不愿看到科技产品成为人类的负担。就算科技发达,人类也应善用科技,而非成为它的奴隶。

相关新闻 ::
解密DNA人人活百岁 文明病痴痴缠受罪

医学是科技发达受惠最大的领域之一。2009年,3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长生不老的钥匙”,而获得诺贝尔奖。21世纪首10年的10大科技革命也列入了,解开DNA之谜的人类基因体计划。

大马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刘宝栯说,这10年医学技术上取得跃进,尤其在细胞、基因研究上出现许多突破,专家找出了许多病因,有助于展开防疫工作。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就颁给美国的3位科学家,因为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 如何保护染色体。”

他解释,3位美国科学家发现端粒和端粒 如何保护染色体,揭开人类衰老和患癌等严重疾病的奥秘。端粒 在细胞老化过程起关键作用,被称为“长生不老的钥匙”,只要能修复端粒 细胞,让细胞增长,就可延长寿命。

“人类要活到100岁一点都不难!”刘宝栯续称,专家也发现动脉硬化原因。这个10年可说是医学界光明时刻。

随著互联网普及化,大众能更轻易获得医疗资讯,对防疫的认知也起了重大转变,减小感染疾病风险。

但刘宝栯也提出其担忧:“医学如此进步,人类可活得更长寿,但如果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控制,也不能提供人类生存空间。”

更何况,科技现代化让人们活得更舒适便利,却同时制造出懒惰的生活方式,提供现代文明病滋生的沃土。文明病不仅限于身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也受影响。

10年前听到忧郁症,人们会嘲讽“心理也会生病”?但现代人工作和家庭压力大、缺乏休息及关心,招来了被喻为“心理癌症”的忧郁症。医界表明,高达15%忧郁症患者会死于自杀!

这个年代高患病率的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爱滋病、肥胖症、肾衰竭和各种癌症,它们都和现代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长期累积下来,才发现“吃得好、穿得好”原来也是隐形杀手。

相关新闻 ::
10大科技革命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面市年份:2000年5月

1994年由美国政府全面建成,但因担心敌对国家或组织会用此对美国发动攻击,故意将GPS的精确度降低。2000年美政府决定取消此政策,使GPS在民用成为主流。

混合动力车(Hybrid Car)

面市年份:2000年7月

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推出首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如今,欧美日各大车厂都先后出产这种环保车,我国普腾也计划2011年推出这种国产车。

手机短讯(SMS)

面市年份:2000年10月

美国AT&T率先推出用手机发送和接收文字短讯,目前SMS是全球最普遍的手机功能。手机短讯也可传送至电子邮箱,更发展到可用来传送照片和音乐等。

用户自主创造网站

面市年份:2001年1月15日

维基百科是首个免费的、由用户撰写的网络百科全书,形成趋势。后来Youtube、Blogger等都使用这种方式建立网站。

P2P资料分享技术

面市年份:2001年7月

美国P2P音乐分享网站Napster因侵犯版权被迫关闭,此后却引领了P2P资料分享潮流,如Bitcomet、迅雷等都使用这技术。

社交网站(Social-NetworkingSite)

面市年份:2003年3月

Friendster的诞生,让网友能以社区方式互相交流、分享照片。后来Facebook在此基础下开发更多功能。Twitter、Plurk、Myspace也使用这方式。全球数以百万计用户通过这类网站与亲友交流、游戏、组织活动、打广告等。

人类基因体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面市年份:2003年4月

长达13年,由人类基因体组织推动的跨国性研究计划,成功解开人类基因蓝图,进一步提供治疗疾病及开发药品等生物医学相关研究。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

面市年份:2004年8月

Google在2004年首次出售其股份后,巩固其搜索引擎地位。雅虎、MSN、百度等也推出搜索引擎。2008年一半以上互联网用户使用搜索引擎。

新式电子游戏(Video Game)

面市年份:2006年11月

Wii推出后改变电子游戏形式,它取代传统的遥控器玩游戏,让玩家利用无线遥控器,在虚拟空间展开动作,如打网球、拳击。Wii也用在教导音乐及减肥等。

智能手机(Smart Phone)

面市年份:2007年6月29日

苹果推出iPhone,74天卖出100万架,开发全新手机使用方式。此后人们用手机浏览网页、接发电邮、玩游戏、拍照、看短片等,集电脑功能于一架智能手机。

相关新闻 ::
平板电脑 手机付账

互联网出现在1990年代末。当时已有说法,指它将改变生活的一切,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科技乌托邦”。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切,在在说明“预言”灵验了!接下来的日子,还有些什么“惊喜”呢?

美国《新闻周刊》针对到来的2010年,可能发生的新科技大事件做出预测。踏入21世纪第2个10年的开端,互联网将更加“嵌入”人类生活。

最近出现不少关于苹果平板电脑的猜测,虽然苹果公司未回应,却被视为苹果的一贯宣传方式──利用公众讨论引起注意。这个仅由一片平板组成的电脑,看似不可思议,一旦面市,将彻底改变人们使用电脑的习惯!

犹如“百宝袋”的手机也会继续变,变,变!它的最新变身法,将是取代钱包。现在购物时,售货员会问:“信用卡还是现金?”;不久的将来,可能变成:“现金还是手机?”,因为消费者只需发一封短讯就能付账。

随著GPS及手机为生活开拓更多的可能性,商家也将开拓一种全新广告方式。这次,广告不仅仅考虑“对像”,而是锁定消费者的位置。你经过星巴克时,你的手机会即刻提醒你:“进去喝一杯某咖啡可获10%折扣!”

谷歌文稿下载或受限

时下风靡的一些网站,如面子书、twitter、谷歌等,2010年继续风云密布。

谷歌曾被不少内容提供商如新闻网页炮轰,助长网民免费使用文字、图片和其他资源的风气。据预测,美国报业大亨默多克明年就会对谷歌发出面对封杀的最后通牒。

对此,大众科技出版社社长赖昭光透露,中国已在处理这项问题,中国许多著作被上载网上,任由网民下载。“这算不算剽窃仍存在争议。也许网民只是上载零零落落的作品,但综合起来就是个大数目,作者也会感到不舒服。”

他强调,新闻与文学作品没获当事人批准被上载到网上,与争议已久的音乐下载一样,可供借鉴。“我觉得,现阶段双方应采取合作态度,互惠互利,而非抵制。”

本月2日,面对围攻的谷歌推出“首次点击免费”计划,允许出版商限制用户免费浏览网页的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