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耕农备受忽略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 南洋社论 · 日期:06-07-2010

 2010/07/04
古人有云:“稼穑者,国之本也,不可不急。”此话放诸四海而皆准。民以食为天,倘若长期出现粮荒问题而不能解决,将成为一个国家的动荡根源。对各国政府而言,没有比提高农粮生产或通过进口足够的农产品,解决人民的三餐问题更为重要。

我国气候宜人,拥有大片土地,适合辟为农耕种植,增加国家米粮和蔬果产量,达到主要农产品自供自足的目标。然而,实事情况却非如此,我国每年都需进口高达290亿令吉包括白米、牛奶和蔬果在内的农产品,以应付国内市场需求。

随着人口逐年增加,政府若未能精准落实所推行的农业政策,包括多个区域发展走廊中的农业发展计划,则来年大马农产品的出入口贸易逆差恐将高达100亿令吉以上,枉负上天赋予我们优越天时地利的农耕、畜牧和渔业发展条件,同时持续流失大量外汇。

大马华裔耕农众多,不少是世代相传,耕者无其地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问题。随着商业集团进行发展计划,抑或因当局展开道路等建设工程,导致不少在非法地段上耕种者,多年来面对着被逼迁;农产品被摧毁,以及在行销和奖掖等政策上受到偏差对待等辛酸遭遇,对勤奋劳作、为丰富国家农产作出重大贡献的耕农有欠公允。

近日,金马仑巴登威利通往瓜拉立卑大道两旁一片菜园,遭彭亨土地局拉大队图摧毁,为保护菜园,菜农出动80辆“连路华”堵截道路,三度阻止当局的毁菜行动,最终在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介入斡旋,当局方同意暂停毁菜行动,直至鉴定双赢的解决方案为止。

类似毁菜风波多年来数见不鲜,当局以违法为由展开取缔行动,虽无可厚非,但法律不外人情,一场毁菜行动将导致菜农血本无归,以及广大耕农家庭成员生活陷入困境。例如,倘若当局成功毁菜,将使到巴登威利110户农耕家庭的生计受到影响,这种刻板冷漠及无周详安顿菜农的行动,岂是“以民为本”?

土地问题属各州政府拥有,有关行动也是州政府相关单位的职权,中央不易插手,但与其任由土地荒芜废置,何不以折衷弹性手法,发出临时耕地或租借予耕农安心种植,来增加农业生产,甚至规划发展成生态旅游区,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

各州华裔耕农问题大同小异,他们虽不断依法向当局申请地段,但往往都没有下文,致使没有其他专长的耕农,莫不为菜园的存毁忐忑不安,以及无法摆脱“非法耕农”的地位。就算当局基于发展而须收回耕地,亦须聆听农民心声,寻求解决问题的双赢良策,尤其大前提是须事前采取重新拨地安置耕农的周详计划。

政府近年鼓吹农业改革、发展生物科技,鼓励青年积极投身农业领域,以协助减少过度依赖入口农粮。在政府洋洋洒洒的农业政策中,绝不宜忽略了广大传统菜农这一板块,应设专司处理事务局,对传统耕农所面对的非法耕地等问题,加以积极正视和有效克服,让他们安心永续耕种下去。

耕农凭劳力血汗开荒辟地,不断引入新技术提升设备,长期为农产增产和外销作出巨大贡献,当局宜珍惜他们的努力成果,而非只顾眼前利益,毁之不留余地。耕地转建房屋,虽可增加当局收入及带来地方繁荣,但大片绿油油的农耕地将永不复存,打击农民士气,使农业发展继续停滞不前。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