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大马经济
信息来自:当今大马 · 作者:孙和声 · 日期:08-10-2010

编按:《当今大马》将从今天起连载孙和声先生的经济评论,这些文章来自其新书《尴尬的大马经济》,该书推介礼安排在10月13日晚上8点假隆雪华堂举行。

众皆知,大马是个地处东西交通要道,享有绝佳地理优势和资源的富饶之国,且在独立时,也从英殖民手中接过一套还算上轨道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基础设施。按理说,只要懂得善用地利,把握好天时及最重要的创造建立在法治之上的人和,这个国家应不难升级为高生活水平及品质的发达国。只是,现实是,一些天然资源贫乏、在1960年代人均所得落后于大马的国家,早已超越大马,而大马则尚在谈如何经济转型与升格进入高收入国,且成功的可能性也充满不确定性。

按世界银行的标准,高收入国的人均所得至少为1.2万美元或以上,而大马则在7000美元左右,尚有一大段距离(即便在2020年达到1.2万美元,届时标准也会提高)。令人值得深思的,是在更全面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方面,大马已被更多国家超越。在1999年,大马HDI的世界排名为第59名,然在2007年却已掉至63名,2008年更后退至第66。对自鸣得意的“有能之国”(Bolehland)而言,确是不小的打击。

自1970年代以来,何以大马日益被多国超越,是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从经济的角度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生产力(productivity)增长不够快,以及产业(industry)不能成功转型。尽管自1957年独立以来,大马便致力于经济的现代化与多元化,也取得一定的成就,惟出口与增长的素质(quality of growth)并不高,进而抑制了转型的潜能。

增长与出口的素质不高,可以从大马的产品进出口结构中一窥究竟。如自1990年代以来,资本货品(capital goods)如生产设备、机械与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如零组件、半制成品的进口便分别占约15%与75%,消费品等则只占不到10%。易言之,我国的出口是以来件装配型为主,许多中上游零组件、半制成品均得进口,本国只赚取偏低的人工装配包装等低增值酬劳费。

可以想象,这样的低层次、低增值的经济活动实在无法大幅提高国民所得。在2006年,大马还是世界第19大出口国,且以出口高科技产品(主要为电子、电器)为主,然而大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名列第41名,而人均所得更低落至第77名。显见,工业化虽为大马创造了大量就业经济活动,也加速了社会重组的进程,然却是量大值低的有形缺神的工作;反观台湾、韩国与新加坡,其增长的素质就不一样,国民的所得也较大马高得多。
 大马沦为“承包商之国” 自1997—9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马还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即民间投资大幅下落。在1990年代初期,民间投资一般可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30%,之后则剧落至10%左右,进而抑制了经济增长的势头。说起来,大马的投资素质率向来也不高,这是因为不少投资缺乏长期的生产力,只属于消耗性而非回酬性的投资,如国油双峰塔、布城,都是挥霍性、非生产性的投资。这类非生产性经济,也是抑制经济高级化的主因,而会如此,则与我国的恩庇(patronage)政治有关,有人甚至说,大马只是个“承包商之国”(a nation of contractors)。

经济转型不成,国民收入难以大幅提高,外加上太多浪费,如政府采购弊端、巴生自贸区事件、贪污腐败普遍(根据利商特工队〔Pemudah〕的说法,一年所涉款项高达百亿令吉),都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尽管联邦政府的油气相关收入丰厚,近年甚至节节上升,已超过总收入的40%,可是自1998年以来,政府依然年年入不敷出,而且年度财政赤字对GDP比率达3~5%(见列表2)。此外,在2008年,联邦总债务已突破了三千亿令吉,占GDP的41%。反讽的是,连身为国油顾问的马哈迪也不禁要问:这几年来的的庞大油气收入究竟用到哪儿了?

表1: 部分亚洲国家人均所得(美元)及其增长率

sun he sheng table 01





















以美元汇率而非“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名目(nominal)数据未经物价调整。
资料:The Economist: Pocket World in Figures, 2010, 8th Edition


表2: 大马联邦政府对油气收入的依赖

sun he sheng table 02















资料:国油顾问马哈迪部落格,各年度经济报告书,第十大马计划书



我想,关心国策的公民更应追究,何以大马的“贪污印象指数”(CPI)会一下子落到第56名?像大马这样的中等发展和中等收入国家,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得靠人力资源与良好治理方成。若无法把单纯的人口、人力转化为有素质、有技能、有知识的人力资本,也无法把建立在人权基础上的法治(rule of law)与良好治理(good governance)搞好,是无法更上一层楼的。而这正好是当前大马的困境:一方面是高科技不行、低工资失色,他方面是法治与治理不佳。处于这种两边不到岸、眼高手低的尴尬处境的大马,正是在区域化与全球化下被边缘化的对象。

一个恶兆就是,近几年来,不仅国内投资不活跃,连国内的民间与政联公司(GLC)也大举向外投资(而非国内投资)。根据国家银行,在2006年大马的对外投资为221亿令吉,2007年为382亿令吉,而2008年则为502亿令吉,比流入的外来直接投资(FDI)还高!

众皆知,大马是个高度依靠贸易的国家,出口总额有时甚至高过GDP,而出口、投资与消费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匹马车。若三者皆不行,增长自然受挫,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政府收入走低。实则,在第八与第九大马计划,本来就计算增长率各为约8%与6%,可是实质上均未足标,第十大马计划恐怕也将是“许诺多,结果少”。若民间投资与消费再不振作,前景堪虞,而实施物品与服务税(GST)也将无济于事。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