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价格致食油短缺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刘伟伦 · 日期:19-01-2011

2011-01-18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油棕生产国之一,根据 MPOB (马来西亚油棕局)预计,我国油棕产量 2010 年将达到 1 千 650 万吨, 2020 年达到 1 千 900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50% 左右。吊诡的是,一个原产品如此丰富的国家,竟然常年都在闹食油荒的国家。笔者在一个自家不产食油原料的台湾住过数年,但从来就不曾听说过有出现买不到食油的状况。我国到底出现了甚么问题呢?

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大致有两个可能。其一、我国在管理油棕产量系统上出现严重的问题。其二、管制价格惹的祸。笔者不认为因为行政作业的疏失是导致这问题的主因,所以,唯一能合理解释的就是我国惯用管制价格所衍生出来的弊病。管制价格原来的目的是照顾人民的福祉,但利用人为干预的手段去取代市场那只无形的手(价格机制)来调节供需平衡,唯一的结果就是失衡(短缺或过剩),现今食油短缺的问题,其实只是管制底下的产物而已。如果一个原先用意是惠民的政策,到头来所衍生的结果却是伤民,那管制价格还有甚么意义呢?

或许大家会问:不管制会不会问题比现在更糟?答案是并不一定。除了管制价格之外,其实政府也可采取减税、补贴、发购物券等方法来处理这问题。而管制本来就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如:节庆),如果长时间的实施,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以食油短缺的这情况去分析,很明显就是因为政府把售价压得比均衡价格还低很多,所以厂商才不愿意生产,而将其原料运往价格较高的国家去贩卖,不然,再怎么无效率的国家,也不可能会我国这种情况——油棕占全世界 50% 的产量,却出现买不到食油的状况。

最近,澳洲昆士兰出现百年罕见的水灾,当地很多小麦及甘蔗的农地被洪水摧毁。面粉及白糖供给量不足是未来必然发生的现象,倘若我国依然采用过去的方式来处理这问题,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买贵货,而是买不到货的情况。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刘伟伦 2011.01.18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