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声:经济学怎么了?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孙和声 · 日期:27-02-2011

2011/2/27

经济学是当代社会学科中的显学, 也是社会学科中唯一设有诺贝尔奖的学科。 在学界里,甚至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即经济学的许多基本假设与方法,均侵入其他学科,坊间也看到不少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人类行为的著作。 按理说,这应是一门神通广大的学科。

可实际上,经济学却无法防范经济危机的发生,如 80 年代发生于美国的储蓄银行危机, 1989 年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 1997 年东亚金融货币危机, 2001 年美国的网络泡沫,更遑论 2008 年发生的金融海啸。 这难免令人质疑,经济学是否是一门虚有其表的虚学而非实学? 它的许多基本假设,如自利的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效率市场( Efficient Market )有着根本缺陷?

经济学假设人人均是最清楚其利之所在的理性自利人,且由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也为个人行为提供参考信息(即效率市场或市场效率论);因此,政府最好别多管闲事,多加干预市场,以免干扰市场的正常运作。 在实践资本主义的社会,这种观点(或可称为信仰)甚为流行。 极端者,如知名的诺奖经济学家弗利曼( Milton Friedman )甚至主张废除中央银行制,认为它害多于利,是个典型的小政府大市场主义者。

反讽的是,在市场好景时,这种“市场最清楚”的观点虽甚嚣尘上,可发生危机时,市场人士又纷纷呼唤政府入市,伸出援手,以免造成全面崩溃。 其“利益归私,代价归公”的机会主义本色一览无遗。 只有少数的本真的大市场主义者,才会坚持让危机走完其应走的周期( run its course ),以便再从零开始。 只是,这种清算论没有任何政府敢采取,只是种纸上谈兵的信仰。

较常见的是,政府被迫用纳税人的钱来救市,扩大公共开支刺激景气,以避免全面的系统性危机爆发,或降低利率,延续高债基消费荣景。 总的来说,就是唯市场是从,市场观点占据主导地位,任何政策均以市场利益为主导。 在法治不彰的国家,甚至是美国,大市场思路也很易导致钱权相通,致成商主或财主,而非民主的决策。 经常它也激发了投资家或投机家的赌徒心理,更壮大了用他人的钱来投资的专业经理人的豪赌心态。 在这道德危害下,危机自然接二连三发生。

就经济学( 主要指宏观经济学) 而言,效率市场假设也有其缺陷,尤其在应用到金融(而非一般商品)领域时,更易出错。 其中也涉及了信息、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称,如卖家总比买家精。

实则, 30 年代发生的世界大萧条,说明市场价格是可能非理性的,而非总是合理的。 1975 年,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 Hyman Minsky )便质疑了效率市场论,认为金融市场有其内在的不稳定,而主张管制市场;只是 80 年代后,主张放宽管制的大市场论日趋壮大成了主流观点,连投机家索罗斯也说这是个不良趋势。 可实际上连他本人也忍不住“不当激励”( perverse incentive )的诱惑。 纸上谈兵的经济学毕竟斗不过人性的弱点。 这就是经济理论的无奈。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