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经济的困局
信息来自:独立新闻在线 · 作者:孙和声 · 日期:19-03-2011

2011-03-04

自纳吉在2009年4月3日正式成为马来西亚的第六任首相以来,便大搞公共关系,祭出了一系列旨在塑造新人新政的形象工程,如思想面的“一个马来西亚”,社会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关键绩效领域、经济转型计划与治理方面的政府转型计划等;只是,这些计划、口号恐怕只能是治标而非治本或本标并治的。之所以如此,在于它并未碰触到问题的症结与核心部分,如权利结构与体制的改革。

只要权力结构与体制依旧,一切的口号与改革只能是缓解性的,而非实质性的,如在2010年3月10日出台的新经济模式(New Economic Model)的第一部分中,便开宗明义地点出,马来西亚若要跳脱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便须消除坐地分赃的寻租(rent-seeking)行径;而要消除这种非生产性的,透过政治关系而非真材实料来发达致富的寻租行径,掌权者必须拿出莫大的政治决心方克有成。

权益集团旧态依然

结果是,正如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NEAC)的成员再纳阿兹南(Zainal Aznam Mohd Yusof)所指出的,新经济模式所提出的一些改革如有关土著30%股权、设立平等机会委员会的建议等,均在新经济模式的结论部分中消失无踪。此外,再那还提到政治人物,(甚至是有前科的)入主政联公司(GLCs)的不良做法也旧态依然(见《南洋商报》 2011年2月9日)。

此外,根据全球全球财务廉正机构(GFI)的报告,在2000至2008年这九年间,马来西亚流出的非法款项竟高达约马币8880亿元。据报道,在2000年时流出额为222亿美元,可到了2008年,竟飞跃至683亿美元!显见,情况正在恶化中。从全球范围来看,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世界排名为41,可非法流出额却高占世界第五位!显见腐败政官商中饱“私盈化”情况严重。

这些均显示出,既得权益集团依然在马来西亚的权力结构与体制中占有重大影响力。只要这部分旧态依然,一切的改革将是事倍功半,甚至是有形无神,花多果少。

由于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NEAC)的点醒,今天许多人已知悉马来西亚已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而难于更上一层楼。在当前这个区域化与全球化加速进展的时代,一国若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结果只能是被讲求实利、实力与效率的全球化所边缘化。

实事求是地看,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在过去10年,马来西亚人的平均薪资是增长了2.6%,可生活费却剧增了15%!换言之,在这10年,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平是不进反退,变得穷了,而非富了!

中等收入陷阱动摇政权

此外,根据人力资源部的报告,在2009年,在受调查的130万员工中,竟有33.8%的员工,其月均收入低于马币700元,也就是比半岛的贫穷线马币720元还低。又根据公积金局的资料,在2008年,有72%的工作人口的月均收入低于马币2000元。这就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产生的后果。普罗大众生活压力日增,治安也日趋恶化,逼使政府与民间得花更多的资源在治安,如雇用保安人员来自力救济自求多福。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它为何会发生?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当一国人均收入进入了3000多美元到约1万2000美元的阶段,会碰到重大增长与转型阻力,这也是一国面对增长阵痛的发展阶段,若不能突破,各类矛盾就会凸显,进而冲击到政权的正当性地位与政治稳定。

在一些民主化程度尚浅,而高度依靠经济成就来巩固政权的发展至上国(developmental state )如马来西亚、中国,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恰恰是动摇政权主因。

国阵在308会失去5州,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薪资长期停滞,而物价又节节上涨所致成的。大体上言,在目前,大多数马来西亚人可能依然偏重执政党/联盟的经济成就多过民主深化的。

无法推动经济转型

按理说,像马来西亚这样享有优越先天条件得天独厚的国家,是较易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如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等相关收入便占了联邦政府收入的约30-40%,若懂得善用资源,是不难更上一层路楼的。

可事实却是,自1997-1998年东亚金融货币危机以来,我国的增长便大不如前,如民间投资便比1990年代初期减了一倍。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无法成功地从人力与资本推动型经济转型为创新、知识推动型经济。

按:本文为华研为庆祝26周年庆典而筹划的学术评论系列文章。

孙和声现为自由业者,毕业于台湾的政治大学国际贸易学系,著有《尴尬的大马经济》一书。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