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声: 公共政策的成本─效益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孙和声 · 日期:27-03-2011

2011/3/27

读过一点经济学的人均知道,经济学是门有关做选择、权衡得失、讲究在事情的优先顺序、轻重缓急、以及付出及取得间,如何使取得大于付出,成本、代价的学问。

之所以要做这种权衡取舍的功夫,在于资源是有限的, 是所谓的稀缺性( scarcity ),古人说「物以稀为贵」,便反映出这一认识。 此外,当我们做或不做某事时,也涉及了得失的事宜,即便天下真有白吃的午餐( free lunch ),我们也得付出车马费与时间成本去享用这个看似免费的午餐,更会失去了原本想做的,更有意义的事的契机。

先保权位搞利益输送

用古人的话说,便是「鱼与熊掌难于兼得」,在经济学,这称为「交易」(易换, trade-off ),为了享用免费的午餐而必须付出的牺牲,则称为「机会成本」( opponunity cost )。 在公共领域,这代价也是可转移给后人承担的。

也因为有这个牺牲(机会成本)的存在,经济学家倾向于用成本─效益( Costbenefit ),也就是「值不值得」的方式来权衡事宜。 只是,在政治领域,成本─效益原则经常被忽视,之所以,大体上言政客多是短视近利的,在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多会先顾眼前,先保住权位再说。 在政官商勾结猖狂的国家,更会巧立名目搞各种利益输送的权钱交易活动。 当然,通常他们会用为国为民的大道理来合理化、正当化其言行。

此外,在媒体直接或间接被官方或市场(如美国、日本)控制的国家,也很易出现政府说了算或市场说了算( market speak )的现象,或者是两者互相呼应,形成意见垄断的局面;如许多人认为,美国会发生金融海啸,主因之一便在于被财团控制的媒体支配了市场,进而让市场的意见支配民意,借用被支配的民意来消灭异议。

这种市场说了算,市场的观点( market's point of view )支配的现象,不仅见于美国,也见之于许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其结果就是使公共政策变得急功近利、短视近利,而不顾及长远后果;毕竟,谁管得了长期,何必做那些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笨事。

今天,许多国家,包括自由民主的发达国,都惹了一身债,便与这种短期主义行径( ​​Short-termism )与市场说了算的现实有关。 也因此,有人主张应用宪法来限定支出。

回过头来看大马,做为一个油气相关收入占联邦政府收入 30 - 40% 的得天独厚国家,竟然也会常年赤字,不但政府债台高筑,连居民债务也节节上升。 如在 1991 年,居民债务仅占 GDP (国民生产毛额)的约 40% ,可到了 2003 年,已升到 63% ,到 2010 年 8 月为止,更猛升至 74.6% (约 5,600 亿令吉)。 其中,约 48.5% 为房贷, 26.9% 为车贷,约 6% 为信用卡债,以至于近几年来,每年均有 1 万 4,000 到 1 万 8,000 多人破产!

大型工程不具生产性

做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居民债务占 GDP 之高,竟然仅次于日本。 不少市场人士还声称,由于我国储蓄率高,且不良贷款率低,故无须对此担惊受怕。 总而言之,就是要保住当前的高消费,以防衰退。

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银行贷款中,有 55% 为家户贷款(高于工商界的生产性贷款),这首先就是一个 ​​ 恶兆,也难怪这十多年来民间投资不振。 一方面是有钱人钱多却无正当去处,只好搞金钱游戏,他方面是由于投资不振,产业层次升不了升,普罗大众技能水平与生产力也无法提高,以至薪资升幅赶不上通膨而叫苦连天。 这样的两极化格局,会把大马带往何处?

就政府的公共政策而言,由于生产性投资不振,政府只好大开水喉,大搞大型工程项目;只是,这些项目究竟能为大马的产业升级与生产力提升带来什么推动作用?

尽管大马目前尚有 85 兆立方尺的天然气(足以开采 30 多年)与 58 亿桶的石油储量(足以开采 20 多年),可本国的石油消耗量也相当于开采量(约日产 53 万桶石油),再加上人口日增,很快就会转为石油净入口国。 在油气收入递减、政府债务猛升(已突破 4,000 多亿令吉)的不利条件下,往后政府与人民应如何自处? 加税? 用高通膨来消债? 贬值? 节衣缩食?

放眼世界,除了极少数的石油盛产国外,能够升格为高收入国的,没有一个不是靠人力资本与制度资本而升级成功的;大马不把重点放在这方面,而一昧搞「混着过」的短期行径,只会为未来制造更多的问题。

对一个人口日增,土地与资源日缺,且缺乏生产性创新与制度改革的大马而言,一昧刺激消费,大搞缺乏长期成本─效益考虑的大型非生产性工程,虽可带来一时的繁荣假象,却只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 整体上言,是长期代价大于收益的短期主义行径。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