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声: 跳出陷阱奔向康庄大道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 · 日期:15-04-2011

2011/4/14

自第六任首相纳吉在 2009 年 4 月上台以来,确实搞了不少旨在修补,而非革故鼎新( repair but not replace )的大小动作。 其中之一,就是召集了九位各族经济学家设立了国家经济咨询理事会( NEAC ),这个 NEAC 也不负所望地提出了不少令国人耳目一新的用语与概念,如高收入国、中等收入陷阱、集中型增长等。

这些用语与概念,实为发展经济学中的旧用语与旧概念,以高、中、低收入国概念为例,早在 1 9 7 5 年发展经济学家霍利斯. 钱纳里( Hollis B. Chenery )等人,便在《发展的型式》(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一书里,提出了用人均收入来分类国家的方法。 之所以要用人均收入来分类,是深觉“落后国”与“先进国”,“发展中国家”已与“发展”(“发达”)国家等用语有语病。 他认为,所有国家均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发展中国家,何来“发展中”与“已发展”的区别?

当时,钱纳里等人还从人均收入的角度,把各类国家分为九等,即从 100 美元以下到 1,000 美元以上。 后世界银行也采用这分类法把各国划分为高、中、低收入国;在 1979 年时,介于 375 到 4,000 美元的国家被评等为中等收入国。 目前,中等收入国则指介于 3,466 至 1 万 725 美元的国家,大马在 2009 年时,人均收入为约 6,700 美元,被评等为中高收入国。

至于“中等收入陷阱”这个用语,则源于 1950 年代出现的“低水平均衡陷阱”( 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 ),这个用语与恶性贫穷循环用语等一样,均是种循环累积因果论( circular cumulative causation ),也就是各种因素间互为因果,陈陈相因、互相强化与自我持续的论证法。

制度改革与创新最重要

即穷国之所以穷,正因为他们穷,人均收入低,导致储蓄低,这使他们所有的钱均用到消费中,没有余额搞投资;同理,没有投资发展,也将无法创汇,无外汇,则便无资本进口适用的技术与生产设备,来提升生产力与使产业升级。 如此陈陈相因,便形成了自我持续的陷阱。

要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便至少需要确保人均收入增长长期较人口增长更高,并且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否则就会重覆跌入马尔萨斯( Thomas Robert Malthus )所说的“人口陷阱”中,即收入虽然增长后,但人口也同步增长,结果是打回原形,没有质的飞跃与突破。

如 18 世纪前,中国虽在各方面领先于欧洲,可又因为陷入马尔萨斯所说的人口陷阱,而无法发生英国式的产业革命,终而被西方超越与征服。 伸而言之,要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就得:

一,搞好计划生育,使人均收入与人口增长保持适度合理的动态平衡;

二,平衡生产与分配,也就是机会的平等与工作效率要保持动态平衡,不宜长期重分配、轻生产,但同时也不宜使经济不平等过于两极化;

三,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的原则,以便能集中资源大力突破约束与障碍。 这种理论也称为大推动( big push )理论;

四,除了尽量发挥国内力量外,也要善用外力,如外资来加大突破力;

五,通过技术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改进来提升生产力与效率。 这通常需要长期的努力,而非一蹴而成的;

六,最重要的是制度改革与创新,以便使被束缚的各种潜能可充份释放出来。 用马克思的用语来说,便是要打破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对生产性力量( ProductiveFor??ces ) 的束缚, 如打破封建等级制( Feudal Hierarchy )对新生力量的约束。 法国大革命会发生,主因之一便在于新生的平民,资产阶级不满僧侣、皇族、贵族等对他们社会上升的压制。

当代社会基本上是在三大轴心原则( Axial Principles )上运作的,即经济上的效率,政治上的平等与文化上的自我充份表达、发挥。 若这些运作原则受到压制,这个社会自也无法突破各类陷阱,如中等收入陷阱。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从低收入进入中收入时,因各类潜能如劳动力、土地很充沛,因此比较容易;可从中收入突破到高收入就难得多,因这得靠充足的人力资本与制度资本,而非仅是自然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