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声 : 日本经济困境的心理因素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孙和声 · 日期:19-05-2011

2011/5/19

70 至 80 年代,日本经济曾经备受世界注目与称羡,以至前首相马哈迪提出了向东学习政策,也采取实际行动与日本合作,以期能加速大马的经济现代化。 只是,自 1989 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曾经自命非同凡响的日本经济便陷入长期的低增长,薪资原地不动,甚至陷入长期通货紧缩( Deflation )的恶性循环中。 尽管日本政府也采取了各类手段,如大搞公共工程,发行消费券鼓励民间消费,可就是效果不彰,反而使政府债台高筑,成为发达国中,政府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百分比最高的国家(占 200% 以上,比美国的约 90% 还高)。

何以正统的、常规的经济刺激手段会失效? 日本的经营顾问大前研一认为,关键在于日本人的消费心理,只要不解冻这一被冻结的消费心理,日本经济将无法回复活力。 这种观点其实可说是 80 年代时,盛行于美国里根政权的供方经济学( Supply-Side Economics )的手法。 只是,由于日本政府失策,以及日本人多有压抑消费的心理倾向,若不解冻日本人的压抑性消费心理,这个对策也只能纸上谈兵。

最近, 大前研一在其新著《一个人的经济》一书里,( 2011 )又再重复这个观点,他认为,现阶段日本的有钱有产者(主要指年长者),宁愿死后留下一大笔钱,也不愿意选择在临终时把钱花光,而年轻的一代又有很大比例是缺乏高抱负的“低欲世代”,既然欲望不高,满足于低消费的生活状态,自也无法经由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

更甚的是,日本已进入了高龄化 X 少子化 X 网络化 = 宅经济(人们不太愿意出门,一切活动集中于住宅中解决的茧式生活与经济)的状况中。 在这种人口递减、老化、年轻人迟婚、不婚;中老年人流行熟龄离婚,或老伴去世的单身族激增的时代,一个人生活变成了常态,实则单人户已占日本家户的 30 多 % 。 这种一个人的生活形态,难免会致成一个人的经济的结局,进而逼使商家改变其营销方式。

从长远来看,人口负增长与快速高龄化,免不了会削弱政府的税收,并加大其财政负担。 伸言之,日本政府的偿债力只会弱化而非强化,这会否引发政府破产倒真是个挑战。 在这种不利情况下,要鼓励日本人多花钱,多享受人生,把日本打造为生活者大国,首先就得去掉“别顾虑太多”的心理障碍,这显然已是个心理学的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