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印马华人大不同身份坚持,考验华裔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李馨蕾 · 日期:15-06-2011

 2011/6/15

大马华人常为印尼华人『被打压』感惋惜,提醒后代别步上后尘。 但记者走访雅加达,当地华人并不觉得处境『悲惨』;印尼废除土著和非土著政策后,华人有更多空间,如今他们反而无法理解,为何大马华人不能掌握马来语,与友族关系疏离。 可见印马两地华人对彼此都有许多不了解。 显然,经历不同历史后,两个群体已有迥然不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融入其他族群及保持自身文化都有必要,而更重要的是,华人如何在较理想的多元社会中生存。

「大马华人不爱国,不喜欢自己的国家语言。」「大马华人和马来人、印度人分开生活,种族关系不如印尼好。」

走访雅加达,记者听到华人老百姓对大马华人的一般印象——不喜欢马来话、不爱国及无法融入友族。 或许大马华人不全然认同这说法,但我们对印尼华人印象如不谙中文、失去中华文化、遭排斥,印尼华人同样不以为然。

作为海外华人人口最多、当地人口比例却很小的印尼华人,历经辛酸,以致被同化,几乎失去自身语言和文化,在外人看来值得同情。 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印尼华人如今却以掌握流利印尼语、与友族相处融洽、土著和非土著政策废除了,而引以为荣。

印华当外语来学中文

印尼华裔总会团体组织部理事主席许天堂不谙中文,记者问他学华语和中华文化是否重要,他回答:「学中文就像其他语言,学华人文化也一样,每个人都可自由选择想学的文化。」他把中华文化比作其他民族文化,和大马华社常说的「华人应懂自己的文化」形成强烈对比。

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说,印尼地广人稠,不排除存在城乡和经济地位差异,各地华人想法有不同。 此话不无道理,许天堂是印尼第八代侨生(如峇峇),几乎被完全同化,但这类华人在印尼占很大数目。

再说,苏哈多 32 年高压政策,华人都使用印尼语沟通。 如今学中文风气虽盛行,华人讲中文已不多见,年轻人也多不认为迫切需要学中文。

陈亚才觉得印尼华人思维不稀奇。 「泰国因宗教差异不大,华人较融入当地社会;新加坡则以英文教育为主,不太懂中文的华人也不觉得有何遗憾。」

外人感觉马华裔很惨

「这种缺憾对旁观者或来得更强烈,当事人不懂中文和中华文化,还是能在生活上立足,有发挥空间。」陈亚才认为只是主观和客观问题。 「很多外人也觉得,大马华人受不平等待遇很可怜,但我们也不觉得自己生活很惨。」

马印称兄道弟,但两地华人经历不同历史遭遇后,对身份认同感有显著差异。 印尼华人看自己更趋向印尼人,而非印尼华人,许天堂还无意间把「强调华人身份」当作一个问题说:「这问题会慢慢减少!」

他接着说:「有些早期从中国移民过来的华人还说母语,但就让他们去吧,这群人会慢慢消失。」言下之意,使用印尼语沟通的华人才是主流。

对此陈亚才说:「整体来看,我们还是觉得印尼对中华文化观念相对薄弱。」但他认为,情况或随时间推移而会有变化,如新加坡近年也强调学中文和儒家思想。

「印尼华人再经过一段时间,生活安定、经济上稳定了,可能就会发现自己少了什么。这大概就是物质以外的东西,又会开始寻找自己的文化了。」

华裔议员争取,文教迎好明天

「苏哈多执政 32 年灌输反华反共,观念很深,对社会影响很大。现在我们鼓励,一些华人的地方重办华文教育,他们还是有些害怕。」印尼《国际日报》总编辑李卓辉感叹。 多数华人把学中文当外语、工具语,使印尼华教面对新挑战。

印尼华人会否渐失族群认同感? 华裔总会总会长许世经不以为然:「学华语的人越来越多,尤其中国崛起,很多人意识到这趋势!」话虽如此,仍不能排除印尼多数华人会继续像新加坡,只把中文当外语学。

许世经对印尼华教前景乐观。 「教育部已规定华文是印尼第二语言,很多小学都有义务教中文,未来学中文者还是会越来越多。」但他不讳言,过去种种对华人不公政策,导致印尼严缺华文师资,是华教发展的大考验。

相较之下,中华文化的发展或更乐观。 近年开放政策让华人踊跃参政,越来越有影响力。 「我们春节可放假,孔教是合法宗教。世界有 5 大宗教,印尼还有一个孔教。这些都是华人议员争取的!」许世经说。

华人地位提升。 「总统在春节和元宵都和我们拜年,已维持逾 10 年。」

华人参政者直线上升,但不组华人政党,加入其他政党。 「我们建议华人参与在印尼有影响力的政党,影响那些极端的领导。」印华只占人口 3-5% ,组织华人政党不成气候。

反观大马华人在朝野都有组织华基政党。 常阅读马新新闻的许世经有些不解:「面对那么多对华人不公平政策,你们的华人政党为何不抗争?这是你们较不足的地方,因为有些政党害怕,没真正为华人抗争!」

各族应融合,不是同化

虽对过去政治打压仍有担忧,但近代总统的全民平等政策,印尼华人现状看似稳定。 对于未来,华裔总会团体组织部理事主席许天堂不假思索说:「带领更多华人融入主流社会!」

这值得海外华人思考:作为一个国家里非大多数的族群,华人如何融入主流,创造理想的和谐多元社会?

历史工作者陈亚才说,过去最主流是美国单一种族大熔炉做法。 「这在我国 1961 年拉萨报告书提出过,制定我国教育有朝一日走向单一语文、单一种族,认为这样各族想法较接近及容易沟通。」印尼也在苏哈多时期强制执行同化政策,导致 90% 华人不谙中文。

现在回头看,这观念不算成功。 「用强势来完全消灭弱势,是暴力地同化不是融化!当刻意把各族变成同一种人,须付出沉重代价,个别肤色也变得无特殊意义了!暴力手法也直接把无形文化资产消灭,目的只有一个,强迫弱势跟随社会所谓主流。」

所以,探讨海外华人如何融入主流社会,陈亚才观点是:「理想多元社会应是各族融合而不是同化,大家能从中体现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各族交流障碍。」

他举例,华人新年包红包,马来人受影响包青包;华乐也演奏马来曲目。 「这就是多元社会各族融合,至今无人质疑。」

「新时代社会观点是各族相互尊重和欣赏,而不用强势压制弱势!」言下之意,印尼 32 年同化政策不合时宜且残忍。 今天,探讨少数族群如何融入主流社会,应汲取历史教训,弱势群体不应被压制、同化,单一种族想法早已过时。

印华待遇比马华裔公平?

「你们(大马人)各族都生活在自己圈子里,没有很多交流;而且,大马人对其他族群有很大偏见,包括对印尼人。」曾来马旅游的印尼华人牙医塔峇鲁央有所感触。

确实,雅加达较没有明显的族群距离,华人和友族使用共同语言,沟通无障碍;相反在我国,尤其城市区,各族独立生活、各自活动,隔阂较明显。

「大马华人在一些制度上是高度警觉,某程度上还有点高度神经质,随便一碰就会很紧张。」陈亚才笑说。 大马人坚持母语教育,无形中和其他族群形成隔阂? 陈亚才坚称,这不全然是没有共同语言的问题,因为「独立前,各族也使用各自语言,但却能很自然地交流,坐在一起喝咖啡」。

「大马最严重的族群关系变化,是在 513 事件和推出新经济政策后。国家政策明显实行种族之分,各族待遇有差异,距离自然越拉越远。」他更影射闹得沸沸扬扬的奖学金事件,认为这就是一种极度不和谐的状况。

印尼情况恰恰相反。 记者到访时,当地华人无不提及 2006 年 7 月实行新的《国籍法》,废除了土著和非土著政策,可见他们对此很满意。

「印尼华人如今的自由度、与其他族群的对等关系,比大马好。只要是印尼公民,谁都可竞选总统、副总统,大马却不可以。宪法上,我们对各族没任何限制。」印尼《国际日报》总编辑李卓辉笑说,该报就常叫印尼华人不要怕,现在已有宪法保护。

陈亚才认为,印尼政治和宗教分离是较健康做法,信奉各不同宗教的印尼人一起生活及搞政治。 「大马是宗教和政治紧扣,尤其巫统主导下带来负面冲击,还有一定的排他性!」我国若把政教分离,政治竞争并非宗教竞争,问题或不会那么复杂。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