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走向终结?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孙和声 · 日期:07-02-2012

2012/2/6 

由于 2008 金融海啸,及欧美债务危机的持续,资本主义是否正走向穷途末路的言论,又再度兴起。只是,历史地看,尽管经历了多次重大危机,资本主义依然存续至今。显见,这个制度具有相当的适应力,或转型力。实则,严格来说,高纯度的资本主义已不复存在,存在的是不同程度的混合制( Mixed Economy )。

过度简化地说,做为一种思想与制度,资本主义强调私人产权,人的自利、市场的作用,以及政府是必要的恶。其代表性人物为亚当史密斯( Adam Smith1723-1790 )。史密斯认为,对国家而言,重要的不是黄金储备,而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而要满足人的需要,最好的方法,便是让人的自利心可尽情发挥,其结果会带来社会与国家的整体繁荣。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可经由供需调节的价格机制来实现此理想,因此,政府最好别不必要地干预人的自利与市场机制,免得帮倒忙。据此,史密斯也主张,在国际上实践自由贸易,而非只著重出口,而抑制进口的重商主义与保护主义。

不过马克思( Karl Marx1818-1883 )则认为,无节制的自利、市场运作与私有制,迟早会导致严重的贫富两极化,以至于穷人太多,购买力不足,而致成经济危机,进而引发无产阶级革命。在 1930 年代的世界大萧条时,便有人用马克思的理论来断言,资本主义就要终结了。可由于改革与战争的爆发,资本主义最终存活了下来。只是,之后的资本主义已非放任市场的纯资本主义,而是受到政府更高程度的节制的资本主义。如美国便出台了社会保障制与最低薪资制,而欧洲也演变出不同程度的福利国模式。

在这演变过程中,主张政府干预的凯因斯( Keynes1883-1946 )主义,遂逐渐形成了主流,成了非共产国家的主导性经济思想。若说史密斯发现了市场,主张市场可能论或高明论,凯因斯则发现了政府,主张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来调节经济波动,稳定市场。这种稳定化政策,更成了合理化政府为必要的善的福利国理念。只是,凡事过犹不及,若因此而走向政府万能论、高明论的另一极端,又易致成政府失灵论或政府致成的危机。

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国家均走介于市场万能与政府万能间的折中路线,而已无纯资本主义。至于何以会发生金融与债务危机,起因固然复杂,大而化之地说,在于政官商走得太近,使政府失去了自主性( Autonomy )。此外,凯因斯主义也使政客更易于避重就轻,不走解决难搞的改革,而走捷径地去过度使用这便利工具。如 911 事件后,美国联储局便把低利率长期化,货币超量发行,人为地持续超额消费,甚至企图用金融衍生产品来吸资,及把资金转入金融市场,而非商品市场,以免引发通胀。在南欧,凯因斯主义的长期化,也钝化了必要的改革,外加上恶劣治理,遂发生了债务危机。

更甚的是,投机者也因为知道,政府不会对危机袖手旁观,更强化了他们的赌徒心理。要抑止这个危机,方法之一在于,用立宪手段限定政府的年度与总债务。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