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经济新战术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游志民 · 日期:22-02-2012

在经济上要打败竞争对手,不能永远都靠人海战术(低廉又多的劳工人口)。

灵活变动、让敌人出其不意的新战术,或更有效。

对大马经济而言,创新经济就是新战术。

漫漫创新途 4指标指路

竞争,不仅在个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是一项无可避免的经历,对于一国的经济也是一样。

随着时代的进步,一成不变的竞争策略,终将使一国之经济竞争力日渐削弱,惟有不断的改变创新,才是永续往前的保证。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走向创新之路,以其在未来领导经济永续增长之前,我国走此路的条件是否具备?

所需的路向图和着力点为何?都不可或缺。

虽然大马在最近一次公布的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录得令人满意的5.1%增长,也达到政府所设定的目标。

在值得欢庆之际,有几点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就是当我们的数据摆在台面上,跟区域竞争者相比时,又会是个怎样的高低之分?我国是否就能以此对外国投资者展示更大吸引力?我国外销产品的竞争力如何?等等。

目前,来自区域各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中已有些国家正在重新审视本身的经济增长策略,重新塑造经济构造来迎合更具挑战性的全球经济格局。

因此,我国必须提升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永续增长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对此,马兴业金融(MIDF)研究经济学家安东尼(Anthony Dass)在探讨“创新大马,会否是一个实际策略?”课题的报告上,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创新和提高生产力将是保证经济永续增长的基石,同时也是迈向高收入经济体的关键。”

可是,问题来了。尽管有明确的方向,但要以此创新和提高生产力的方式,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条件上,我国都具备了吗?

对此问题,安东尼指出,可从4个主要指标来衡量,即:
(1)生产力;
(2)私人投资;
(3)研发开支投入;
(4)专利申请活动。

然而,在得到解答后,我国若要努力朝此方向发展,又需要何种意见,才能符合实际情况来达标。

且继续看下文,通过逐步的检视和探讨,来多了解你我都关心的大马经济的未来发展,是否能走向一条创新之路?

金融风暴滑落 改善生产力关键

指标1:生产力

由于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经济增长的关键,所以必须先检视我国在这方面的表现。

从表1看来,在生产力增长方面,我国的表现相对较弱。

在经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我国生产力增长从金融风暴前的5.5%,明显滑落仅剩2.9%(2007年)。

伴随此下滑表现的还有就业率增长放缓,及物质资本累积率(rate of physical capital accumulation)也大幅减低,只有全要素生产力大致上保持不变,出现0.1%微跌幅度。

主要归咎于:
(1)投资减少;
(2)缺乏熟练劳工;
(3)明显缺乏激励全要素生产力的创新因素。

主要领域活力不足

基本上,生产力的提升,也就是制造业的产量增长,而从更全面来看,便是全要素生产力(total-factor productivity)。

所谓全要素生产力,即在无需改变任何生产投入,可有更大生产能力,而其中关键便是注入创新元素。

惟下表(表2)显示,我国经济里涉及到广泛创新措施的各主要领域,出现活力不足现象。

指标2:私人投资 意外下挫

透过创新而增长的经济,需要得到处于健康水平的高素质私人投资来支撑,因后者可学习能力和技术改变。 数据显示,随着亚洲金融风暴,我国私人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份额,出现戏剧性的下挫,当中原因涵盖:

(1)某些重大投资(如建筑领域投资)在金融风暴前过度投入;
(2)经济越来越依赖仅需低水平资本投入的服务领域;
(3)投资向外跑。

指标3:研发开支投入 提升技术逆向行驶

虽然有关我国研发开支投入数据的截取有限,但从该低水平数据看来,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讯号”提示着我们,即是否在计划提升本身技术能力方面,驶上了反方向的道路?

安东尼表示,他们发现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也是增长最为快速的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印度和中国。

研发开支需求弱

由于研发开支取决于研究项目的数量,但研究人员的缺乏,也表示研发开支的需求疲弱。“我们相信当中拥有双向因果关系。”

若把研发开支投入细分出由公共和私人领域所占的份额,可发现一个令人感觉不安的现象,即在2006年以后,我国公共领域竟然取代私人领域,一枝独秀地担当起驱动整体研发活动的角色。

安东尼认为,假如我们还是朝“提振私人投资”方向走的话,此趋势必须扭转回来。通过提升私人领域的研发活动,才可创建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推动拥有生产力和创新的营商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而非只治标不治本,侧重于症状而已。”

增研究人员比例

要激励生产力和创新力,提高研究人员比例是不可忽略的重点。

而不是仅仅投入资金去进行研发就可,必须也注入充足的研究人员,才可达到最佳效果。相反,可能会造成支出浪费,及得出低附加价值产品。

从下表(表4)可看出,我国目前的研究人员比例数据的确处于弱势。

无疑,在增加研究人员比例这任务的挑战不小,因他们必须是具备技术和能力的人,所以可能需要的时间会比预期更长。

指标4:专利申请 逐年增长仍逊台韩中

我国的专利申请在过去10多年,确实有呈增长趋势,但在数量上的比较,还是比台湾、韩国和中国低,这可被诠释为创新不足。

从数据也可看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大部分的专利都是授予外国人。无论如何,值得庆幸的是,本地人成功获得专利权的数据是有在逐步增加的,从2000年占整体的6%,提升至2010年的9.4%。

本地人所获取的专利,主要来自化学、冶金、人类必需品、操作技术、电力和物理。

摒弃低技能制造业 专注开发设立总部

目前我国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占据总出口达38%的电子与电器领域举足轻重。可是安东尼表示,从生产力产值的数据得知,即使高科技产品和制成品在总出口中占有重大份额,惟产品增值率依然偏低。

“这也说明我国还是严重依赖低技能与密集组装式的制造业。”

马兴业金融研究把我国电子与电器领域的增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1)1970年代:

因廉价劳动力吸引跨国公司前来建立组装和制造工厂,并在自由贸易区享有税务上的先驱地位。随后,他们把测试作业技术转移至本地,也提高制造业务的能力和责任。

(2)1980年代:
承担更多制造业务的工程责任,领域的价值链也获得提升。当跨国公司集中采取生产外包方式之际,中小企业同时专注生产力,制造合约的需求高涨。

(3)1990年代:

硬碟、个人电脑组装和系统整合的业务腾出。这也标志着从“制造”过渡至“制造加设计和开发”。

(4)2000年代:

领域发展多元化至半导体、扩大光电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和医疗器材制造,本地中小企业转移至系统设计和开发。

从电子与电器领域的制造生态系统和价值链(包括设计、制造、组装和测试、系统整合测试)可看出,我国在区域有一个优势,即拥有组装和测试的工厂。

安东尼认为,我国应该专注在该领域的设计和开发、原料制造和设立区域或全球总部。

“由于决策者正看重如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太阳能、工业产品等领域,我们相信有必要把注意力放在领域设计和开发方面的创新,以在价值链上晋升一级。”

电子电器业创新3级别

马兴业金融研究指出,我国当前的电子与电器领域创新情况,可划分成3个级别:

(1)跨国公司:

此级别的创新有两类。首先是创新带动生产力,以降低成本及能够参与全球竞争为目标;其次为注重设计和开发,涉及范围有微电子设计、系统设计、包装开发、测试程式开发和平台开发。

拥有强大设计和开发中心的公司,将对客户更具吸引力。目前客户不赞成在大马进行设计工作,因为客户的客户在中国拥有设计和开发中心,所以倾向把该中心设在邻近客户的设计和开发中心。

(2)本地大型公司:

这些公司正投资在自动组装和测试的设备、系统等,产品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客户包括著名跨国公司),并取得优良销售业绩。由此看好此级别在领域创新方面将蓬勃发展。

(3)本地中小企业:

很多的中小企业仍奋力向更高的价值链攀爬,但它们在融资购买有助设计和开发的设备,以及聘雇有经验的设计人员方面,遭遇种种困难。

最后,它们被逼以本身资金来进行设计和开发,使得完成设计的工作耗时更长。

结论:制造业出口高增长 创新远低高收入国

纵观上述主要指标,表明我国经济尚未进入可由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阶段。

从经济的创新表现,我国看似跟其他中收入国家相差无几,但与高收入国家的距离则明显得多。

虽然我们还是可以在如专利方面看到改善,遗憾的是,那是因为基数较低而得出的现象。

在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我国跟其他中收入国家的相对位置并没有显着改善,因此可能在创新和提高生产力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路程,可算是靠制造业主导出口的高速增长所带动。可是国内目前的制造业,相较于原本在同一个起跑点开始,但现已远远抛离我们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和新加坡等,我国的制造业升级步伐落后甚多。

表面上,我国制造业看来在整体经济中还很活跃,根据出口数据,制成品占总出口超过70%,这使大马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23大出口国,制成品的数量也占世界总额的1.5%。

另外,来自生产力机构的2010年生产力表现数据显示,我国生产力也回到5.8%的高增长,相较于非经合组织(OECD)国家,如韩国(4.9%)、日本(4.1%)、瑞士(4.4%)、德国(3.5%)和美国(2.7%)。

只是,当比较起生产力产值(Productivity by Levels),拥有成熟经济的已发展国家的高生产力表现,是在大马的4倍至6倍之上。

走向创新经济的建议:创新和生产力至关重要 专攻特定领域才有优势

于是,我国目前需要如何改进,才能以符合实际情况的步伐,朝创新经济的方向发展?

对此,安东尼重申,我国要从一个多元化经济体转变成专攻在几个特定的经济领域,才可享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所以推动创新和生产力至关重要,以确保经济永续增长。”

生产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内生技术变化来推动。他解释,企业采取新投资理念,如研发、基础建设、教育和培训等,皆有正面溢出效应来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由此,他认为重点落在全要素生产力。“推动全要素生产力必须靠创新和奖励,如政府援助和监管、灵活的劳工安排、法规对生产决策的影响、熟练员工、知识体系和基础设施。”

安东尼觉得,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可促进整体经济的基础增长。关键因素包括政府的政策,以促进创新和加强人力资本。

此外,在企业营运上,需要有可以显着改善产品或工艺,以及新营销或新组织的方法。

“这些变化将会为产品增值和提高生产力。”

他最后指出,只有创新元素能全面发挥,我国2011至2015年的2.5%全要素生产力目标可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