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在前,痛苦在后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 · 日期:09-06-2012

2012-06-05

拒绝短视的民粹財经政策

目前国际上最引人关注的课题,恐非债务问题莫属。何以在70~80年代,常见于落后国家的第三世界债务问题,也会发生在发达国,且更具冲击力,是个值得探討的现象。

在第三世界,债务通常与腐败、搞大型项目、资金外逃有关;在发达国,有人归咎福利国,也有人归因新自由主义,甚至是全球化。有种观点为全球失衡论,即东亚与石油盛產国等积累了太多外匯。

也有人认为,內部失衡,即贫富两极化才是主因;因收入与財富两极化,削弱了普罗大眾的购买力,进而致成了消费不振与大量失业,形成恶性循环。货幣主义者则说,滥发钞票与长期的低利率才是真凶,因它使太多的钱追太少的货物,致成资產泡沫(Asset Inflation)。何以政府能滥发货幣,这又扯上了「金本位制」废除问题。对应债台高筑的处方也是眾说纷紜,连处方也针锋相对,如有人主张加大政府支出,若不见效,加大以债养债的力度,如克鲁格曼;有人则主张节支节流,如德国总理默克尔。

以毒攻毒,举新债养旧债,搞「量化宽鬆」是较政治正確的--只要不加税。但这只是技术性地治標不治本,甚至是饮鳩止渴。

早在1977年,诺奖经济学家布坎南(Buchanan)便在《赤字中的民主:凯因斯的政治遗產》(Democracy in Deficit)书中指出,凯因斯(Keynes)以赤字刺激经济的政策,迟早难以为继。財赤为政客提升了捞取选票的资本。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短视近利的短期化行径,不但会引发通膨,打乱市场操作,扭曲生產与消费的关係,也会误导市场,让人把假荣景当作真荣景。美国次贷危机,欧猪四国现象便是资產泡沫与货幣幻觉(Money Illusion)所致成。

从价值观来说,凯因斯提倡多消费、少储蓄的刺激方案,也致成了轻生產重消费的消费型经济。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消费水平只能向前进,不能后退。欧洲人口老化致成的「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结构因素,更恶化了这效应。

只要不能忍受降低生活水平,或实现生產力与竞爭力的提高,那些技术性的花招均无法解决问题。就此点言,欧美人是应向德国看齐的。德国人正因为抗拒短视近利的民粹政策,才保住实力成为欧洲经济一哥。

大马自1997~1998年金融货幣危机后,也是转靠消费,而非生產性投资刺激经济。刺激了十多年后,公共与家户债务节节上升,若非有油气支撑,早撑不下去了。不尽早向德国看齐,前景堪虞。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