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日本量化宽松须做好退出准备
信息来自:新浪财经 · 作者: · 日期:10-12-2013

 2013-09-25

内容简介:在美国犹豫不决是否退出量化宽松的时候,日本却在坚定不移的大搞量化宽松。文章从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历史脉络出发,分析了日本历次量化宽松的历史背景和政策效果,并对当前日本最新一轮的量化及质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分析,认为日本经济还面临诸多深层结构性问题,此番经济复苏只是暂时的。最后,文章分析了日本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溢出效应,并指出中国必须做好应对各国量化宽松退出的准备。
 
 
 
  最近美联储推迟了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时间,心惊胆战的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如释重负,出现暴涨。但圣路易斯州联储主席布拉德又放风说十月可能会退出,这些市场又出现了暴跌。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分歧,就让很多国际市场如此轻易的坐了过山车。而在美国犹豫不决的时候,日本却在坚定不移地大搞量化宽松。

  很多人可能不禁要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什么,量化宽松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指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增加基础货币供应,从而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通常在经历通货紧缩或者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采用。

  在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日本、美国、英国以及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为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摆脱国内经济衰退,普遍采取了以量化宽松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刺激政策,避免了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和通货紧缩的风险。美国可能在今年年底逐步退出量化宽松,作为全球最早提出和使用量化宽松的日本至今没有设置量化宽松退出时间表,而是一直在强调“在通货膨胀稳定在2%的目标实现之前,将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

  日本量化宽松历程

  自2000年起至今,日本央行积极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有短期中断,但为应对外部经济冲击和长期通货紧缩局面,非常规货币政策获得延续并且实施力度逐渐增强,只是实际效果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在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热钱大量流入房地产行业,房价不断飙升。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膨胀,日本从1989年5月开始大幅上调利率,过度膨胀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账剧增,经济遭受重创。随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银行信贷负增长,物价长期处于通货紧缩。

  2001年3月,在传统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日本央行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直持续到2006年3月,这是全球中央银行首次通过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应对流动性陷阱。日本央行通过运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货紧缩状况得到缓解,对金融市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收益和贸易收支也得到改善。但是,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私人部门投资意愿依然不足,投资需求也没有得到明显增加,失业率和消费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日本经济的衰退程度远远超过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2010年10月日本央行认识到本国经济和物价的下行风险不断加大,海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由于日元升值引发企业经济景气感受弱化,都对日本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开始实施综合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由于2011年日本发生大地震、核泄漏事故、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全球经济下行以及中日关系恶化等负面冲击接踵而至,导致日本经济复苏艰难。日本经济20多年以来一直低迷不振,陷入通货紧缩状态也已经几近15年之久,日本央行孤注一掷从2013年4月开始采取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宽松货币政策进入一个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时期。

  最近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经济正在温和复苏,但仍然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私人部门投资意愿不足,实体企业借贷需求有限,并且银行体系货币创造愿望也不强烈,从而造成量化宽松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普通民众的工资没有增加,因此对居民消费刺激效果不明显,难以达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而且由于叙利亚事件致美元走强、日本国内消费税率的调整,日本央行有可能进一步货币宽松。9月7日,日本东京赢得2020年奥运会举办权,高盛的研究表明奥运会举办国的货币往往具有升值趋势,虽然短期日元贬值趋势可能不变,但长期仍然会有所影响。

  此外,日本经济还面临诸多深层结构性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全球最高;政府财政状况日趋严峻,为当前全球公共债务占GDP比例最高的国家;福岛核危机动摇了日本继续发展核能的信心,能源战略面临艰难调整。笔者认为日本经济此番复苏只是暂时的。如果日本政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将会导致其激进的经济改革失败,日本经济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问题,进而危及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日本政府必须在开展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推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的全面复苏。

  日本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美国、英国以及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们的货币都是国际货币,可以将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产生的经济成本和风险转嫁到其他国家。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经贸联系十分紧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已经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冲击。

  人民币对日元急剧升值,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从去年10月以来,人民币对日元的升值幅度已超过30%,日元急剧贬值,这已严重影响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贸企业产生很大影响,虽然有利于中国进口贸易条件的改善,但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签约、企业利润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等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为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日本量化宽松创造了大量流动性,除了少部分进入实体经济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其中一部分流入了全球金融市场。因为发达经济体进行量化宽松而流入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进而提高了中国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中国带来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大量热钱流入中国,为中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日本央行大量发行货币、购买国债的行为,降低了其债券收益率,削弱了投资者对日本资产的投资兴趣,促使这部分资金流向具有良好经济前景的国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人民币汇率和利息比较高,吸引了大量国际游资的关注。热钱的大量涌入会给中国本已脆弱的影子银行体系带来流动性风险,而且如果中国不能有效控制热钱,也会导致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我们在注意到发达经济体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同时,更要密切关注量化宽松退出对中国产生的不利影响。量化宽松退出对各个国家的影响可能因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对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等国已经出现金融危机的迹象,特别是印度和印尼,股市和货币都在狂泻,国际游资也趁机兴风作浪。虽然东亚国家有199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都积累了大量美元储备,但随着外资的大量撤离、本国资金外逃、国际游资的狙击,前景也不容乐观。新兴国家和东亚都是中国的重要经贸伙伴,如果它们普遍陷入金融危机,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强大冲击。

  为了控制中国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中国必须做好应对各国量化宽松退出的准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9月5日G20领导人峰会上表示,“中国对此有足够的应对措施,从一开始就做了一定的准备。此外,面对可能的冲击,还要保证微观经济的活力和弹性,保持政策调整的灵活性。”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又是资本管制国家,在应对国际资金大规模流动有很大的优势。央行完全可以通过公开业务来释放流动性对冲资金外流风险。但投资者也应当看到,如果周边市场恶化,国内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预期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已经为大家敲响了警钟,目前日本等国还在继续发钞,国际资金还在不断流入中国。但一旦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发达经济体也开始考虑量化宽松退出,全球资本市场恐怕都会陷入较大的调整,因此建议大家多注意日本等国的货币政策及汇率表现,也好防患于未然。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