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央行80万亿日元QQE成股市“强心针”
信息来自:第一财经日报 · 作者:周艾琳 · 日期:25-11-2014

2014-11-03

恰逢西方的万圣节(上周五)前夕,日本央行奉上了“大礼”——扩大QQE(量化质化宽松)规模至80万亿日元(此前目标60万亿~70万亿日元),全球股市皆闻讯大涨,颇为映衬这一历来疯狂的节日。然而狂欢过后,日本的通缩阴霾能否真正退去?日元的走软又能否真正传导至出口?

股市“强心针”

本次QQE的意外推出对股市的效果立竿见影,且惠及全球。日经指数暴涨4.83%,盘中最高涨幅达5.5%,创2007年以来高点;沪指涨1.22%;美股高开,三大股指受日本宽松刺激而全线收涨,标普500和道指创历史收盘新高,纳指创2000年以来新高。道指日内也刷新历史新高17395.54点。由此,本周的全球股市进一步走向也令人颇感期待。

“日本央行的行动再次证明,安倍政府是股东的朋友。安倍政府关注日本经济的复苏。我关注日本股市25年,从来没有一个政府与股票投资者的利益如此一致。” 投资公司Comgest基金经理Richard Kaye表示。

其实,日本政府的政策目标在海外投资圈有一个称号,叫做“顶住股市”。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养老基金委员会(GPIF)宣布批准将国内、国外股票配置比例从12%提高至25%,批准将日本债券配置比例从60%下调至35%,可见日本央行希望将QQE的财富效应发挥到极致,这也将对刺激消费、提振通胀有一定作用。

QQE的具体政策主要分为四大点:第一,扩大基础货币规模。通过调节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来影响基础货币;第二,扩大国债购买规模、扩展国债剩余期限,鼓励收益率曲线中利率的进一步下降;第三,扩大ETF和J-REIT的购买规模,以降低资产价格的风险溢价; 第四,持续推行QQE,以实现2%的物价稳定目标。最为主要的是,央行希望通过改变实质性预期,从而实现物价上涨2%的目标。

通缩“狙击手”?

然而再宽松是否能成功狙击通缩?这仍是一个开放问题。本次央行对放宽政策规模的投票比——5比4,这个反对比例也史无前例(第一轮宽松以9比0全票通过),若政策仍不见效果,很可能会有损央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的信誉。

目前,日本通胀率跌回近一年来最低点,就业创造指标也在三年来首次出现恶化,这同政策制定者的乐观态度形成分化。

此前,日本央行的债券购买计划成功地将通胀带出持续近十年的负区间,通胀率一度突破1.5%,离2%的目标仅几步之遥。然而,此后日本政府提高消费税导致了日本经济在二季度萎缩1.7%,当前每况愈下的消费者和企业需求以及下跌的油价导致了日本通胀进一步走低,并很可能跌破1%。

若不出意外,今年年底就到了第二次加消费税的时候了。安倍此前还悲观地表示,如果提高消费税使得经济脱轨和增长减速,那么税收也不会随之增加,整个实践就变得毫无意义。但QQE的祭出很可能是为加税提供缓冲,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加税进程或不会推迟,因为不加税就意味着政府赤字恶化,导致国债评级可能进一步被下调,从而引发国债利率上涨,这便与QQE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日本央行多次表示,将继续QQE直至通胀稳定在2%。不过,此轮QQE和年底加税的交互作用究竟会将通胀率引向何方尚待观察。

出口“提振器”?

除却通胀目标的烦恼,出口不振当前也成了日本的“心病”。为何日元贬值如此严重,出口却没有得到提振?此次QQE的推出会否提振出口?

“日本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跨国产业链越来越紧密,因此出口还涉及到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合,日本将上游生产的机器、原材料转移到下游(如中国、印度)组装,而中国人民币的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日元贬值对日本出口的提振作用。”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在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此外,日本企业的产业转移也是打击出口的因素之一。自2012年9月日元开始贬值后,为了削减成本和工资,日本制造业纷纷将工厂转移至海外,因此削弱了日元贬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而以技术含量为支撑的本土企业又鲜有新产品推出,产业无法找到新的增长点。在尖端科技上无法与美国相比,原有优势产业又受到来自韩国、中国台湾的冲击。

自安倍上台后,日元对美元已累计贬值近30%。10月1日,日元对美元曾触及110.09,是自2008年8月以来首次突破110大关。截至记者发稿时,日元对美元为112.30。

实际上,低汇率已经挑战日本的底线。对出口企业的好处当前尚未看到,而对那些主要业务在国内的企业(尤为中小企业),增加的输入成本又极难被传导到消费者,因此日本政府高官一直在批评汇率,经济和财务大臣的批评最为猛烈。

由此,新一轮QQE究竟会如何进一步向日元施压?而弱日元能否传导至出口?这两大除通胀外最为关键的问题仍值得进一步观望。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