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转型改革可吸引中国投资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 · 日期:24-09-2010

2010/9/24

新任中国驻马大使柴玺(右 4 )与大马媒体会面交流,右为本报高级记者蔡青翰。

(吉隆坡 23 日讯)中国驻大马大使柴玺看好大马的政府及经济转型计划,并认为这些转型改革将成为吸引中国公司到马投资的磁铁,也营造一个大马良好投资环境。

大马政府为吸引更多外资来马,自 2 年前就进行大幅度改革计划,包括推出政府转型路线图及经济转型计划,中国新任驻马大使对这一系列转型计划非常有信心,也认为对中国公司来马投资,肯定创造一个良好及宽松的环境。

“我相信随着马国经济政策的改革,新政策出台,将有利于中国公司来马。”

柴玺是在今年 8 月 9 日递交国书,取代刘健出任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

他今午在大使馆接受大马媒体联访时说,马来西亚目前处于一个政治和经济的转型期,也志在 2020 年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相信未来两国贸易额将进一步提升。

赞赏收集民众反馈

他也对马来西亚政府在前天举行经济转型计划开放日,收集民众的反馈表示赞赏。

同时,柴玺续称,只要大马对外资提供新优惠,相信会有更多中国企业来马投资,甚至在马上市。

他说,中国去年是马来西亚排名第一贸易伙伴国,大马也是中国在东盟的首要贸易伙伴国。

在大马投资肯定扩大

去年大马在中国的投资达 4200 万美元( 1 亿 3000 万令吉),今年上半年达 1700 万美元( 5260 万令吉)。

马来西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其中一个对像国。中国在马去年的投资 1800 万美元( 5570 万令吉)。

“虽然中国在大马的投资小,但是,我对未来抱着乐观态度。”

他表示,自己无法估计今年杪的数据,但中国政府在政策和金融方面支持中国公司到马投资,投资领域从航空、海运、金融、钢铁、化工、木材、通讯、橡胶等行业,他预料今后数量肯定会扩大。

询及其首要任务时,柴玺表示,去年是中马建交 35 周年,两国领导人在去年于 6 月和 11 月会面,并历史性地签署联合行动计划,因此作为大使的任务是执行已制定的计划。

探寻大马投资潜能

他透露,自己在接获到大马接任大使任务之后,曾经有中国公司向他探寻在大马投资的潜能,这些公司包括能源、种植和金融领域。

柴玺表示,虽然他刚任职大使 2 个月,不过已接待了 6 位中国部长级的代表团,同时大马的部长也接踵到中国访问。

“这种访问对深化关系非常重要。”

严谨审发签证 马中可防滥用现象

(吉隆坡 23 日讯)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柴玺认为,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和领事馆应正视是否在审查及颁发学生签证给中国人的机制过于宽松,以免学生签证遭滥用。

他表示,自己在同大马人非正式交流时,也认同这种看法。

“我和大马方面非正式交流,他们认为一些大马领事馆在颁发学生签证和审查时,有不到位的地方。”

他表示,自己曾听闻中国人在马滥用学生签证,但也有大马人在申请中国签证后,前往中国也从事非法活动。

“随着人员交流的增加,出现不良或非法现象,总的来说是属正常的。”

大马警方在突击检查本地一些黄色架步时,常发现有性工作者持学生签证来马工作,而中国警方也曾破解在中国的非法赌球集团,并发现一些大马人在当地进行不法勾当。

柴玺表示,去年两国人员相互交流总数超过 200 万人,两国旅游团和直航也在增加。

他续称,中国政府为方便大马人访华已采取数项步骤,包括简化签证申办手续、放宽多次签证颁发范围、鼓励更多大马人赴华探亲旅游或从事商务活动大马人申请多次赴华签证,免去申办签证的麻烦。

他对大马政府也准备简化中国游客申办签证访马的手续,感到高兴。

他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已准备在中国其他较大城市设立签证代办中心,方便中国人申请访马签证。

不过,对于两国人民免签证的问题,他表示在近期内无法实现。

“中马两国正在为持有外交及公务上互免签证,签署相关协议,进行积极磋商,但两国人民免签证访问,在我任期内,我不敢保证。”

诞生于革命干部家庭的柴玺说,推动中马两国关系持续发展是中马双方共同责任,他希望在任职期间与大马政府密切配合,共同落实两国高层共识,推动两国战略关系。

马中相互承认学位柴玺:深造学生必激增

(吉隆坡 23 日讯)一旦中国和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学位相互承认,前往中国留学的大马人将大幅度增加。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柴玺说,两国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的政策目前处于最后阶段,仅是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一旦完成相互认证的手续,他相信到中国深造的大马留学人数会大幅度增长。

目前,马来西亚留学生目前在全中国有 2800 人,中国留学生在马来西亚则有 9200 人。

柴玺今日在中国驻马大使馆召开记者会时说,去年 11 月中国国家胡锦涛和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针对两国高教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相互承认高教学位是备忘录的重要内容。

他表示,相互承认学位有助于对推动两国教育发展,增进人才交流,加强学术互信有积极作用。

他说,自己在抵马以前,曾到中国教育部听取两国教育合作介绍,并获悉学位相互承认课题,短期内可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