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巴士驶上绝路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独家报道:彭秋福 · 日期:08-03-2011

新交通蓝图不明朗惨淡经营24年 传统巴士驶上绝路

2011/03/07 5:47:23 PM  

(吉隆坡7日讯)拥有将近80年历史的本地传统公共巴士行业,至今已有逾50家大型业者相继倒闭、合并或被收购,约130家现有公司则在苟延残喘,以致业者喊出救亡口号。

日前呼吁政府收购公共巴士公司的泛马巴士业者公会指出,目前的情况如再无改善,整个行业最多只能再支撑4、5年。

因错误政策陷入困境

该公会主席拿督欧斯发及执委陈子和把川行城镇短途公共巴士当前的困境归咎于政治问题、错误施政和其他种种因素。

欧斯发向《南洋商报》披露,倒闭、合并或遭收购的公司蒙受的损失额超过5000万令吉。

至于该公会建议政府收购的公巴公司资产,据说总值约数百亿令吉,不过,欧斯发表示不便进一步透露详情。

他说,现有公巴公司从1987年起开始做亏本生意,损失额逐年增加。

目前尚在营运的130家公巴公司经营3200辆巴士,有9000名雇员,有者从1937年起便晋身这个领域。

多家倒闭4千人失业

“虽然陆路交通委员会公布将在今年9月完成国家陆路交通蓝图,至今不知政府对过去作出巨大贡献的公巴可有什么安排,但我们已不能等下去了。”

欧斯发说,由于不少公司陷入低潮,它们的董事目前只是挂名,几乎已不活跃,更遑论涉及日常营运。

他说,过去多家公巴公司倒闭,已导致约3000至4000名雇员失业,受影响者包括司机、查票员、修车员、行政人员等等。

他说,受影响者失去各种福利,包括公司没有能力为他们缴付雇员公积金。

据了解,雇员待遇、公积金、社会保险、医药费等开销,占公巴公司营运成本的40%。

“此外,约有700辆巴士在公司倒闭后被弃置,因为有关公司没有能力偿还债务。”

欧斯发:有政治关系好办事

“执照局看‘后台’发准证”

欧斯发指责商用车辆执照局根据政治意图及筹码行事,通过政治关系发巴士准证。

“我敢说,只要你有政治关系,就可以拿到短巴和长巴准证。”

他说,讽剌的是,原本负责管制巴士业的该局,反而对本地公巴行业构成巨大冲击。

政府在1987年成立商用车辆执照局,并实施1987年商用车辆执照法令,欧斯发指出,那是公巴行业的最大转捩点。

“这项法令第15、16条文赋予该局绝对权力,大权在握的它,不考虑现有业者的利益,处理新巴士公司和巴士路线申请时,不但没举行听证会,也没有调查申请者的背景。”

30年增数百巴士公司

陈子和指出,当时谁要申请公巴准证,该局都照发,公巴公司也从30年期间的68家增至后来的几百家,形成恶性竞争局面。

欧斯发说,这种情况造成很多资金不足、经验或条件皆不足的巴士公司都能拿到准证。

转售公巴准证牟利

欧斯发指某些人以“阿里巴巴”方式,把申请到的公巴准证转租或转售给他人。

“问题是,他们只跑有赚钱的公巴路线,没钱赚的或义务路线,就不要跑,对现有业者与搭客都不公平。”

无论如何,他说,这些公巴公司最终自食其果,蒙受亏损,在激烈竞争下,不少公司倒闭或被淘汰。

这项问题导致商用车辆执照局后来减少综合准证里的学生巴士数量,并在2006年以电脑系统无法同时处理综合准证和临时巴士准证为由,废除前者涵盖临时巴士服务的政策,并转发临时准证给其他公司,特别是长巴财团,造成公巴业者失去20%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破坏已造成,传统公巴公司也在恶性竞争中受伤害,生存能力被严重削弱。

车费30年没调高

提及错误的政策,欧斯发举例,该局过后强制提供临时巴士服务的公巴业者,须以新巴士申请临时准证才准上路,简直强人所难。

陈子和补充:“导致业者的困境从2000年起雪上加霜,最严重的问题是车费从1980年起不但没提高,反而逐年下降,因为政府设下车费顶限。”

与此同时,在恶性竞争下,州政府所拥的公巴公司不但可削价拉客,还以新巴士抢传统公巴的顾客。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