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再降葡希评级 欧债危机第三波警报拉响
信息来自:2011年03月31日 10:48:0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 作者:( 编辑:邱小敏 ) · 日期:31-03-2011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普评级服务公司3月29日宣布,将葡萄牙的主权信用评级由“BBB”下调一档至“BBB-”,这是标普两周内第二次调降葡萄牙主权评级;该机构同时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由“BB+”下调两档至“BB-”,且上述评级前景展望均为“负面”。

    分析人士认为,欧债危机第三波已卷土重来,葡萄牙即将成为欧元区第三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葡萄牙评级接连遭降

    目前,葡萄牙主权评级距离“BB+”的垃圾级仅一步之遥,这是该国评级首次面临丧失投资级别的风险。

    标普表示,此次评级下调反映了该机构对上周结束的欧盟峰会的看法。标普称,欧盟峰会最终声明证实了标普的预期,即主权债务重组可能是未来葡萄牙获得援助的前提条件,且援助贷款的偿还顺序将先于受援国优先无担保政府债券,这两项因素不利于葡萄牙国债债权人利益。此外,葡萄牙经济前景黯淡,国内需求持续低迷将给该国财政状况带来压力,假如葡萄牙政府无法实现削减赤字目标,标普将继续下调其评级。

    28日,标普下调了5家葡萄牙银行及两家相关附属子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债券评级。上周,标普将葡萄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至“BBB”,维持“A-2”的短期信用评级。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将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至“A-”。

    申援在所难免

    近期葡萄牙相关评级接连遭降,融资成本随之飙升。欧洲央行高层官员预计,葡萄牙将被迫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规模为700亿至750亿欧元左右的援助贷款。

    此前,国际评级机构已两次扮演了欧债危机直接导火索的角色。2009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引爆希腊债务危机,为欧债危机拉开序幕。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的信用评级相继遭降。至2010年6月,欧元对美元汇率狂泻逾10%,欧洲股市大跌。2010年5月,欧盟联合IMF推出规模为7500亿欧元的庞大救助机制,希腊申请获得1100亿欧元援助贷款。2010年8月,标普下调爱尔兰主权信用评级,爱尔兰由此代替希腊,走到欧债危机最前沿。受此影响,欧元再创两个月低点。2010年11月,爱尔兰正式向欧盟申请援助,贷款总规模850亿欧元。

    此次评级遭降后,葡萄牙总理若泽苏格拉底29日表示,该国政府并未打算申请救助。他同时批评了反对党引发的政治危机加剧了债务危机。葡萄牙财政部称,标普下调葡萄牙信用评级“是拒绝稳定与增长计划所导致的政治危机带来的结果,葡萄牙面临的债务危机风险已经加大”。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同日称,希腊会坚定执行整顿财政政策,并希望能够尽快重返金融市场。帕潘德里欧批评,标普的降级决定未反映出希腊为整顿公共财政所作的努力。(陈听雨)

  “顽疾”无法根除 欧债危机短期料难拨云见日

    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本已淡出投资者的视线。然而,自从上周葡萄牙政府黯然辞职,国际评级机构接连下调希腊和葡萄牙评级,欧债危机局势再度升级,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事实上,由于欧元区成员国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欧盟推出的金融稳定机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成员国过度借贷问题,债务危机之患始终存在,并随成员国所面临债务压力的急缓程度不时发作一下。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目前爆发债务危机的成员国经济总量较小,现行救助机制尚足以应付其求助规模,短期内,欧债危机“绑架”全球经济的局面不会出现;但长期而言,欧债危机将持续威胁全球经济复苏,并反复侵扰全球金融市场。

    危机持续发酵

    葡萄牙2011年融资需求为385亿欧元,占该国GDP的比重高居欧元区各国前列,据欧洲央行预计,该国最终可能寻求约750亿欧元援助。

    分析人士认为,葡萄牙的财政漩涡会让市场风险情绪在一段时间内上升,但由于其经济总量小,仅占欧盟GDP的1.4%,因此对欧洲经济和市场的负面影响不会像希腊危机爆发时那般强烈。但须密切关注危机的传导效应,西班牙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其经济规模是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者之和的两倍,假如危机蔓延至西班牙,而救助机制无力及时有效救助,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重大后果。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胡一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称,西班牙在今年4月、7月及9月将迎来还债付息高峰,届时可能成为下一个爆发债务危机的国家。她指出,西班牙在4月、7月和9月的月平均还债付息额超过160亿欧元,而该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仅有280亿美元,显然无法独立应付巨额债务。

    欧洲央行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25日的一周中,该行一共买入4.32亿欧元成员国国债。这是欧洲央行四周来首次恢复购买国债,此前该行连续三周停止购债。分析人士认为,上述数据显示,近期债务危机有所恶化。

    救助机制难除病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指出,欧债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是,自欧元区于1999年诞生,成员国间便存在经济实力不对称性,欧元区成立11年来,这种差距不但没能缩小,反而不断扩大。为维持与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部分成员国不得不使用财政政策或银行信贷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由此造成内部失衡并引发危机。

    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0年间,德国GDP在欧元区GDP中所占比重的平均值为28.41%,而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经济总量在欧元区中占比分别仅为2.32%、1.82%和1.88%。

    欧盟统计局预计,在德法等国推动下,2011年欧元区GDP增长率将接近2%,但各国经济增速仍将分化。葡萄牙央行29日称,该国2011年经济将萎缩1.4%,高于此前预期的1.3%;希腊、爱尔兰等国经济也仍未走出衰退低谷。

    德国联邦劳工局30日公布最新数据称,德国2月份失业率降至7.3%,为1999年开始公布该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葡萄牙的失业率始终高居20%不下。

    11年来,葡萄牙经济增长始终落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分析人士指出,缺乏高技能劳动力使葡萄牙提振就业、实现经济增长、偿还债务异常艰难。伦敦大学经济学家卡内罗称,财政紧缩将进一步削弱政府对教育部门的投资。

    欧元仍有解体风险

    尽管欧盟推出了巨额救助机制,但若不解决根本性问题,恐怕无法根除债务危机,并使受助国背负更重的债务。孙杰指出,只要成员国经济不均衡性存在,在统一货币政策下,不对各国财政政策进行约束就无法确保欧元区稳定,最终欧元区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统一财政或欧元解体。

    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认为,欧元区解体意味着欧元区支付体系彻底崩溃,欧元的替代币种将陷入巨大波动,随之而来的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极度混乱状态,这将导致整个欧洲经济大衰退,同时拖垮全球经济。该行预计,假如欧元区解体,成员国GDP下滑程度将为4%至9%不等。

    胡一帆则认为,欧元区非但不会瓦解,反而会更加紧密。原因有二:一方面,对于高负债成员国而言,退出欧元区意味着货币急剧贬值、国家破产,这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成本;另一方面,德国、奥地利等债权国多属出口导向型经济,一旦欧元区解体,本国货币将大幅上涨,这些国家也将立刻失去竞争优势。未来,欧元区高负债成员国可能出现债务重组,并交出财政权,最终导致欧元区不仅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还有更加协调的财政政策,这将是欧元区的浴火重生。(陈听雨)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