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启示
信息来自:2011年12月20日 16:06:41 中国经济时报 · 作者:( 编辑:汪文品 ) · 日期:21-12-2011

     我们必须认清,只有和平的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区域经济一体化仅仅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甚至世界政治一体化的一个过渡阶段。我们需要深思的是,财政联盟、金融联盟和政治联盟的大一统是否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充分条件?在世界大同的理想境界中,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也是必要条件,而各经济体保持经济强劲、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是充分条件。

    欧债危机在持续发酵,欧元区危机仍在蔓延。欧债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危”还是“机”?我们需要根据各方做出的不同反应,前瞻性地预判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也应在获得启示的基础上,对我国宏观政策调整做出预案。

    一向被看好的欧元区,为什么会不堪一击呢?是区域经济联盟机制本身的内在缺陷,还是欧元区制度有待完善?是“借钱过日子”过时了,还是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同于美债,欧债有更多值得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笔者认为,不能用看美债危机的思路思考欧债问题。美债和欧债似乎是“双簧戏”,但是二者之间却有诸多不同之处,不能用看美债危机的视角思考欧债危机。

    首先,美债发生在一个主权国家之内,欧债发生在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内。作为联邦财政体制的主权国家,美国不仅有统一的金融联盟,还有稳定的政治基础以及统一的财政联盟。而欧元区缺乏赖以依存的财政联盟,更勿论统一的政治基础,注定了高的决策成本和低的决策效率,不利于在危机中采取合作的拯救行动。

    其次,从形成原因和传导机制看,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危机形成的内在逻辑看,无论是美债还是欧债,都有一个基本规律,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的演变过程。但是,二者又有细微差别。美债危机的根本原因既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因素,也有美国长期财政赤字的因素;而货币、财政与政治结构失衡以及长期的财政软约束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也是2007年金融危机延续,有人称之为“金融危机的后半场”。

    因此,欧债危机本质上讲是财政危机。美债危机是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投资低迷,消费者信心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联邦政府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而实施的提高债务上限,大开印钞机,从而突破债务上限,带来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增长预期大幅波动。这个危机的基本形成过程是“市场→政府”的传导机制。与美债危机不同的是,欧债危机的危机源是主权债务,主权国家的信用出现危机,从而波及银行等市场主体,包括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济增长预期,经济风险传播到市场主体,这个危机的基本形成过程是“政府→市场”的传导机制。

    再次,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观念不同。欧洲长期的高福利制度,使得国民过惯了慢悠悠的现代资本主义生活,这种惯性生活让国民难以从富日子转换到穷日子。消费具有棘轮效应,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遇到系统性经济风险,国民更多的是对政府的牢骚和攻击,而不愿意以公众和国家利益为先,勒紧个人裤腰带过苦日子。美国也同样是以个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与之相反的是,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韩国人意识到家和国的内在统一性,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国民曾上演举家财慷慨救国的大规模行动。这似乎显示了在风险面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两种观念力量的不同,西方的“泰坦尼克精神”不再出现。

    最后,解决思路不一样。短期内,美债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解决,即提高债务上限、开动印钞机。由于不能像美联储那样充当最终贷款人的角色,欧洲央行无法采取开动印钞机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央行只能通过不断地采取举新债还旧债的机制减少一些成员国的流动性风险,而核心国家也因央行持续的财政支付转移而蒙受损失。

    希腊和意大利总理相继辞职,欧元区不断上演政客“辞职救国”。壮士断腕的英雄义举令人钦佩,却也显示出诸多无奈。欧元区是否会出现政权更迭救市的多米诺骨牌?还要拭目以待,但确有这种可能。这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日本的首相频繁更迭,但是公众和市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似乎是政治生态的常态,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笔者看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竞争和互补的重要途径,致力于本国经济建设是防范和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了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地理区域内形成了一些经济联盟,比如欧元区、“10+1”、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等,当然也跨区域形成了一些经济联盟,比如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这些经济联合体通过贸易、金融、关税等一体化,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经济增长。由于这些联合体只是实现了货币联盟,而没有实现财政联盟和政治联盟,结构性失衡和缺陷必然导致当受到系统性经济风险时,将会出现“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局面。解决主权债务危机主要还是靠自救,只要有画地为牢的主权国家,国与国之间就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最终,各国还是要致力本国经济建设,寄希望于他国无异于痴心妄想。

    早在20世纪末,中国学界也曾热议过建立亚元区的设想。欧债危机并不能否认未来区域内和全球内经济联合,甚至政治联合,实现天下大一统的美好愿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走好区域经济合作的道路?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妄图通过暴力方式实现所谓的经济共荣,将天理难容。

    我们必须认清,只有走和平的合作共赢方式才是正道。区域经济一体化仅仅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甚至世界政治一体化的一个过渡阶段。我们需要深思的是,财政联盟、金融联盟和政治联盟的大一统是否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充分条件?在世界大同的理想境界中,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也是必要条件,各经济体保持经济强劲、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是充分条件。

    关于中国宏观政策调整的设想,笔者认为,近期,中国应防范外部风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尤其是系统性风险。在短期内,应采取积极心态应对欧债危机,宏观调控应坚持“保增长、促稳定”的基调。中长期,应科学合理地处理公债发行和外汇储备问题。(胡振虎)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