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欧债危机局面基本趋稳 仍存在一定隐患
信息来自:2013年01月10日 15:13:32 经济日报 · 作者:( 编辑:卢鉴 ) · 日期:11-01-201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跌宕起伏对世界经济乃至中国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2013年,欧债危机能否化解?欧洲经济的发展前景如何?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刚从欧洲调研回来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

  虽然未来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看,欧债危机应该是基本到底了

  记者:听说您从欧洲访问回来后得出一个初步结论,认为欧债危机已经见底,请问根据是什么?

  丁一凡:通过此次访问,我的感觉是虽然未来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看,欧债危机应该是基本到底了。其原因一是市场对危机国的信心开始恢复,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国债收益率近期在大幅下滑。二是希腊出局已不可能,希腊为削减公共开支作了很大努力,2012年其基础预算大概还会出现超过1%的赤字,但到2013年就会略有盈余了。最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给希腊作了一系列债务安排,借钱让其回购已经大幅贬值的主权债务。这样一来,希腊的债务占其GDP的比例就会下降,对市场无疑会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近期国际信用评价机构开始给希腊上调信用等级,因为他们看到了欧洲债务危机已经基本稳定这一趋势。

  除了借贷发展、超前消费外,欧元区内部贸易收支结构的变化,也是欧债危机的原因

  记者:现在回头再看欧债危机的原因,您有什么新的结论?

  丁一凡:借贷发展、超前消费是我们都知道的欧债危机原因,但是还有一点以前往往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欧元区内部贸易收支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跟德国有很大关系。像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国家在加入欧元区之前,在对德国贸易中是保持顺差的。但是在统一货币之后,德国的工资和社会福利没有增长,而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则明显增加。德国的生产效率原本就比较高,再加上成本没有增长,所以其产品竞争力就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欧元区内部贸易收支结构发生逆转,德国出现了大幅贸易顺差。其他国家因为使用欧元,不能再靠货币贬值来提高竞争力,所以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恶化。从这个角度上讲,德国既是欧债危机的原因所在,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力量。

  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才能最终走出危机,已是欧洲国家基本达成的共识,救人就是救己

        记者:迄今为止,欧洲国家给外界的感觉是他们在如何解决债务危机问题上总是分歧不断,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丁一凡:此次访问期间,我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调查,发现欧洲国家已基本达成共识,就是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才能最终走出危机。这种共识的出现是有教训在里面的。西班牙首席经济顾问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经历。西班牙在加入欧元区之前,其财政赤字水平和债务比例都比较高,政府用了将近4年的努力,把所有水平都降下来,达到了加入欧元区的标准。此次债务危机爆发之后,西班牙又想采取先前的做法,以期降低债务比例。但是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却没有出现任何效果。这充分说明,当金融市场怀疑欧元的稳定性时,某个国家单方采取措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还发现,欧洲债务危机国已经排除了脱离欧元区的办法。这些国家认为德国的态度一定会改变,德国现在之所以仍很固执己见主要是因为有选举。目前看,今年选举中,默克尔当选已经没有悬念。在选举后,其解决欧债危机的立场一定会有所变化。因为目前德国的出口和增长也已受到危机的影响,救欧洲相当于救自己。

  欧元区是集团政治,讨价还价的过程还很长,这个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

  记者:那么您对欧洲国家今后走出危机的前景怎么看?

  丁一凡:欧债危机局面虽然稳定了,但困难还很多,也有一定的隐患。欧元区是集团政治,集团政治里面还会有很长的讨价还价的过程。目前大家比较担心法国。法国是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最近出台了很多新的经济政策。但这些政策仍偏重于搞经济刺激,与结构调整的方向正好相反。这意味着法国的财政状况可能会继续恶化。2012年法国的债务比例已经达到91%,如果这个比例继续扩大就比较危险了。法国如果再出现债务方面的问题,欧元区危机就会更加严重。目前法国和德国在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的立场差异还挺大,到最后形成所谓的统一监管机制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也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个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市场受其影响也会不停地震荡。

  欧债危机基本趋稳,欧元区不会分裂,欧洲还是中国投资的好去处,关键是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进一步寻找和把握机遇?

  丁一凡:多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欧盟退下来了,把第一让给了美国,这跟债务危机有直接关系,也可以看成是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也非常多。

  当前欧债危机基本趋稳,欧元区不会分裂,欧元这种货币仍然有吸引力,欧洲还是中国投资的好去处。欧元区国家通过缩减公共开支,稳定了债务,但它们缺少实际投资来促进增长,对外来投资寄予很大希望。现在,中国企业去欧洲投资遇到的障碍会少得多。实际上最近几年,“中远”、“华为”这些公司在欧洲的投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形象明显改善。中欧之间在贸易上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企业要想抓住机遇关键是要认真把脉市场需求,并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中国太阳能板对欧洲出口遇到的问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前些年,欧洲国家制定了2020太阳能发展规划,政府对发展太阳能给予补贴,于是当地企业就大量进口太阳能板,中国生产商也受益匪浅。但是现在这些欧洲国家已经提前用完了到2020年的太阳能发展指标,而且因为要缩减财政开支,财政补贴也没有了,进口量一下子就跌下来了,中国太阳能板出口因此遇到了很大问题。这说明,中国企业必须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并适时调整出口结构才能避免大起大落的问题。(记者 顾金俊)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