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货币宽松药不对症
信息来自:2012年09月24日 10:15:52 上海证券报 · 作者:( 编辑:万方 ) · 日期:24-09-2012

  出于对经济再陷停顿风险的担忧,日本央行19日宣布将资产购买与贷款计划规模扩大10万亿至80万亿日元,增加部分将用于购买国债和贴现国库券。这是今年4月以来日本央行通过增加资产购买规模来再推货币宽松政策的措施。只是,通过进一步宽松政策来医治日本经济病,不免药不对症。

    今年以来,因受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国家经济增速减缓、日元持续高位等因素制约,日本经济下滑严重。8月13日,日本内阁府公布二季度GDP初步数据,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环比增长0.3%,换算成年率增长1.4%,大幅低于2.5%左右的市场预期,与年率增长5.5%的一季度相比,增速急剧放缓。二季度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需的低迷和外需的牵制。一方面,个人消费增速由一季度的1.2%锐减至0.1%,环保车补贴等政策效果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在欧债危机冲击下,亚洲对欧出口大幅下降,日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出口也在锐减。再加上由于核电站陆续停止运行后导致液化天然气等能源进口激增,4、5两月日本连续出现大幅贸易逆差,外需对实际GDP造成-0.1%的下拉作用。据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日本8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5.8%,至5.046万亿日元,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所以,日本央行在19日的货币政策声明中,将对经济的评估由“缓慢改善”下调为“改善势头停滞”。

    而就眼下而言,制约日本经济复苏的因素中,最严重的当数由日本右翼势力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对日本经济的重挫了。日本右翼势力无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强行将钓鱼岛进行所谓的“国有化”,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义愤。据今年日本《通商白皮书》的数据,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为3449.1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日本对中国大陆出口为1614.94亿美元,增长8.3%,对中国大陆出口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9.7%,进口1834.22亿美元,增长20.0%,占其进口总额21.5%。对中国大陆的贸易在日本进出口贸易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2011年日本对中国大陆投资增长了49.6%,其中制造业比上年增长78.3%。截至2011年3月底,日本在全球拥有海外企业18599家,其中在中国大陆以及中国香港地区5565家,占日本海外企业总数的29.9%,而制造业企业则占日本海外制造企业的36.6%。一旦失去中国市场,日本经济势必失去了动力和方向。以汽车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与上年同期比较,8月日系品牌乘用车下降2%,而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增长26.5%、19.9%、13.0%和4.21%。可以说,由于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一旦中方启动经济制裁,日本经济将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而眼下,野田当局若还想孤注一掷,或真的会把日本脆弱的经济推入深渊。

    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日本央行试图通过实施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以扶助日本经济着实徒劳。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日元整体始终处在升值过程中,对此,日本官员多次表示担忧。日本央行希望通过这轮新的宽松措施促使日元汇率进一步走低,从而为增加出口创造条件。尽管日元汇率在日本央行宣布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后下跌,但好景不长,之后日元兑美元又开始上扬,从而使宽松货币政策起到了相反作用。因为,欧洲央行不久前公布无限量购债计划,美联储接着推出QE3,日本央行就连忙决定再推10万亿日元宽松货币政策措施,无论是否有意,日本已加入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竞赛”行列。然而不同的是,欧美央行的流动性注入无限量,而日本央行仅增添了有限的量,这种政策措施的结果,除了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造成全球通胀压力之外,恐怕对日本经济复苏没有多少好处。

    所以,日本经济要想真正复苏并实现稳定增长,除了重建需求将继续支撑经济增长,还需要寻找新的扩大内需的增长点,更应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财团机制的企业优势,克服该机制的“组团式衰落”,从而摆脱当下的“日本式困境”。当下,扩大外需更是决定下一步日本经济能否继续增长的关键。为此,奉劝日本要尽快在钓鱼岛问题上“悬崖勒马”,不要执迷不悟。一个二战战败国,仅凭一纸“日美安保条约”,就妄图置历史事实于不顾,想全面推翻反法西斯战争的成果,这是对国际正义力量的挑战与威胁,是对人类良知的公然挑衅。如果能正视现实,尽快回到中日双方迄今达成的谅解与共识上来,则月底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仪式或会如期举行,中日关系也可能会以此为契机逐步得到改善。所以,本周是日本能否修复与中国关系的关键一周。何去何从,就看日本下一步究竟怎么走了。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