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主权债务危机:欧洲才是自己的 救世主
信息来自:半月谈网综合 2011年09月27日 13:27:40 · 作者:( 编辑:邱小敏 ) · 日期:28-09-2011

    近期,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欧洲债务危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西方主权债务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引发全球对再次爆发金融危机的忧虑,担心世界经济陷入“二次衰退”。后金融危机时期,西方主权债务问题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威胁。

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复杂

  早在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发生初期,北欧小国冰岛的主权债务问题就浮出水面。2009年希腊债务问题凸显,而后持续发酵,并向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乃至意大利蔓延。国际评级机构连连调降西方多国主权信用评级,危机开始向核心发达国家美国蔓延,激起一场西方主权债务风暴,威胁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一、金融危机是西方主权债务危机的导火索。实际上,当前西方主权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后遗症,是私人债务问题向政府债务蔓延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大衰退”,发达国家经济2009年大幅下跌,这使得政府税收锐减,财政收支严重恶化。另一方面,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拿出巨资救市刺激经济,使财政赤字大增,收支平衡进一步恶化。庞大赤字与高额债务使多个国家主权信用评级遭到国际评级机构降级,由此引发一场全球信心危机,推高融资成本,加大融资难度,使得主权债务危机接连爆发。

  二、“信贷经济”是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西方国家不堪重负的债务是过去数十年沉湎于“信贷经济”的后果。美国尤其具有代表性,从政府到个人均负债累累。由于虚拟经济膨胀,美国人错误认为经济将长期繁荣,因而日益依靠负债支撑支出。加之金融机构提高杠杆率,美联储放开流动性供应,即使信用极差者也能够贷到大额贷款。尤其是,资产证券化使美国人提前支取下代甚至下下代人的钱,金融全球化又使其轻易借到大量廉价海外资金,财富效应则让人们疯狂消费,寅吃卯粮使生活虚假富裕。如果统计个人、企业和政府债务,其总债务几倍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今年6月份写给国会议员的信中透露,目前美国政府每花1美元,其中就有40美分是借的。众议院议长博纳后来把这一数字提高到42美分。这种发展模式怎能持续?一旦遭遇经济衰退怎能避免债务不出问题?

  三、体制缺陷是债务危机恶化的主要原因。债务危机暴露出西方体制弊端。以欧洲为例,欧元区存在“天生”的体制缺陷,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元性”,这是导致主权债务危机久拖未决的根本原因。基于各国政治意愿,欧元区成立后仅仅统一货币政策,未统一财政政策,财政大权依然被视为各国经济主权。这种二元结构一开始即遭质疑,但直到债务危机爆发,其危害性才彻底显现。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各国在面对危机时,过多依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条腿”被绑在一起,财政政策“另一条腿”自行其是,结果造成“一条腿走路”的困境,导致公共支出过度膨胀,财政赤字大幅增加,进而出现债务累积和主权信用危机。加之深层结构性矛盾激化,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与希腊、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加大了危机处理难度,“北方富国”不愿拿钱帮“南方穷国”处理债务。(《时事资料手册》2011年第5期/陈凤英)

  债务危机仍在恶化

  时至今日,欧债危机仍在进一步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外部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两国10年期国债利率都超过6.5%。欧洲央行干预后有所下降,但仍面临压力。由于国债和银行发行的债券,大部分为银行体系所持有,债务危机存在自我实现的风险。近期,意大利政府有意放弃此前公布的455亿欧元的财政紧缩方案,引起欧洲央行的强烈关注。

  二、市场开始担心法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并细致评估法国部分银行破产的可能性。

  三、希腊第二轮救助面临新的变数。由于芬兰要求希腊提供贷款抵押担保,引起欧洲国家的反对和质疑。同时,各方就希腊经济改革目标出现分歧,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洲央行暂时中断对希腊改革的评估。

  四、欧洲债务救助的政治阻力加大,北欧的一些富裕国家对升级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有较大的抵触情绪。欧洲危机国家的财政整顿引发的社会动荡持续不断。

  欧洲债务危机的救助资金仍存在较大缺口,且存在设计上的缺陷。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来大量购买债券,稳定市场。据德意志银行估算,升级后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加上IMF配套额度等其他救助机制,总共能提供大约7500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假设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要救助希腊(已经出手)、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总共需要1.18万亿欧元的资金,缺口大约4200亿欧元,大致相当于意大利所需要的4480亿欧元援助额。

  更重要的是,欧债危机的发展已逼近现有救助极限。如果再次扩大救助机制中最大出资国--德国(占总出资规模的27%)和法国(占总出资规模的20%)的救助成本,将有可能将德法拖入债务危局。欧洲央行和IMF的风险敞口已较大(欧洲央行对欧洲五国的风险敞口4436亿欧元,IMF已提供救助资金785亿欧元,市场普遍认为其隐性承诺资金支持2500亿欧元,但没有正式承诺),如果希腊等欧洲外围国家出现债务重组,其救助能力和意愿(欧洲央行的资本及储备仅为820亿欧元,IMF拥有的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约合3300亿欧元)也将受到极大制约。(人民网/陈道富)

     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远

  当前全球主要债务国多为发达国家,这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威胁。

  一、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呈结构性与长期化趋势,前景堪忧。西方主权债务正向“次贷化”发展,严重程度不亚于华尔街金融海啸。发达国家深陷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低增长—政治分化的恶性循环,债台高筑与经济低迷使它们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加之还有巨额利息需要支付,债务规模将滚雪球般膨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发达国家财政状况不可持续,未来十年债务将加速恶化。未来,西方国家将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窘境,人口老龄化、退休金、社保和医保等开支,将压得各国政府喘不过气来。而一旦利率正常化,付息成本上升,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成果也将被吞掉。以美国为例,目前付息是美国政府第四大开支,仅次于国防、社保和医保。即使美国国债收益率保持稳定,利息支出占税收比重也会不断上升。

  二、世界经济复苏减缓,但全球性“二次衰退”不至于发生。大西洋两岸债务危机联动,给世界经济平添诸多不确定性,严重恶化发展环境,全球市场阴霾笼罩,是一场标准的信心危机。近期,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停滞,新兴经济体风险上升,但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未被逆转。

  首先,各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但全球“双速”发展更甚。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0.4%,创本轮经济衰退结束后的最低季度增幅,二季度也仅增长1.3%。欧洲经济复苏几乎陷入停滞。欧元区第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2%,其中德国经济环比增长0.1%。新兴经济体虽受冲击,但扩张势头依然强劲。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外部环境恶化,有利于过热的新兴经济体自然降温,缓解通胀压力,使政府停止收紧银根。尤其亚洲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中国经济增速稳中趋缓,今年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7%和9.5%。印度官方预计本财年经济增速为8.2%,低于年初预计的9%。鉴于西方债务危机呈现长期化趋势,经济增长低迷,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差距将拉大,全球发展将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新兴经济体世界经济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其次,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可以持续。与华尔街金融风暴不同,经历“大衰退”后,世界经济开始进入复苏轨道,尤其国际贸易持续增长,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复苏。新兴经济体主要靠内需拉动,南南合作更趋紧密。而且,危机正形成某种倒逼机制,迫使各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注重产业升级。

  三、对我国直接影响可控,但美元资产安全风险上升。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资产安全风险确实存在,其威胁主要来自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美国解决债务危机不外乎四种途径:一是高经济增长,降低负债率;二是高通胀率,稀释实际债务;三是增加税收,偿还部分债务;四是对部分债务实行违约。未来,美国以美元贬值与高通胀两种途径“赖掉债务”的可能性最大。

  债务问题凸显,可能使美联储再次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给市场注入过量流动性。美元将因此持续走低,从而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全球通胀压力可能加码。同时,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已成现实威胁。我国面临“游资+通胀”双重压力。如果为抑制通胀而加息,将进一步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利差,吸引更多国际游资涌入。这将加剧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膨胀,对应投放的人民币会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如果为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而让人民币升值,虽然能降低部分外需,但也会造成国际游资的涌入。

  我国的美元资产面临缩水风险。美国债务货币化将加剧美元贬值,直接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而且美元疲软使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处于两难之中:若减持美国国债或其他美元资产,其连锁反应将使我遭受美元进一步贬值的损失;若继续持有美国国债,则意味着美元资产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加大。

  最后,对我国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大量“有毒”资金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可能催生资产泡沫,推高通胀,加剧经济过热。加之全球热钱豪赌人民币升值,我国则逆势加速资本市场开放。一旦全球资本市场风向逆转,资金迅速大进大出,我国也要防范被危机化的风险。但是,美国债务危机期恰巧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自顾不暇的美国对我国施压将减缓,将给我国留出活动空间,有利于我国延长战略机遇期,巧妙运筹可变成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资源”。(《时事资料手册》2011年第5期/陈凤英)

  世界舆论逼欧洲“大力救灾”

  随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日益扩大,国际舆论越来越担心世界经济被欧洲拖入“黑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警告称,全球经济已进入一个危险阶段,要求各国高度警惕,“准备采取果断行动”。与此同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都呼吁欧洲加大救援规模,避免欧债危机蔓延到全世界,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英国《金融时报》25日报道称,处于危机“中心”的希腊如果下月拿不到第六批80亿欧元援助,就只能宣告违约破产,由此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会给欧元区造成灾难性后果。评级机构也继续“唱衰”欧债,19日,标准普尔下调意大利长期和短期主权债信评级,展望为负面。另外,欧债危机正在吞噬银行业。许多大型商业银行面临资本短缺、市场融资难等问题,银行股也持续暴跌。

  在IMF和世界银行近期举行的全球年会上,无论是IMF、美国,还是新兴国家,都呼吁欧洲加大救援规模,敦促欧洲在全球陷入衰退前缓解危机。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向欧洲领导人施压,要求他们采取紧急措施,构建“防火墙”,防止危机扩散。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4日也表示,IMF现有的6300亿美元的资金不能满足潜在的救助需求,随着危机加深,IMF成员国对资金的需求会大幅提高。

  国际舆论呼吁,欧盟和主要国家不仅需要放出强力的“救市信号”,而且需要切实加大“救援力度”。一些迹象显示,这些呼吁正在产生效果。G20的财政官员发表声明说,将采取强有力的协同行动,稳定全球金融系统,其中欧洲国家将“最大限度地扩大救助资金规模”,帮助欧元区走出难关。另据彭博社报道,欧盟正在考虑建立永久性的援助基金,并扩大其援助额度。此外,IMF总裁拉加德明确表明,支持将欧债援助基金和欧洲央行合并的建议,从而扩大对债务国的援助力度。

  此外,英国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指出,最大限度地“活用”总额为4400亿欧元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是一个值得重点考虑的选项。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轮值主席、法国财长巴鲁安称,欧盟将在10月份采取必要行动,提高EFSF灵活性,最大限度扩大EFSF的作用,阻止欧债危机蔓延。一些财长们建议,将EFSF目前救助资金额度由4400亿欧元提升至上万亿欧元。对此,希望摆脱危机的金融和产业界人士连声“叫好”。德国四大企业联盟24日联名紧急致信620名德国议员,呼吁他们投票支持解决最近欧元区危机的措施。

  不过,美国《纽约时报》表示, 即使提高EFSF的金额,其长期效果也并不被看好。目前,7500亿欧元的援助资金已经所剩无几。市场开始担心未来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意大利、西班牙,甚至法国都有可能申请援助,那么即使再提高EFSF的资金数目也不见得够用。

  《金融时报》指出,对于希望解决欧债危机的人们来说,接下来的6周时间,即G20在11月戛纳峰会之前将是一个冲刺的时期,在此之前,关于新一轮援助方案和规模一定要有所突破。对此,IMF总裁拉加德警告说:“我们共同的经济命运是会前进还是会倒退,将取决于我们在今天以及未来几周、未来几个月里做出的抉择”。《华尔街日报》表示,在危机迫近之时,关于解决危机的短期措施,即债务和金融机构重组,以及长期的结构性调整措施必须同步启动,才能防止欧债危机继续拖累世界经济。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国际股市和商品市场“超幅震荡”。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单周跌幅达6.4%,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大周跌幅;国际金价22日和23日接连跌破每盎司1800美元和1700美元的关口,其中2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12月黄金期货价格创下5年来的最大跌幅;国际油价也继续下行,创4个月来最大单周跌幅。所有这些似乎都是对欧债危机发出的警告。(环球时报/张旸 卢昊)

    欧洲自己才是欧债危机“救世主”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23日下调斯洛文尼亚主权债务评级,至此,欧元区已有7个成员国主权债务级别被降。悲观情绪正笼罩欧洲大陆,有人担心欧元区会像雷曼一样轰然倒塌。

  欧洲债务危机久拖未决并日益升级的根源在于其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以及欧洲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结构性弊端。近些年来欧洲经济极度疲弱,没有明显的支撑点和增长点,无法支持欧洲国家目前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这种“低增长、高负债”的经济特征决定了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具有必然性。

  另一个问题是,欧元区只确立了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财政政策制度。在欧元区货币联盟中,欧元汇率相对稳定,这使得欧元区成员国可以借助稳定欧元的庇护,轻易地以低利率获得长期融资,助长和掩盖了部分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松弛状况。

  最值得诟病的还是高福利政策。欧洲国家长期实行高福利政策,各类福利和公共支出连年攀升,而经济却没能同步增长,高福利导致欧洲劳动力市场日益僵化,产业创新近乎停滞,各国政府只能不断举债。

  想要在短期内收拾金融危机的烂摊子显然不易,欧洲人期望中国能拯救欧元于危难之中。

  欧元区的稳定也符合中国的利益。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若欧元区经济陷入混乱和崩溃,无论是汇市出现动荡、贸易流动发生剧烈变化,还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都不是中国愿意看到的。此外,由于美元不断贬值,欧元保持强劲也有利于中国分散外汇储备的风险。

  然而,单凭中国之力拯救欧洲是不现实的。目前,“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一共欠债4万多亿欧元,而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只有3.2万亿美元。即使中国大规模购买债券,也不足以将欧洲从债务危机中解救出来。事实上,欧洲国家也在设法应对。希腊政府21日晚宣布一系列新经济紧缩措施,这是其应对债务危机的第七份紧缩计划。不久前,意大利政府也推出了自己的经济紧缩措施。

  不妙的是,本次欧债危机正在演变成一场政治危机。目前最需要的,是欧洲领导人以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抛开一己之利,表现出解决危机的政治意愿。可以说,最终能够拯救欧洲国家的,只能是他们自己。(广州日报/赵海建)

  链接:救助欧债危机需坚持我国战略利益最大化

  我国的资金和市场,是欧洲避免恶性循环的最有力的外部希望。但如果直接救助,有可能面临欧洲外围国家债务重组带来的损失。大规模救助,还将不得不面对外汇储备调整引起的世界金融市场动荡。是否救助,已不是简单的流动性支持,还将涉及深刻的世界政治格局调整和外交等方面的判断。

  仅从救助本身而言,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一旦决定救助,就需要足够的救助资金持续救助,否则容易前功尽弃。为此,应充分估量可能的资金规模,联合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形成一定的机制,共同救助。

  二是需要设计必要的保护机制,区别对待。对于欧洲核心国家(如意大利等)可考虑直接救助。可考虑通过支持法国、德国债券市场,间接支持欧洲对外围国家的救助。在提供直接、额外贷款抵押的情况下,可考虑直接救助欧洲外围国家。

  三是救助过程中,应寻求我国战略利益的最大化。如在准确判断、等待债务风险彻底暴露的关键时期,讨价还价,获取所需的技术和资源等。又如,可推动IMF增资扩股,一方面通过IMF间接救助,另一方面增加我国在IMF中的影响力。也可考虑借助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进行救助,并寻求可能的利益。

  四是需要综合考虑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国家主权债务可能的波动因素,还要综合考虑债务、货币和金融体系之间的相互传递。(人民网/陈道富)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