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惊魂(系列3):全球央行救市 信心回升多少?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 · 日期:10-12-2011

2011-12-05

  • 欧美国家迟迟无法从经济风暴中走出,经济增长缓慢、金融体系继续吃紧和失业率居高不下。

  • 李兴裕:我国利率无法再大幅削减。

1 of 5

欧债危机重创欧美经济,或将蔓延至全球各地,亚洲国家须做好准备,对症下药,防备经济下跌风险。亚洲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动向极其重要,在如何平衡经济低迷风险和高通胀压力下,采取最有效应对政策,渡过难关。

一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胀压力和汇率走势都息息相关,互相牵引着。

经历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亚洲央行更频密地采取和更动货币政策,并调控汇率走势,来应对危机。

这场欧债危机恶化已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影响亚洲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动向,更限制了各国央行应对政策的伸缩性。

全球商品价格仍相对偏高,通胀压力成各国主要挑战之一,考验着各国央行如何平衡经济下跌风险和通胀压力。

欧美对策力不从心

欧债危机不断恶化,欧美国家在对策上更显得力不从心,美国还能不断印刷钞票来解除危机之外,欧元区国家却显得无能为力,各成员国系绑在一起,无法共同解难,更无法自救,令危机不断升温。

亚洲经济体基本面仍稳固和抗跌能力强,因此更具备条件采取适度货币政策和财务措施。

当年金融风暴打击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各国以降息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低迷,总算安然度过风暴。

随着全球经济从金融风暴中在恢复经济增长动力后,亚洲和新兴国家领先全球,快速升息来应付通胀压力,并同时不影响经济增长势头。

六大央行又再出手

相反地,欧美国家迟迟无法从经济风暴中走出,经济增长缓慢、金融体系继续吃紧和失业率居高不下。

尽管欧美央行多次执行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和振兴经济配套等,惟效果不大,也几乎耗尽了资源。

刚过一周,全球六大央行又再出手,美国联储局连同欧洲央行、日本、英国、加拿大及瑞士央行,同步调降美元交换利率,防止欧债危机阻断银现金流通。

同时,中国也意外调降存备金利率和泰国宣布降息。

金融体系岌岌可危

这一系列的举动可视为各国救市的决心,但也反映出欧债已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和市场信心,金融体系更是岌岌可危。

无论如何,市场人士相信,各国央行联合行动即使无法实际解决欧债危机,也展现出各国支持金融体系,解决主权债券问题的意愿,可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

欧美央行救市能力受限 狂印钞票非长远之策

应对当前危机,美国除了把基准利率降至最低水平之外,过去两年积极采用了两次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印刷钞票和购买公债的方式,提高货币供应和支撑金融体系,更传言将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

由于美元在全球影响力仍相当大,每逢危机时期,投资者都会把资金转投美国国债作为资金避难所。

然而,长远来说,印刷钞票并非良策,或将导致美国债务飙升至更严重地步。

欧元区国家应对危机时就更显无力感,各成员国共用货币和应对政策,无法伸缩性地调整利率,或控制汇率动力,来应对危机,令危机不断累积至一发不可收拾。

欧元区债务危机不但反映出欧洲不善理财,更突显出欧洲政策决策者在处理货币政策上的分歧。

专家指出,欧洲央行也不可依靠印刷钞票来舒缓危机,因还需顾虑到各国控制通胀、物价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对策。

降息有限债务偏高 大马泰国首当其冲

尽管经济学家均认为亚洲不会受到欧债危机直接冲击,然而,一切难以意料,一旦欧美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无一国家可全身而退,各国贸易活动和金融体系将首先受到冲击。

欧债危机已令全球各国央行更谨慎拟定货币政策走向,并暂缓早前升息举动。

本区域各国央行决策人近期都已纷纷表态,短期不再升息,并随时可能调低利息,支撑着经济增长活力。

亚洲料降息推增长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一旦欧美债务危机引爆全球经济低迷,大马和泰国将首当其冲,因两国的政策刺激空间有限,债务比例也偏高。

联昌国际证券行经济学家李兴裕也认同,我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的应对政策弹性和空间都较小。

他说,由于过去两年,亚洲国家纷纷推行振兴经济配套政策,许多国家赤字水平较高,包括我国在内,这也促使利率无法再大幅削减。

随着泰国和印尼率先降息,以及中国调低存备金利率后,市场相信亚洲各国开始酝酿着降息,来维持经济增长动力。

然而,虽降息有助拉抬亚洲经济,却会导致货币汇率下滑,有利于亚洲厂商出口竞争力,却无助于刺激全球经济。

大马利率水平适度

由于大马经济还不至于受到沉重打击,经济学家均认为国家银行在短期内不会降息,而明年料最多调低一次隔夜政策利率(OPR)至2.5%-2.75%之间的水平,而且,现阶段也还不需执行新一轮振兴经济配套。

这也符合国家银行总裁洁蒂早前的言论,她称,我国利率目前属舒适水平,且可扶持经济增长,无需效仿2008年时刻大幅调整利率。

洁蒂强调,除非发生严重威胁经济增长的潜在风险,否则没有必要调整利率,而且现时经济情况,与2008年风暴时期的收窄风险有落差。

国行在爆发2008年全球经济海啸后,一度将利率降低至2%的低水平,随后才调回至3%水平。

丰隆银行经济学家钟艳屏表示,大马的情况与其他亚洲国家有别,大马经济增长动力还算稳定,受益于强稳内需和经济转型计划(ETP)推动经济发展,因此,我国还不需调低利率。

【各国因应危机政策和措施】

美国联储局

政策措施
●2008年调低联邦基金利率至0-0.25%水平至今
●2009年3月推出总额1.25兆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
●2010年11月推出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购买6000亿美元公债
●2011年9月采取买长债卖短债的“扭转操作”

效果
●通过低利率,以及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资金,刺激经济增长,暂缓二度陷入经济衰退的风险
●长期印刷钞票和财政赤字,导致债务问题持续恶化,债务风险极高

未来
●考虑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

英国央行

政策措施
●2009年3月5日将基准利率调降至0.5%,并维持不变至今
●2009年3月,获财政部授权收购1500亿英镑的债券
●2009年8月,扩大债券收购计划规模至2000亿英镑
●2011年10月,进一步扩大债券收购规模至2750亿英镑

效果
●在金融风暴和欧债危机中,通过偏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经济表现还算稳定
●通过购买债券,为市场注入资金,避免英国经济陷入衰退

未来
●一旦欧债局势持续恶化,英国进一步加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力度

欧洲央行

政策措施

●2009年5月降低欧元区基准利率至1%,维持不变至2011年4月
●2011年4月和7月分别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目前的1.5%
●2011年11月,再次调低基准利率至1.25%
●2010年5月以来,欧洲央行累计购买债券超过1900亿欧元

效果
●2009年大幅降低利率至1%,应对经济危机,因经济低迷严重,效应不大,过去两年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偏高
●通胀高企,逼使欧洲央行调高利率,并继续面临经济衰退高风险的冲击
●欧债问题严重,欧元区欠债水平偏高,无法有效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度过难关

未来
●若欧债危机再陷深渊,或需进一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包括调低利率

亚洲各国央行

政策措施
●2008-2009年期间,亚洲各国央行纷纷调低利率是近年最低水平,并配合各政府推出的振兴经济配套
●2010年期间,随着经济复苏,亚洲各央行先后多次升息
●2011年期间,欧债危机浮现,亚洲多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2011年年杪,泰国和印尼率先降息,中国降低存备金利率,或将触发亚洲各国央行降息趋势

效果
●亚洲各国财务稳定和基本面稳固,有效地通过利率调整,刺激经济增长
●根据市场状况,调整利率,减缓通胀压力

未来
●欧债危机降临,各国央行将再次启动货币政策措施,提防经济放缓冲击

币值不断走低 美元地位岌岌可危

受到连番经济危机冲击下,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和低利率也促使美元全球主导货币的地位岌岌可危,近年来美元兑国际主要货币的走势不断走低。

专家相信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接近零,已无法使用货币政策来缓和财务问题,除非再次实施资产购买计划,这却将导致美元面临更大挑战。

欧元区长期债务危机和经济低迷已导致欧元失去原有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欧元区更随时面临瓦解危机,中长期的欧元走势并不乐观。

此外,尽管亚洲货币在近年来持续增长势头,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再陷危机,以及各国开始降息后,或将压制亚洲货币中短期走势,前景备受考验。

丰隆银行经济学家钟艳屏指出,亚洲股票和债券都属于较高风险资产,当全球经济危难来临时,投资者把资金撤走至安全地带,回归美元资产避险。

“相比之下,美元仍被视为最安稳的货币。”

通胀压力缓解 商品价仍偏高

近两三年来的全球经济复苏,促使商品价格重新飙升,原油价格一度维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水平,以及各商品价格屡创新高,通胀压力再现眼前。

经济学家称,目前的全球商品价格和通胀水平仍属高位,短期内通胀增长压力仍未消散,只不过,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可降对商品需求和价格,缓解全球物价、成本和工资增长的压力。

欧盟区10月通胀率连续第3个月维持于3%,仍高于欧洲央行的2%目标水平,反映欧洲央行或要推迟减息。

不过,美国10月通胀率按月下滑0.1%,显示出通胀压力有消退迹象。

而,亚洲各国的通胀压力也渐渐缓解,并可能进一步下降,让各国央行更安心地调低利率,应对经济放缓风险。

亚洲通胀风险最大

无论如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新加坡代表拉威巴拉克斯南柏早前在大马一场研讨会上指出,通胀压力仍是亚洲各国需额外关注的事项。

“尽管近期原产品价格回落,商品价格仍属高水平,泰国水灾和其他未知的天灾,会继续增加通胀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