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 断臂求存
信息来自:http://www.boraid.com/article/html/238/238673.asp · 作者:陈涤 · 日期:12-09-2013

 2013-9-11

2013年8月21日,美国联邦破产法官艾伦•格罗珀(A llan G ropper)批准了柯达公司脱离破产保护的请求。这代表柯达历时一年半的重组最终获得了成功,意味着柯达将重新成为一家正常的公司。不过生存下去的代价是巨大的。一年多来,为了偿还各种债务,柯达几乎变卖了所有可以变卖的资产,使得重组后的柯达实质上变成了一家小规模的数码影像公司,未来只能专注于包装、印刷等小范围业务。

  自恋的悲剧

  当2012年1月份背负67.5亿美元债务的“黄色巨人”柯达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全球企业界都感到震惊。?

  柯达是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这家创办于1881年的传奇公司,在一百多年时间里,不断创造出让世人惊艳的产品,包括胶卷、盒式相机、电影彩色胶片、彩色胶卷、数码相机等等。作为巨无霸公司,胶片业务给柯达带来的利润也是惊人的,鼎盛时期,柯达每年利润超过100亿美元。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巨无霸公司,却发生了盛极而衰的悲剧。并且,将柯达推向深渊的,正是柯达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

  1975年,柯达发明数码相机,开创了数码相机时代,到1997年,柯达推出了全球第一款超百万像素商用数码相机。不过,虽然拥有了数码相机的新一代技术,柯达却依然迷恋于传统胶片市场的丰厚利润,丝毫没有动力去革自己的命。而与此同时,日本厂商却大力发展数码相机业务,成功实现弯道超车。有专家指出,对于企业来说,不但要能创新,更要让创新落地,否则只是空中楼阁。柯达柯达是一家有着创新传统的公司此前的成功,就是让创新真正落地,而后来柯达的陨落,也是因为将创新束之高阁。

  2001年成为影像业的一个拐点,从这一年开始,数码相机市场井喷,传统胶片市场开始遭遇毁灭性打击。面对不可逆转的数码大潮,柯达却一直犹豫不决,不舍得放弃传统胶片市场。到2002年底,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仅约为25%,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2004年,柯达开始出现亏损。尽管2005年,彭安东(Antonio Perez)上任柯达CEO,下定决心将柯达带入数码时代。但此时,日系厂商已在数码领域树立了垄断地位,市场并没有给柯达留下太多机会。到去年初申请破产保护时,柯达已背负上了近70亿美元的债务。

  博盖咨询合伙人高剑锋表示,当年面临胶卷这个即将被数码技术完全替代的产业,柯达不转型必然会被淘汰;转型动作过大,又会使公司失去赖以生存的现金流。柯达一直在这两个方向上摇摆不定,从而错过这个最好的转型时机。

  留住那一刻

  2012年1月,柯达公司声明称,旗下业务部门调整为“个人消费者部门”和“商业部门”。在此以前,柯达共有三个业务部门,分别是图形通信集团,负责向打印行业提供数字设备和软件;个人数字成像集团,集中致力于打印图像、个人打印机和专利收入;以及胶卷、冲印和娱乐部门。数日后,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称,花旗集团提供了9 .5亿美元18个月期的“债务人持有破产资产融资”方案。柯达希望能在此过程中扭亏为盈,解决多年来销售下滑所致的现金流紧张及股票退市危机。同时,柯达向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

  柯达的破产保护申请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紧接着的整个2012年,柯达完全没有任何业务上的发展,公司全力应对破产危机,出售专利和一些业务模块以换取现金。例如柯达以约合2 .1亿美元的价格,将文档成像业务低价出售给日本办公设备公司兄弟工业(BrotherIndustries)。

  2012年12月,柯达同意将其1100多项数字成像专利,作价5.25亿美元出售,这是结束其破产清算过程的一项关键步骤。不过,5.25亿美元的价格,比之前柯达顾问公司估计的20亿美元少很多。不过,为了应对资金紧张的局面,柯达不得不忍痛割爱。今年4月份,柯达以6.5亿美元的价格向英国养老基金出售电影和印刷业务,用以部分抵充英国养老基金向柯达发起的28亿美元索赔。除了出售专利和业务,柯达还积极争取财团的融资。6月初,柯达与摩根大通、美国银行以及英国巴克莱银行达成8.95亿美元的融资协议;6月下旬,柯达宣布,在退出破产保护程序后,该公司将向法院申请4.06亿美元的股票发行权,这相当于重组后公司股本的85%。?

  柯达在一年多时间里,已经无法继续拖泥带水了,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变卖资产、消减业务的瘦身措施,为重生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尽可能多的现金,这为柯达申请脱离破产保护创造了条件。

  直到2013年5月,柯达18个月的瘦身计划期已接近尾声,公司正式向纽约曼哈顿美国破产法院提交“退出破产保护”的计划,这意味着重组成功。根据该计划,柯达将用新公司的普通股偿付所欠无担保债权人27亿美元的债务,债务收回规模约在16亿至22亿美元。第二留置权票据持有人所拥有的3 .75亿美元债权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全部偿还。

  按照新企业架构,柯达的规模与影响力将比原来小得多。公司预计营收将为25亿美元,差不多是提交破产申请时的一半。柯达的律师安德鲁•迪埃德里奇(Andrew Dietderich)表示,公司计划最早在9月3日正式脱离破产。

  格罗珀法官对柯达的困境表示了同情,认为这其实是因为美国整体经济出现了问题。“柯达是美国最知名的企业之一,”他说。“它在破产中衰败,是美国经济生活的一个悲剧。我看过柯达股东发来的多封信件,他们想知道自己投资的公司何以失败到如此地步。”

  前途未卜

  在当初,位于美国境外的其他柯达公司就不在破产保护申请的范围内,那么这是不是说在美国境外市场并没有美国国内市场那么糟糕呢?

  柯达中国在鼎盛时期层拥有8000家实体门店。“以中国为支点,柯达可以撬动整个世界市场。”柯达董事会主席彭安东曾如是说。但至少现在看来,中国市场还很难帮微弱的柯达撬动世界。

  在中国市场,与柯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对手富士,其于2005年末推进结构性重组,试图将传统银盐胶片时代的技术优势,延伸到化学、医疗、高性能材料等领域,顺利完成转型。而与柯达在中国市场颇有渊源的乐凯,则于2011年如愿“嫁入豪门”,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将业务重心转至光学薄膜领域。

  在7月初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影像和摄影器材展览会上,柯达将全新的概念门店“影像乐活馆”放在了展厅最醒目的位置。店内经营数码相册、个性化礼品、儿童影像、婚庆产品、摆设类的大幅图像输出装置等60多种产品。可是,长期以来,柯达虽然一直在中国市场启用本土经理人,但其对美国以外市场的放权并不彻底,以至于柯达在中国的市场战略缺乏延续性,动作也总会慢佳能、惠普这样的对手一拍。

  行业也好,企业也好,都有自己的寿命。有的企业不断探索转型之路,企业寿命就能得到延伸,比如索尼。业内人士表示,在新市场仍将面对残酷的竞争,柯达能否在这个领域取得竞争优势还难以断言,现在只能说,柯达通过一系列瘦身举措,起码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