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概况简介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02-08-2008

     国名: 苏丹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the Sudan)

     独立日: 1月1日(1956年)

     国庆日: 1月1日(1956年) 

     救国革命日: 6月30日(1989年)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 1。靠旗杆一侧为绿色等腰三角形,右侧为三个平行且宽度相等的宽条,自上而下依次为红、白、黑三色。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和平,黑色象征属非洲黑色人种的南方居民,绿色象征北方居民所信奉的伊斯兰教。   

          

    国徽: 为一只舒展双翼的雄鹰。鹰上端的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 胜利属于我们” ,下端的饰带上写着“ 苏丹共和国” 。 

     国家政要: 总统奥马尔· 哈桑· 艾哈迈德· 巴希尔 (Omer Hassan Ahmed Elbashir) ,1989年6月30日出任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1993年10月改任总统,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连任,2005年7月再次就职 。

     自然地理: 面积约250.6万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西接利比亚、乍得、中非共和国,南毗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东壤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东北濒 临红海,海岸线长约720公里。境内大部为盆地,南高北低。中部为苏丹盆地;北部为沙漠台地,尼罗河以东为努比亚沙漠,以西为利比亚沙漠;西部是科尔凡多 高原和达富尔高原;东部为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的西斜坡。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为全国最高峰。尼罗河南北纵贯全境。苏丹全国气候差异很 大,自北向南由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雨林气候过渡。苏丹盛产阿拉伯树胶,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之首,苏丹因此也被誉为“ 树胶王国” 。   尼罗河水资源之争的由来 

     人口: 3539. 2万。全国有19个种族,597个部落。其中,黑人占52%,阿拉伯人占39%。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的60%。通用英语。70%以上的居 民信奉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南方居民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仅有5%的人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人口增长率2. 7%,人均寿命56.4岁,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45%。 

     首都: 喀土穆(Khartoum ),人口近600万(1999年)。最热月为5月(26至42℃ ),最冷月为1月(16至32℃ )。

两名苏丹人骑着骆驼漫步在苏丹麦罗埃金字塔群遗址下

     简史: 19世纪初埃及侵占 苏丹。19世纪70年代,英国始向苏丹扩张。1881年苏丹宗教领袖穆罕默德· 艾哈迈德领导苏丹人民反抗英、埃入侵,1885年建立马赫迪王国。1898 年英国重占苏丹。1899年由英、埃“ 共管” 。1951年埃及废除“ 共管” 协定。1953年英、埃达成苏丹自决的协议。1953年成立自治政府,1956 年1月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1969年尼迈里军事政变上台,改国名为苏丹民主共和国。1985年达哈卜军事政变上台,改国名为苏丹共和国。1986年苏 丹举行大选,萨迪克· 马赫迪出任总理。1989年6月30日,巴希尔军事政变上台,成立“ 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 。1993年10月,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解 散,巴希尔改任总统,并在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的总统大选中连任。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 苏丹的和平进程 安理会决定在苏丹南部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

     政治 :1973年4月实行首部宪法, 1985年4月废止。同年10月颁布过渡宪法,1989年6月30日废止。1989年6月30日,颁布并实行新宪法,规定苏丹是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国 家,国家实行建立在联邦制基础上的非中央集权制;总统是国家主权的最高代表,军队最高统帅,拥有立法、司法、行政最高裁决权,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5年, 可连选连任一届;议会为立法机构;司法独立;确立言论、结社自由原则和政治协商原则;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平等相处,南北方公民与义务平等。2002年4 月,全国大会协商会议就修宪问题作出决定,取消总统任期两届的规定,可连选连任。2005年9月,苏丹总统巴希尔颁布总统令,宣布组建民族团结政府。新政 府获得苏丹各政治力量的参与,是落实全面和平协议的重要步骤。

工人割阿拉伯树胶

    经济 :苏丹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 家之一。苏丹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苏丹的经济作物阿拉伯树胶、棉花、花生和芝麻等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大多数供出口,占农产 品出口额的66%。其中,阿拉伯树胶种植面积504万公顷,年均产量约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0%至80%;长绒棉产量居世界第二;花生产量居阿拉伯国 家之首、世界前列;芝麻产量在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中居首位,出口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另外,苏丹的畜产品资源在阿拉伯国家中名列第一,在非洲国家中名列第 二。
     苏丹自然资源丰富,有铁、银、铬、铜、锰、金、铝、铅、铀、锌、钨、石棉、石膏、云母、滑石、钻石、石油、天然气和木材等。森林面积约6400万公顷,占全国面积23.3%。苏丹水力资源丰富,有200万公顷淡水水域。
     近几年,苏丹建立起石油工业,经济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目前,苏丹在非洲国家中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2005年,苏丹国内生产总值26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68.6美元。

     军事 :武装部队建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独立后,军队实行了苏丹化。8月14日为建军节。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18~30岁的苏丹人必须有31个月的服役期。武装部队由陆、海、空及防空军4个军 种组成。还组织和训练军事部队性质的民防军,估计有10万人。军事院校主要有最高军事学院、参谋指挥学院和军事学院。

     文化教育 :1988年教育部决定取消中等 和高等教育免费的规定,小学仍为免费教育。各地区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北方教育发展较快。全国人口的43%为文盲,25%的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全国有综合大 学5所,专科院校11所。喀土穆大学建于1902年,是苏丹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恩图曼伊斯兰大学建于1912年。
 

苏丹东部地区民间舞蹈牛头舞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今 日新闻报》、《消息报》和《多彩报》,均为阿文日报。《新地平线》为英文报,《今日苏丹》为英文月刊。苏丹通讯社是官方通讯社,1971年5月成立,在内 罗毕、摩加迪沙、恩贾梅纳、开罗、吉布提设有分社。同法、德、伊朗、伊拉克、利比亚、摩洛哥、叙利亚等国的通讯社以及中东通讯社、塔斯社、新华社等建立了 交流和业务联系。每日出版阿、英文新闻电讯稿各400多份。在印度、美国和联合国派有记者。苏丹国家广播电台,设在喀士穆以北的恩图曼镇,建于1940 年,用阿、英、法、索马里等语言对国内外播音。在国内共有9个发射台,每日除用阿语播放19个小时的节目外,还用英、法等语言广播3个半小时。朱巴等城市 建有地方广播电台。朱巴电台主要用英语向南方播音。苏丹国家电视台,设于恩图曼,建于1963年,每天用阿、英文播送节目约8小时,同各阿拉伯国家和一些 外国电视台有业务交流关系,收视观众约1000万。瓦德迈达尼和朱巴等地建有地方电视台。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反对西方强权政治,主张加强阿拉伯国家团结,密切同非洲国家的合作,重视同中国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致力于睦邻友好,积极改善同美等西方国家关系,外交更趋灵活、务实。

     与中国关系: 自 1959年2月4日,苏丹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对苏丹进行国事访问。目前,苏丹是同中国合作最多的非洲国家之一,2005年中苏贸易额达39.0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55%。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