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不想当中印缓冲区
信息来自:http://www.huanqiu.com · 作者: · 日期:21-01-2012

2012-01-13     《环球时报》赴尼泊尔特派记者   丁 刚

  “尼中关系‘政热经凉’,尼泊尔很难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尼泊尔学者巴斯卡·柯伊拉腊曾对尼中关系做过这样的总结。尼中“政热经凉”的背后,又与印度有着诸多关联,由于经济“命脉”被印度掌握,尼泊尔与印中两国的经济关系呈现“南强北弱”之势。《环球时报》记者近日来到科达里和派勒瓦,这是尼泊尔两座分别与中印两国交界的小城,前者山路崎岖,后者一马平川。这种地貌上的差距,让尼泊尔经贸发展对印度依赖很重,又对中国充满向往。尼泊尔商人一面抱怨“根本无法和印度人讲价钱”,一面希望能有更多道路通向中国。夹在中印之间的尼泊尔,更想做中印之间的“贸易纽带”,而不是印度防范中国的缓冲区。

  尼泊尔经济“北弱南强”

  尼泊尔是一个版图接近长方形的内陆国家,东西长1400多公里,南北仅100多公里,北挨中国,南贴印度,被两个大国夹在中间。在尼印边界线上,很容易找到一个叫派勒瓦的地方,这是靠近印度的一座尼泊尔小城。从这里向东北方向划一道斜线,大约200多公里就是尼首都加德满都,再把这条线向东北延伸100公里,就是与中国接壤的科达里。三点成一线,这三个地方连在一起就成了中国通往南亚次大陆的通道之一。

  《环球时报》记者在派勒瓦看到,紧靠边防警察守护的横杆旁有几家卖衣物和杂货的小店,店里摆的除几件尼泊尔工艺品外,几乎全是“中国制造”的服装、鞋帽和小电器等,不远处的一个小市场也是如此。而在与中国樟木镇一河之隔的科达里小镇,小街两旁的店铺里里外外也摆满来自中国的货物。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货物中多了不少中国造的毛毯。

  两座小城的地貌各不相同,派勒瓦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通往印度的道路也相当平整,常有大型集装箱卡车通过,尼泊尔所需要的基本物资———汽油、汽车和各种日用品等,都是从派勒瓦等南面的陆路口岸进入。记者在这里就看到两辆日本日清公司的大型运货车,听司机讲车上装的是方便面。

  科达里坐落在喜马拉雅的群山之中,道路狭窄,从那里通往加德满都的公路只能行驶中小型货车,平均时速仅为30公里。记者在那里看到,等待过关到中国樟木接货的货车在崎岖不平的公路旁排成长队。北部的崇山峻岭极大制约了尼中贸易,导致尼泊尔经济长期以来“北弱南强”,对印度依赖很重。

  尼工商界想分享中国发展的好处

  中国的崛起给尼泊尔未来经济的平衡发展带来了希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也愿意帮助我们,我们当然应当更多地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中受惠。”从事外贸的尼泊尔商人亚达夫这样说。在加德满都、派勒瓦和科达里三地,都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制造”,加德满都为数不多的超市里,中国货更是占70%以上。这些中国货的价格之便宜、品种之多是“印度制造”所不能匹敌的。

  不能更多地分享中国发展的好处,让尼泊尔工商界很着急。“尼泊尔经济对印度依赖太重,我们根本无法和印度人讲价钱。如果尼泊尔能有更多、更宽敞的公路通向中国,那对于尼泊尔来说再好不过了。”在尼泊尔采访,几乎所有的官员或民众都会对记者表达这样的观点。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尼泊尔经济对印度的依赖度一直很高。尼泊尔总理巴特拉伊前不久在给印度媒体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尼泊尔夹在印中两大国之间。但事实上我们是被印度环绕其中,因为两国三面接壤。在我国多数社会经济交流中,尼印交流占大多数。就贸易而言,尼印贸易占年度贸易额的2/3,而中尼贸易额仅占1/10”。由于交通不畅,基础建设落后,市场规模小等原因,中国企业在尼泊尔的投资不多。目前在尼泊尔的外资中,印度是老大,约占总额的2/3,中国只占总额的约1/10。

印度拿着尼泊尔经济“命脉”

  尼泊尔水利资源丰富,却非常缺电。加德满都每天要停电10多个小时,很多机构和住户都不得不自备发电机,这又要消耗更多的汽油柴油。一位尼前政府官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尼泊尔曾有一个在科西河修建水电站的计划,这样既可以缓解尼缺电的压力,又能把电力出售给印度和孟加拉国。同样缺电的印度对这个项目也很感兴趣,但尼泊尔接着提出的条件却让印度人犹豫了。尼泊尔的要求是,印度开放尼东南部通往孟加拉国的道路。从地图上看,尼泊尔的东南角与孟加拉国之间有25公里宽的一段印度领土,那里也被称为是印度连接北方的“细脖子”。尼泊尔是个内陆国家,所有的大宗进出口物资都要经过印度的加尔各答港,这对印度来说有很大的利益,同时也掌握着尼泊尔的经济“命脉”。如果让尼泊尔与孟加拉国在这个“细脖子”处联通,对印度经济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也意味着尼泊尔从孟加拉国多了一个出海口,印度当然不愿放弃已有的好处。记者在尼时还听朋友说,每每尼泊尔说希望中国援助修建水电站,印度就会明确表示,用中国的钱修电站发的电,印度就不购买。

  从关税方面就可以看出印度的控制有多厉害。如果是印度加工制造的产品,出口到尼泊尔,大都能享受较低税率,而别国的与印度有竞争的产品,则要征收更高的关税。比如汽车,印度生产的,尼泊尔要加80%的税,而任何直接从日本等国外进口的,就要加税221%。这使得印度的产品在尼泊尔更有“竞争力”。记者在加德满都通往中尼边界线的公路上,遇到的全是印度生产的卡车和巴士,而尼泊尔大街上跑的出租车全是印度制造的微型汽车。

  印度掌握尼泊尔的“命脉”有时也让尼泊尔人感到很无奈。尼泊尔最大报纸《康提普尔日报》的编辑沙尔马告诉记者,前年该报刊登了几篇轻微批评印度的文章。忽然有一天报社就接到通知,说是购买的新闻纸已运到加尔各答港,但因手续出问题而被扣。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们找了印方的很多人,也没查清原因。就在该报几乎快要停印时,才得到印方放行的消息。此后,他们才了解到,印方对该报的批评不高兴。这位编辑对记者说,其实他们平时对于批评印度的言论非常小心谨慎,因为在尼的印度企业以及印度产品的经销商是他们的主要广告客户,约占其广告收入的80%以上。

  尼泊尔的特殊地位,使得印度和中国都十分重视对尼的援助。近年来我国每年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而印度则视项目而定,每年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援助不低于8000万美元。一些尼泊尔政经人士说,印度另外还有相当大一笔钱,是由其驻尼大使馆掌握的。

  在援助尼泊尔这件事上,印度的做法与中国有明显不同。中国大多是用这笔钱来支持一些有利于尼发展的项目,比如水电和公路等。这些项目通常也都是由中国企业来实施的。而印度的援助是直接支持基层。尼联共(毛主义)的国际部长马哈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尼泊尔选举时,印度大使馆就会去找某个选区的候选人,或是这些候选人主动去找印度使馆支持,由印度使馆在这个关键时刻投入一笔钱,用于该选区的学校、医院或道路修建。这些援助当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议员要替印度说话。等到项目完成,印度大使就会和相关议员一起去参加剪彩典礼。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尼泊尔的大富豪都是印度裔,他们经常通过发放款项的善举来提升印度形象。

  中尼经济过冷对印没什么好处

  尼泊尔学者巴斯卡·柯伊拉腊曾赴中国考察,并乘汽车从拉萨返回加德满都。中国的铁路和公路网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认为,长期以来尼中关系体现为“政热经凉”,尼泊尔很难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双边贸易额远不及尼印贸易额,其主要瓶颈就是交通限制。尼泊尔与印度有着开放的边境,如果能有更为畅通的连接中国的公路和一条贯穿中尼印三国的铁路,那对尼泊尔来说将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尼泊尔资深专栏作家阿迪卡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公路与铁路能够贯通,尼泊尔将在中印间发挥更为重要的桥梁作用,也将获益很多。中印之间贸易纽带的扩展会增强中印关系,也会有力带动整个南亚经济。当然,要走到这一步,也将取决于中印两国战略决策的远见性。

  对于尼泊尔与中国的交往,印度和美国都十分重视。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纳拉亚南1月8日在印度《商业旗帜报》撰文称,对印度来说,中国对其周边国家的“侵入”令人不安,比如中国正在积极拉拢尼泊尔和马尔代夫,并急切地要与不丹建立亲密关系。纳拉亚南认为,中国的不少行动带有“力量投送”的味道,并且正在导致与包括印度在内的本地区其他大国的利益冲撞。美国《新共和》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尼泊尔面对“两个拥有核武的国家”,势必只有采取左右逢源的策略。

  对于像尼泊尔这样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基础又很薄弱的小国来说,保持经济的平衡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政治和外交上的平衡。尼泊尔经贸界人士大都认为,其实印度大可不必对中国在印度周边的经贸发展那样警惕,中国产品进来,对印度是个挑战,但没有这样的挑战,印度怎能进步?印度制造业如果永远落后于中国,那它对周边的吸引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从事外贸的亚达夫告诉记者,大约有500万尼泊尔人在印度生活工作。不过,这个数字近年来在逐渐减少,因为在印度也赚不到什么钱,很多人去了中东和东南亚。倒是有很多印度人来尼泊尔做生意,还有不少人做起“倒腾”中国商品的买卖。他们从中国进货到尼泊尔,再经尼泊尔卖到印度,通常一件衣服的价格就可翻番。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