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小巨龙是怎样炼成的
信息来自:http://5949.eduol.cn/archives/2013/1646364.html · 作者: · 日期:18-08-2013

2013-8-14

“不论是公共秩序、个人安全或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繁荣,都不是从天而降,这一切都是一个诚实和有效率的政府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地努力所换来的成果!”新加坡从1965年一个只有二百多万人的毫无经济活力的殖民地,经过数十年的有效管治,成为今天人口近五百万的亚洲小巨龙,为全世界所瞩目,所称赞,所钦佩。此次培训,听课数讲,参观多地,相关资讯浏览更多,静思新加坡巨变奇迹背后的动力和原因,或许以下点滴深刻感受可以带给我们一些解答和启示。

忧患意识凸显官员责任感使命感——

“新加坡地小人寡,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一直在检讨自己,不断求新求变。”

曾看过南方周末上一篇报道《新加坡的“官话”和“套话”》,反映新加坡官员所说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新加坡地小人少,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的官员会这样说:“新加坡没有什么资源,就连土地也缺乏。全国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国防、公共设施、企业、居民都要用地,我们把所有空出的土地全部绿化,建起公园。”其实,就在这寸土寸金之地,新加坡拥有近1万公顷绿地,绿色覆盖率在2011年时就接近50%。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官员会这样说:“新加坡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我们不得不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其实,由新加坡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的公共组屋,占全国住宅量的85%左右,而且时尚、现代而实用。不只是官员,一家以水循环技术为主业的企业女老板会这样表达她创业的动机:“新加坡是一个什么资源都缺的国家,而淡水尤其珍贵。除了致力于海水的淡化及利用外,水循环使用是最值得投入的科技领域。”植物园介绍新加坡国花卓锦•万代兰的导游会说:“你们看这种花植株直立向上,一直往顶端开花,新加坡是一个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我们不努力向上,就没有希望……”。就连在一家平民餐厅,一位六十多岁的服务员在吃饭间隙,也会转动圆桌不停地用公筷把还没有吃完的菜拨到盘子一侧,然后说“请大家多吃点,我们的蔬菜都是进口的,不可以浪费的。”新加坡官员的“官话”和普通民众的“套话”,都是发自对自己国情的清醒认识与深切忧思,没有媚上,没有矫情,也没有自矜,他们不断重复着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清醒认识。国家领导人总是这样反思和回应:“我们要精明、实际、实事求是和灵巧,以弥补我们欠缺的规模和份量”。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时刻珍惜;因为忧患,所以持续进步!

发展理念凸显规划前瞻和实践创新——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我们必须增强实力,并积极探寻有前途的新领域”。

新加坡的经济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调整的过程,转型之路并不平坦,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新加坡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更早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是最先主动面对和欢迎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亚洲国家之一。建国一开始,就清醒地意识到并积极发挥了自己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交会处的地缘优势,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前来新加坡投资,并实行“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改善、发展和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新加坡把自身的发展同亚洲发展密切地关联,以世界的眼光来谋篇布局,从而在连接东西方的世界产业体系中准确定位。1980年代初期,新加坡工业仍然只是跨国公司总部经济链条中生产加工基地,之后开展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新加坡工业朝着研发、工程设计、电脑软件服务业等一系列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迈进,而后才逐步将制造业比重保持在25%的水平,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亚洲邻国,而新加坡则集中发展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由经济发展局开始积极吸引金融、教育、生活、医药、IT和软件等领域的国际性服务公司。世界急剧变化,新加坡的中心地位不断提升,如今已成功打造为航运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医疗保健中心、商务会展中心、研究设计中心、开发创意中心、国际仲裁中心。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新加坡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并以“诚信、新知、联系、生活”四大强项,打造了立于不败之地的寰宇•新加坡。

转型的另一个成功经验是全面、前瞻、刚性的“科学规划”。新加坡由于土地局限,必须制定长期性的战略发展道路。科学的规划是有序的总规、控制、修规滚动推行。概念性规划是为未来10年至30年设计,必须确保大方向和大指标超前不落伍。新加坡的规划是系统工程,也是人文工程,一切以人的尺度、人的良知、人的素质和总体宜居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新加坡城市规划覆盖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的所有内容,从地下150米到地上300米全部做了详细的规划,法律规定中间不许修改,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都通过总体规划(10年修编一次)和开发控制规划(5年修编一次)协调、落实,保证规划的一元性。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在环境建设上严格控制绿线,不断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贯穿在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和建设规划全程管理之中,对传统历史进行保护。为积极推动绿化和美化市容、保留老房子、建设行人通道、制定出台一系列“奖励条规”;由官、私资深规划师、建筑师组成设计豁免委员会给予城市设计多方面考量的规划管制条规豁免;确保地面沙土不露、见缝插绿,还没有架空电缆的“先地下、后地上”的规划实施;按照规定各族比例出售或转让每个邻里和单元内住房,并满足“新镇—邻里—组群”不同层次需求的公共设施……良好而务实的创意,统一而刚性的规划,集中而严格的管理,持续而滚动的开发,使得新加坡40年前的规划方案还在持之以恒地实施,六十年代开始的组屋计划和绿化工程仍在建设完善之中。

契约作风凸显诚信文化和法制精神——

“新加坡华人表面是华人,骨子里是英国人”,“新加坡这个华族人口占76%的社会更习惯、更推崇的是契约文化、合同文化和法制文化”。

由于英国殖民者140多年的管理和培育,新加坡比其他亚洲国家更早、更密切地接触到欧美国家的商业文明和契约精神、法制精神。如今,新加坡这个华族人口占76%的社会更习惯、更推崇的是契约文化、合同文化和法制文化,而不是传统亚洲社会或华族社会所特有的关系文化、人情文化、面子文化。以契约文化为特征的社会文化给新加坡社会带来了两高一低:社会信任度高,人民与人民、人民与政府之间因为遵守契约而彼此相信;社会公平度高,社会成员都认同契约,依契约行事,没有厚此薄彼,没有走捷径,相对公平;社会成本低,大家只靠契约而不需要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社会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新加坡的项目建设中没有人想过要通过关系去拿项目,也没人敢通过关系去拿项目。在制度设计上体现机会均等、权利平等,着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而不是通过关系或特权得到”。新加坡的每一轮新的10年概念性规划只是前一轮的延续而不是推翻,市场因为规划的可预测性,敢于投资和参与。这既使规划的可操作性增强,也促使规划制定者要细致地把规划做好。新加坡政府颁布了土地征用法和租金限制法,就是防范政府在翻新、扩建时无度增加建设成本。新加坡之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能坚守功能分工、发展密度、高度控制、后退线等底线,就是法令严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对有关官员与参与者问责严厉。以合同文化和契约文化为标志的游戏规则,成为新加坡一笔巨大的社会资本和无形财富,非法占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久批未建、批建不符等经常困扰我们的一系列疑难问题,于他们是几乎不可能遭遇的问题。而在国内多地引发广泛争议且无处立足的PX项目,在裕廊岛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年产37万吨的PX装置与居民区的距离不足一公里,完善严苛的安保体系使得裕廊岛发展化工产业几十年,新加坡的空气质量仍然优良,主要污染物指标均在美国环保局可接受范围内。

新加坡成功要素中很重要的关键词是信心, “作为一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国家,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握资金的人或机构对我国的信心,这份信心建立在稳固机制、健全政策和开放贸易的基础上。”可以说,信心主要来自于诚信,李光耀资政认为“要建立机制,政府就必须长久稳定,即便政权改变,政策也不会改变”,新加坡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有机制,我们有法规,而不是随着领袖的更替而出现变化。任何一个亚洲国家的首都要超越新加坡,还有一段距离。”这种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让新加坡人走得更为坚定和稳健。

卓越精神凸显精益求精和差异化战略——

“你做得到的,我就一定比你做得好”、“新航做不到,其他航空公司休想做到”、“ 在100件事上都比别人强出1%,要比在一件事上比别人强100%要好得多”。

“人们对新加坡的印象一直是我们有能力把事情办好、很安全,而且不会占别人的便宜。这样的一个有口皆碑的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政治廉洁、法规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效率高超、交通及信息科技联系网络和其他基础设施一流,都是经年累月经营的成果。”

新加坡知道自己的人口总量少,优秀人才和顶尖人才的数量相应也有限,因此基本国策就是用高薪政策面向全世界吸引人才,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担任高级领导人,包括医生、律师、会计、大学教授、企业家、银行家等有能力、并且诚实和品德优秀的杰出人物。一方面,新加坡为各种专业、各种类型的外来人才打造卓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宾至如归、落地生根,更好地融入新加坡;另一方面,政府也清清楚楚传达给本国人民一个信息: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新加坡要凭最强实力与人竞争,一定要千方百计从全世界吸引人才。这种人才管理理念是新加坡社会发展的核心,民族融合、组屋文化就是希望通过吸纳和包容,达到“双剑合璧,东方不败”。

新加坡在各类评比中,经常不是世界第一就是亚洲第一,市政规划设计、硬建设施与管理制度,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平。新加坡以其高明的规划和建设,一举在资源全无中创造了独特发展优势,在小小国土上撰写了举世经济神话,正如其李显龙总理说的那样:“你做得到的,我就一定比你做得好”。

而其中,异军突起的新加坡航空更是将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1965年,当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时,新加坡航空公司也从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航空公司分离出来。当时的新加坡航空公司如同这个国家一样,看不到任何希望,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没有国内航线,因此一开始就要开拓国际航班——到澳大利亚、北美和亚洲其他地方。既要在国际市场上和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又要保持低成本的运营方式。因此,从一开始,新加坡航空就被逼着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兼顾低成本运作和高客户满意度,并由此带来高收益以维持公司的高速运转。

新航认同这样一种观点:乘客购买的是整个旅程的全程经历。旅客在旅途中所经历的一切,甚至从旅途开始之前,从订票到机场地面服务、飞行中的服务、食品和饮料、座位、茶歇以及常旅客的服务项目,这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要争取好到极致。“服务业的成功,往往不只是前台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后台的成功,那就是你的理念、知识和技术支持系统,还有就是你的人—— 处于不同的服务环节所需的不同思想见识、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的人”。新航人坚信“任何时候都要从整个服务过程出发,去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100件事上都比别人强出1%,要比在一件事上比别人强100%要好得多”。这样的理念在新航已经成为一个清晰的文化和政策,也成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品质。如今,新加坡航空公司凭借高水准的服务品质与营运表现,先后获得了100多项国际大奖,成为国际上声誉最好、盈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之一。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中,新加坡航空公司被公认为亚洲客户满意度最高的航空公司。

“我们的国民不要视新加坡的成功为理所当然、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稍有疏忽、失误和差池,四十多年的成果和心血便会毁于一旦,新加坡便会在一夜之间打回原形。”是什么造就了新加坡,我不敢往下断言,但至少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新加坡的成功轻而易举,“治大国若烹小鲜”,正是这“烹小鲜”的态度,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与警醒,正是这无时不在的忧患意识、诚信的契约作风、前瞻严谨的规划、追求卓越的精神,让我见识了亚洲小巨龙的非同一般。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