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再工业化”初见效
信息来自:大公网 · 作者:魯政委 · 日期:09-02-2017

2016-12-08

   美国政府明确表示将“重振制造业”作为美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此后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措施,以重振制造业

  伴随着特朗普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其政策主张也日益明晰化。针对制造业发展,特朗普有意将最高联邦企业所得税率从目前的35%降至15%,同时提议对美国企业海外利润一次性征收10%的税,以此实现其将流向海外制造业的机会重新带回美国的目的。其实,这只不过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当局“再工业化”政策的继续。

  早在2009年年底,奥巴马政府便推出减税、出口促进等政策和措施以力促美国的“再工业化”,希望能够藉此带动美国制造业就业。从2009年至今,第七个年头即将过去,现在可以通过数据的回顾,来初步检视一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成效。

  相关政策及措施

  2009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于乔治敦大学演讲,明确表示将“重振制造业”作为美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此后,美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措施以重振制造业。

  第一项措施是税收优惠。如2010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的“国情咨文”表示,对工作岗位转移到美国以外地区的企业取消税收优惠,将这些优惠提供给为美国人创造就业岗位的公司;再如2010年8月,奥巴马政府发布《2010制造业促进法案》,规定美国将对本土制造业所需原材料进口削减关税,对投资在本土的美国企业实施税收优惠。

  第二项措施是出口促进。2010年3月,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发布“国家出口倡议”(出口倍增计划),成立由总统直接管理的“出口促进内阁”,并提出2010-2014年出口翻番目标。

  第三项措施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2009年12月,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经济委员会及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美国创新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和提供优良工作机会》,提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完整框架。2011年2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经济顾问理事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美国创新战略:保护我们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把发展先进制造业、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作为美国国家优先突破的领域。

  现时效果与影响

  首先,从美国制造业全球占比看,2001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持续下降,由24%降至2011年的15.2%;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进,其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稳步上升至2014年的16.6%,较2011年的低点上升了1.4个百分点。(见配图一)
 
 
 
  其次,从美国制造业占美国GDP的比重看,1949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下降趋势明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美国本土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热潮,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更是呈持续下降趋势。“再工业化”战略实施之后,美国制造业占美国GDP的比重虽未有明显上升趋势,但“止跌趋稳”迹象明显。(见配图二)

  第三,从行业利润来看,观察美国制造业企业利润占美国境内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该指标自1947年以来总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而在“再工业化”战略启动的2009-2015年期间,制造业企业利润占比却呈现出上升态势。为进一步判断这种回升是否具有趋势性,本文采用HP滤波将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成分分离之后发现,2009年以后制造业企业利润占美国境内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回升趋势明显。

  第四,从就业来看,根据美国劳工部组织统计,2005年-2009年期间,美国制造业生产就业人数累计减少235万人,制造业就业规模大幅萎缩;而“再工业化”战略推出后,制造业就业规模开始扭转萎缩局面,截至2015年,制造业就业累计新增70万人。伴随新增就业人数增加,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总量也不断攀升。从制造业就业同比趋势项看,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制造业就业同比进入下行通道,就业规模呈现整体萎缩,2009年以后,制造业同比呈稳步上升趋势。

  进一步观察制造业非农就业人数占比,二战后美国制造业人数占比呈快速下降趋势,但是伴随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进,在2009年之后其占比呈现趋稳态势。

  第五,从商品出口来看,美国2014年商品出口总值相对于2010年仅增长了27%,虽然未能实现2010年奥巴马所宣布的“出口翻番”目标,但商品贸易逆差总额小幅收窄。从美国商品贸易赤字相当于GDP的比重看,2011年以后,美国商品贸易赤字相对规模则改善更为明显。

  最后,从美国制造业吸引外资情况来看,为了促进“再工业化”,美国在投资方面也给予了制造业政策倾斜,对于投资在美国本土的制造业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对投资在美国以外的企业则取消税收优惠。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前,美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波动呈U形,尤其是2002年至2004年期间,美国对外制造业直接投资规模超过其利用外资规模,呈现投资净流出状态;但“再工业化”战略实施以来,美国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翻番,投资净流入规模也较2010年增长近4倍。
 
 

  文|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副总裁 鲁政委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