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北极开发遇意外寒潮
信息来自:http://www.ifengweekly.com · 作者:王衍 · 日期:15-12-2014

2014-11-09

摘要:“北极开发对于俄罗斯来说需要天价的资金投入,如果停止了对其技术和服务支持,就很难维持一个高质量的政府。”

素来向外界强调将其领土的1/3延伸到北极的俄罗斯,一度对北极地区宣誓其拥有不可剥夺的主权并对北极资源开发雄心勃勃。然而,7月底,欧盟和美国对其经济制裁却意外延伸到北极——在深海钻探和页岩油等方面北极能源勘探技术上停止提供合作和帮助。这场来自西方的寒潮,对于尚处在北极开发初期的俄罗斯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此境遇下,俄罗斯也将部分希望转向东方邻国。但鉴于中俄北极合作的历史纠葛与中国自身能力有限,来自中国的回应更多表现出无奈。

西方的制裁

7月28日,欧盟和美国正式签署了对俄罗斯北极资源开发的制裁方案。路透社对此评价认为,这对于俄罗斯开发北极的雄心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据《国际商业周刊》报道,“(此次对俄罗斯)油技术的禁令目的针对俄罗斯最想要发展的两个方面,深海钻井和页岩油开发。这两大领域对于取代和降低西伯利亚地区陆上油田出口、保障俄罗斯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至关重要。”

早在5天前,欧盟能源专员京特•欧廷格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俄罗斯不试着为乌克兰东部的和平而努力,那么对于欧盟来说,就没有理由在其发展产业以及开发油气新能源上提供帮助,欧盟会将此纳入对俄罗斯的制裁清单。”

此前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蕴藏量大约占全世界尚未开发的油气资源的25%。俄罗斯能源部门的报告显示,仅在俄罗斯领海范围内的北冰洋所蕴藏的矿物价值就高达2万亿美元。

随着北极冰川融化加速,俄罗斯对于北极资源开发的战略早就提上日程:2009年3月,俄罗斯就正式公布《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并扩大北极作为俄罗斯主要战略资源基地的作用”。2013年2月,俄总统普京批准并公布《俄罗斯北极地区2020年前发展与社会安全保障战略》,进一步将“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开发俄国家安全的优先方向。

此外,俄罗斯也积极发展北冰洋地区的港口以及破冰船的建设工作,以保障其在此地区的发展优势。2012年7月,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亚马尔新港口工程开工。虽然俄罗斯已经拥有18搜破冰船(其中包括5艘核动力破冰船),但是根据其规划,2020年前还将建造3艘核动力破冰船和6艘柴油动力破冰船,前者已于2013年启动。

然而,对于上述需要长期开发和投入的项目,俄罗斯在资金方面并不宽裕。据专门研究南北极事务的挪威巴伦支秘书办公室主任安德烈•少里夫介绍,“(在北极地区开发上)俄罗斯筹钱非常困难。俄罗斯联邦政府去年遭遇严重挑战,财政赤字3100亿卢比(约535亿元人民币)。”安德烈坦言,在接下来2014年到2016年的(对北极地区的开发)财政预算上,联邦政府都没钱。

理论上讲,北极的项目可以通过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获得支持,但是从可预见的未来上看,他们的资源不太可能惠及北极地区;另一个可以提供财政支持的是俄罗斯政府于2011年建立的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该基金是面向高收益的投资并与全球共同投资者一起进行,但北极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项目的投资,很难看到很快的高收益,因而在这种情况下,该基金的支持也可能受到限制。

“北极开发对于俄罗斯来说需要天价的资金投入,如果停止了对其技术和服务支持,就很难维持一个高质量的政府。”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史蒂芬•布兰克向《凤凰周刊》记者如此评价。

至此,这股来自西方的寒潮已经明晰且彻骨地侵入俄罗斯。对此,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称,目前俄罗斯“还没有计划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应”。而据英国《经济学人》披露,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 率先开始寻找可替代的合作伙伴——包括意大利公司埃克森、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埃尼公司,并与其进行商讨深海钻井和页岩油的开发合作事宜。

东方的无奈

此般境遇下,使得俄罗斯将求助眼光投向中国。“但中国公司不能介入,也提供不了这些公司所停止合作的技术。他们只能(为俄罗斯)提供资金和人力。”史蒂芬•布兰克说。

目前的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对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虎视眈眈。在中国载有一名俄罗斯极地专家的“雪龙”号进行第六次北极考察起程半个月之际,7月24日,俄罗斯新闻社北京分社举办了《中俄北极科考与开发合作前景》的中俄连线活动,就此问题进行商讨。

面对来自中国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莫斯科国立大学地理系副主任谢尔盖•杜勃罗留波夫开诚布公地说:“俄罗斯开采北极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国际合作。尤其是在捕鱼业、东北航线的开发和利用上,需要建立港口和定位设备以及破冰船,面对这样国际合作的机遇,我想知道中方专家的看法。”

对此,中国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科研处处长王勇表现得十分谨慎,其反复强调中国并不觊觎俄罗斯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并明确指出俄罗斯所控制的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对中国的极地气候勘察和货物运输更有现实意义。

“虽然国际舆论鼓吹中国对北极资源寄予很大希望,但这并不能反映中国利益的真实考量,”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海洋学办公室主任何剑锋在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时坦言,“北极地区的主权和领土划分早就由北欧、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北极国家所掌握,像中国这样的近北极国家,想在资源开发上分到一杯羹并不现实。”

细细梳理中俄在北极事务的合作历史,也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多层隔膜。据何剑锋介绍,起步于1999年的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事业在国际合作方面更多得益于挪威、芬兰、冰岛等北欧国家的帮助和支持,而非俄罗斯。“俄罗斯作为重要的北极国家,一直对近北极国家的参与心有戒备。”此前曾有消息称,俄罗斯一度反对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参与北极事务,直到2011年才突然转变态度表示支持。2013年5月,俄罗斯将赞成票投给中国。

对于中国感兴趣的东北航道,俄罗斯在近几年才开始运行,2013年穿越东北航道的船只达71艘。该航道在国际社会中被视为一条极其重要的国际航线,甚至是未来代替马六甲海峡进行国际运输的重要分支之一。

然而,此前俄罗斯对该航道的管控十分严格,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首次穿越东北航线,一度在俄罗斯方面严格审查后才获得许可。直到2013年1月俄罗斯重新制定《北方海航道水域航行规则》后,在规则层面上将破冰船强制领航服务收费制度改变为许可证制度,并给出了可操作和可预期的独立航行条件,才使得外国船只在北方海航道水域独立航行成为可能。

此外,对于此次跟随中国“雪龙”号进行北极科考的俄罗斯专家,其活动范围和科考内容并不是中方此前最关切的领域。据了解,中国第六次北极考察选择在加拿大所控制的西北航道一侧展开,但与中国极地气候勘测直接相关的其实更多在俄罗斯东北航道一侧,而俄罗斯专家的科考内容则主要与北极地区的海洋物理变化有关。

在现实层面,相比于挪威、芬兰、美国、俄罗斯等北极国家开展北极事务研究和开发60余年的历史,中国作为一个后来者,直到2008年后,才以每两年一次北极科考的固定频率前往北极。在极地科考和资源开发技术层面上,中国也不在先进国家行列。例如,中国自己所进行的第二艘破冰船的设计还需要来自芬兰的支持;冰上钻井技术的经验也仅基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冻土地带。

在俄新社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连线活动上,对于中俄北极开发合作前景的追问,王勇强调政府并不了解这方面情况,“商业机构也许更了解这些需求,或在将来展开合作”。
 
 

(实习生高雯君对本文亦有贡献)

  刊载于2014年第24期周刊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