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沙特石油市场特点及贸易策略
信息来自:http://oilobserver.com · 作者:韩志国 · 日期:10-06-2015

2015-06-04

沙特阿拉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石油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6%,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原油生产能力也居世界首位。石油工业在沙特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支配沙特国民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有“石油经济”之誉。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的报告,目前沙特约85%的出口收入和43%的GDP源于石油出口,沙特财政对油气产业依存度为79%,居世界第九位。沙特的油气工业主要由其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控制,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商。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部以及石油矿产高级委员会负责监管该国的油气行业及沙特阿美公司。

受地缘政治及产量配额政策的影响,沙特所处的中东地区石油产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随着产能的逐渐提高,且由于其剩余产能较大,产量增长空间依然很大。目前中东地区经济并不发达,其石油需求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正是由于这种供需差的存在,才使得中东成为世界重要原油出口地区。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得益于石油收入的大幅提高,中东各国纷纷投资新建炼油厂,未来中东炼油能力将快速增加,这意味着未来中东地区贸易资源量将大幅下降,同时该地区成品油产量增长速度将超过其需求增速,使得该地区成为成品油出口来源的重要地区,对传统的亚洲、欧洲以及其他成品油出口地区构成竞争。

1 沙特的石油资源和供需现状

1.1 石油储量丰富,位居全球第二

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14年底,沙特石油探明储量为362.54亿吨(2657.9亿桶),仅次于委内瑞拉,约占全世界的16%。虽然沙特拥有约100个主要油气田,但其超过1/2的储量分布在该国东北部地区的8个大油田。沙特储量在50亿桶以上的超大油田有11个,其中世界上最大的油田Ghawar油田的剩余探明储量为750亿桶。

1.2 石油产能全球第一,致力于进一步提高轻油生产潜力

1)产量稳定

沙特是中东地区最大的产油国,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据油气杂志统计,沙特2014年的石油产量为984.8万桶/日(4.924亿吨),同比增长1.8%,沙特原油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供应国内新炼油厂;二是维持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份额。

沙特具有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能力,截至2014年底达1200万桶/日。由于受到OPEC产量配额限制,沙特原油未能足量生产,而非原油液体不受欧佩克配额限制,因此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

沙特现有的主要油田包括:

世界上最大的油田Ghawar油田,该油田产量约为500万桶/日,主要生产API度为34的沙特轻油;

Safaniya油田为世界产量排名第三大的油田,目前产量约为140万桶/日,主要生产沙特重油;

Khurais油田是全球2009年新投产的油田中产能最大的油田,产能为120万桶/日,主要生产沙特轻油;

Qatif油田能力为50万桶/日,主要生产沙特轻中质原油;

Shaybah油田产能为50万桶/日,主要生产沙特超轻;

Zuluf油田产能为45万桶/日,主要生产沙特中质原油;

Abqaiq油田能力为40万桶/日,主要生产沙特超轻原油。沙特原油蕴藏情况见下表。
 

据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部估计,目前沙特油田产量年均下降速度不超过2%。沙特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开发新油田或在现有油田增加钻井来抵消老油田产量的自然下降以维持目前的产量水平。因此预计未来沙特原油产能将基本保持1200万桶/日的水平。产能增长主要来自Manifa巨型油田、Shaybah油田和Khurais油田。2013年4月Manifa油田一期已正式投产,该油田投产后产量即达20万桶/日,一期项目总能力为50万桶/日。

该油田产出的原油是API度为27的沙特重油,主要供应道达尔与沙特阿美合资的朱拜勒炼油厂。该炼油厂于2013年9月投产,能力为40万桶/日,共有2套20万桶/日的原油蒸馏装置。但目前该炼油厂仅有1套原油蒸馏装置投入生产。该炼油厂的开工情况将受到Manifa油田开发的直接影响。Manifa二期于2014年底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将主要供应延布炼厂。此外,沙特还计划2017年将Khurais油田和Shaybah油田产量分别增加30万桶/日和25万桶/日。

2)沙特原油品质多样化,目标进一步增加轻油生产潜力

沙特的原油品质多种多样,从重质到超轻质原油一应俱全,其中:70%以上的产能为轻质原油,主要由陆上油田生产,其他为中、重质原油,主要由海上油田生产。沙特的原油品种中,除ExtraLight和SuperLight外,其他原油硫含量的较高。

1.3 沙特的石油消费总体快速增加,但各品种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

据BP能源统计,沙特2013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277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为59.3%,剩余的全部为天然气。

沙特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约占中东需求总量的36%。据FGE估计,2014年沙特石油消费量为309万桶/日,是2000年消费量(140万桶/日)的1倍之多。石油需求快速增加主要来自于发电用直燃原油需求快速增加以及化工生产用原料需求的日益增加。汽油、柴油、燃料油一直为沙特传统的主要石油类消费品,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石化工业的兴起,直燃原油、化工轻油需求的占比逐渐提高。

汽油需求和柴油需求增长相对稳定。2014年汽油需求达52.2万桶/日,2000-2014年年均增长率为5.8%;柴油需求量达74.4万桶/日,2000-2014年年均增长率为5.1%。这是由于近年来沙特经济快速发展及人口结构偏向年轻化,加之该国对石油燃料消费施行高额补贴等造成的。

而燃料油消费量虽然由2000年的18万桶/日增至2014年的36万桶/日,但占比逐渐萎缩,由1980年的39.5%减少至11.6%。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沙特石化行业的发展,该国石脑油和LPG需求也呈现高速增长势头,2014年分别达到60.4万桶/日和17.3万桶/日,2000-2014年年均增速分别高达8.2%和11.8%;LPG和石脑油所占需求的比例也分别由1980年的1.5%和0%增加至2014年的19.5%和5.6%。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该国发电用油需求也快速增加,2014年为55.1万桶/日,所占石油需求比例由1980年的9.5%增至2014年的17.8%。1980年和2014年的石油消费结构对比见下图。
 

 
2 崛起的沙特炼油工业

沙特境内的炼油工业起步于1940年,但在沙特阿美公司组建之前,炼油工业规模相对较小,1980年,沙特境内只有4家炼油厂,总加工能力约3000万吨/年,炼油厂的配置也较低。20世纪80年代后期,沙特阿美公司接管了国内的5家炼油厂以及2家合资炼油厂的股权,并对炼油厂进行了改造、升级和扩能。

近年来,沙特阿美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以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炼油工业,其原油加工能力由2010年底的210万桶/日增至2014年底的291万桶/日,年均增速达8.5%,是全球炼油加工能力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其炼油厂分为内需型炼油厂和出口型炼油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沙特实施了为期10多年的炼油厂全面扩建和升级计划,总投资160亿美元,是世界规划最大的炼油项目之一,在加氢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装置上大规模投资,其中包括了国内和在美国、韩国的炼油厂改扩建。目标是提高转化率,改善油品质量和油品结构,使石油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沙特同时成为炼油强国。

截至2015年1月1日,沙特共有9个炼油厂,总一次加工能力为291万桶/日,占中东地区总炼油能力的三成(见下表)。
 

拟建炼油厂主要包括:沙特阿美正在沙特西南部进行40万桶/日的吉赞Jazan炼油厂项目,该炼油厂设计加工沙轻和沙中原油,预计将于2016年底建成投产。沙特阿美正在研究扩大其一体化拉比格PetroRabigh炼油厂的能力,目前该炼油厂能力为40万桶/日。

此外沙特阿美在国外通过合资和部分持股的方式,在美国、中国(福建炼化)、韩国(与S-oil合资)、日本(与Showa壳牌合资)拥有240万桶/日的原油加工能力,其中沙特阿美所占份额炼油能力为90万桶/日。在美国,沙特阿美和Shell的合资企业Motiva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拥有3个合资炼油厂,总能力约为100万桶/日,沙特在Motiva中占50%的股份。

未来沙特炼油能力的提高将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成品油出口国,目标市场主要为亚太、非洲及西欧。朱拜勒和延布炼厂均为出口导向型炼油厂,2座炼油厂地处沿海港口,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此,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装置结构看,2座炼油厂(尤其是延布炼厂)的柴油和航煤等中质馏份油产量和品质均较高,未来这些高品质的中质馏份油出口理想的目标市场将是欧洲。但是,欧洲疲弱的需求、炼油加工收益欠佳、以及来自俄罗斯的竞争将给沙特炼油产品营销到欧洲地区带来挑战;如果是出口到欧洲以外其他地区,优质的柴油品质则缺少竞争优势。

此外,如果将巴西、美国等美洲国家作为目标市场,也将面临美国本土炼厂的竞争(目前美国已成为油品净出口国)。如果出口到亚太,同样将面临来自炼油产能不断提高的亚太炼油商的竞争,进而使炼油加工收益面临压力。总之,沙特炼油产品的出口环境前景不容乐观。

3 沙特的石油贸易

3.1 原油贸易

自20世纪末以来,沙特石油出口的地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向北大西洋地区输出为主转向以亚太地区为主。其主要原因为:欧美的石油输入国由于注重节能和石油替代,石油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还受到北海油气及俄罗斯等石油出口的“挤占”;当前亚太地区以中国、印度、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进口量持续上升,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历史性地东移,决定了至少在近20~30年亚太地区将是石油消费和进口增长最快的区域。

据统计,2013年沙特出口754万桶/日的原油,其中60%以上都流向了亚太地区。当年沙特原油前5大出口国依次为美国(134万桶/日)、日本(110万桶/日),中国(108万桶/日),韩国(79万桶/日)和印度(78万桶/日),见下表。
 

3.2 成品油贸易

沙特炼油业的快速发展,使其由20世纪中期的油品净进口国转变为油品净出口国。2014年沙特进口成品油(包括LPG、石脑油、汽油、航煤、煤油、柴油和燃料油)33.2万桶/日,出口成品油100.2万桶/日。沙特八成左右的成品油流向亚太地区,约15%流向欧洲,5%流向美洲地区。

从品种看,近年来,沙特LPG、石脑油、航煤/煤油只出不进,而汽油、柴油和燃料油有进有出,其中汽油为净进口,燃料油为净出口,而柴油则有时净进口、有时则净出口。

尽管目前沙特在世界油品贸易中所占份额不大,但其油品出口在中东各国中较为突出。随着一批大型炼厂的建成,可以预见沙特近期油品出口量和占世界的份额将会有相应提升。

3.3 由“限产保价”向“保市场份额”的政策转变

2014年6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呈现断崖式下跌格局,2015年1月,国际油价跌势进一步加剧,跌幅接近60%,本轮油价下跌速度之快,跌幅之大,实属近年来罕见,同时也超出几乎所有机构预期。

本轮油价下跌,是在美元走强、供应过剩、地缘政治局势缓和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生的。但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11月末OPEC例会宣布维持当前产量配额不变,近几个月来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主要产油国再度强调不会减产,更是对国际油价加速下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油价不断刷新5年半来最低记录。

沙特从“限产保价”到保市场份额的政策转变,加剧了油价跌势,其率先降价开启OPEC成员国内部的价格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供应过剩的市场环境下,沙特减产支撑油价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沙特原油生产成本低,外汇储备丰富,承受低油价的能力较强,与其损失自己的市场份额支撑油价,不如利用低油价的市场环境打压竞争者。

2015年1月23日,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因病去世,王储Salman继位。消息公布后,WTI原油价格拉升。新晋国王今年79岁,是阿卜杜拉同父异母的弟弟,健康状况同样堪忧。但新国王深刻了解该国石油政策对其本国及全球市场的影响意义,因此即位当日就已经宣布王室法令,沙特所有现任的部长都将留任,包括石油部长Alial-Naimi。而他是OPEC不减产决定的关键人物。

他的留任说明沙特将继续在全球能源市场扮演其过去的角色,不会做出地位上的任何改变。这也说明,沙特仍将继续坚持油价停留低位,压缩美国页岩油企业的盈利,借市场之手赶走生产成本较高的这类企业而占领全球石油市场份额。100美元/桶以下的价格水平也说明石油比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更具竞争力,从而市场上将会有更多的石油需求来帮助沙特确立能源市场主导地位。沙特目前的石油资源量和生产能力也决定了其有这个能力占据领导地位。

4 我国与沙特之间的石油合作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消费量增长最快的石油进口国。沙特需要为其巨大的能源储量寻找广阔的市场,中国需要海外能源满足经济增长的旺盛需求。正是这种互利互补关系推动着两国石油合作的稳步发展。当前中国与沙特在石油贸易、炼油与石油化工领域、石油工程承包的合作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1 石油贸易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口原油时,沙特对我国的原油出口量甚微。到1995年也不过33.9万吨,占我国进口量的2%,在进口来源国中排第十位;占我国从中东进口量的4.4%,远低于阿曼、也门等国。2002年对我国出口量达1139万吨,占我国进口量的16.41%,在进口源国中跃居首位并保持至今。排名的跃升不仅由于其数量剧增,也因阿曼、也门等国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在越过峰值后的下降。

我国从沙特的原油进口量从2000年的572万吨增至2013年的5389.9万吨,年均增速达18.8%,远超同期我国原油进口量11.3%的年均增速,所占我国进口原油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8.2%增至19.1%。我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量见下图。
 

2014年我国从沙特进口原油4966.2万吨,同比减少了7.9%,在我国进口总量中所占份额也由2013年的19.1%降至16.1%,主要原因是我国自伊拉克、阿曼等其他中东国家的原油进口量大增,部分替代了沙特原油。

2014年我国从沙特共进口石脑油32.0万吨,同比增加43.6%,占我国进口石脑油总量的份额从2013年的6.3%升至8.6%;从沙特进口燃料油47.4万吨,同比增加54%,占我国进口燃料油总量的份额由上年的1.4%增至2.7%;从沙特进口LPG共35.6万吨,同比下降33.8%,占我国进口LPG总量的比例也由上年同期的12.8%降至5.0%(见下表)。
 
 
4.2 炼厂投资

1)延布炼厂

在沙特延布建设的加工能力为40万桶/日的炼厂是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公司合资建设的炼油厂。2015年1月20日,中国石化宣布该项目首批30万桶柴油装船,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目前,该厂公用工程及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等装置已顺利开车,剩余装置正陆续投料试车。中国石化在该大型炼油厂拥有其产量37.5%的份额,这是过去2年里沙特投产的第2座炼油厂,建成后将成为重要的柴油出口型炼油厂。目标市场是欧洲、非洲和亚太。

2)福建联合石化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石化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公司、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以50∶25∶25的股比出资共同设立的中外合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原油加工能力为1200万吨/年,主要加工沙特含硫原油。

5 巩固和发展与沙特石油贸易的建议

沙特作为我国原油资源的主要供应地区,占到了我们资源采购总量的16%以上,因此维持沙特原油资源长期采购对保障我国炼厂的资源稳定供应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沙特蕴藏的巨大原油储备量为我国未来炼油能力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基础,沙特必然是我国现在和将来资源采购的重点国家之一。

然而,沙特所处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地缘政治最为复杂的“火药桶”,在获取沙特原油资源时应充分重视到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因素。此外大量采购沙特原油会带来原油价格和DUBAI联动计价比重较大,由此产生的风险也应引起重视。

综合来看,从沙特获取原油资源在采购战略上要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在采购节奏上也要适当的控制来规避风险。

1)在关注来源多元化的同时可继续稳定从沙特进口原油以保证供应。中沙双方在上中下游业务有多方面的合作计划,同时我国和沙特又有长期的原油供应框架协议,在此基础上,我国一方面应继续稳定从沙特的原油进口量,另一方面继续采取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战略,这是中国可以而且必须坚持实施的进口对策,对促进我国进口原油资源长期、安全、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来改善“亚洲溢价”的影响。在2014年原油需求疲软,炼厂效益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作为中东官价的风向标,沙特原油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官价,且“亚洲溢价”的问题仍然存在。

所谓“亚洲溢价”,是中东地区以沙特为首的一些石油输出国对出口到不同地区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计价公式,造成同一种原油因流向不同而价格不同,往往东向的原油价格比西向高,导致亚洲地区的石油进口国要比欧美国家支付更高的原油成本价格。为降低我国原油的采购成本,我国需要适当调整自沙特进口原油的采购节奏,控制沙特原油的进口总量。此外,我国石油公司还可以和沙特方面通过协商、讨论的方式寻求适当途径以改善亚洲溢价的影响。

3)稳定来自沙特的LPG供应。近年来,乙烯生产以及芳构化、烷基化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工艺过程的液化气需求不断上升,再加上丙烯的需求缺口和丙烷脱氢技术的优势刺激了我国丙脱氢装置(PDH)新建热潮,作为化工原料的LPG需求也显著增加,LPG进口量显著增加,2014年我国LPG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68.64%至710万吨。

以前我国LPG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和亚太地区。近几年,我国从中东地区(主要是从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等国家)进口的LPG份额依然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但2014年从沙特进口LPG的数量因价格因素较上年同比下降了33.8%。随着我国LPG需求逐渐增加,需要坚持LPG进口多元化策略,稳定沙特等传统资源的获得渠道。

综上所述,基于中国对沙特石油的需求及沙特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这两方面,已为双方能源战略实现互利共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与沙特深化合作的意愿完全符合中国的战略目标,同时美国在中东的战略退缩也为中国在此地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而作为阿拉伯旗帜之一和战略要地的沙特,正是中国深入海湾地区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桥头堡。及时关注、了解和研究沙特石油市场现状及石油贸易策略将对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载《当代石油石化》)

作者:韩志国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