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印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
信息来自:FT中文网 · 作者: · 日期:11-03-2011

2011-03-04    英国《金融时报》 何丽 北京报道

利比亚局势动荡,推动国际油价螺旋式上升,促使亚洲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避险行动,通过充实各自的战略石油储备,规避本轮供应危机长期化的风险。它们的这一行动可能进一步推高油价。

菲律宾以中东局势为由,于周三宣布将要求本国石油企业维持15天的储备量,要求炼油企业维持足够30天使用的储备量。

菲律宾此举是迄今最为清晰的信号,表明亚洲各国面对供应危机正力求改善各自的石油安全形势。本轮危机将是自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来最为严重的石油供应危机。亚洲其它主要石油进口国很可能会效仿菲律宾的做法。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次于美国。印度是第五大石油进口国,排在韩国、法国和英国等国之前。但是,西方国家都建立了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在供应危机时期可以动用,而中印两国都不具备这样的战略储备。

分析师认为,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动荡可能会促使中国和印度加快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步伐。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由此增加的需求可能导致国际石油市场进一步吃紧,对欧佩克(Opec)成员国的闲置产能极限形成考验。

30年多前,也就是1973年石油危机过后,工业化国家就建立起了战略石油储备。相比之下,中国只是近年才启动战略储备计划,2006年开始注油,两年后完成“首期”工程,建成了1.02亿桶储备。

二期工程将在明年初前完成,注油1.68亿桶。

中国计划到2020年完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全部工作,总共将建成约5亿桶储备,大致相当于3个月的石油进口量,届时中国的石油储备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二。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驻新加坡的石油分析师Soozhana Choi表示,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行动,“很可能将成为今年乃至十年内国际石油市场的一大特征”。

虽然购买储备性石油的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但分析师和石油交易员认为,利比亚的局势、以及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现象可能恶化的前景,或会促使中国加快购买储备石油。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CERA)在北京的主管严克风表示:“在价格看涨的预期之下,他们将加快向储备库注油的步伐。”

十年来,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目前,中国消费的一半以上的石油来自进口。上次国际石油市场遭遇地缘政治供应危机是在2003年,时值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入侵伊拉克,当时中国消费的石油有三分之一左右来自进口。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大宗商品分析师Yingxi Yu预计,中东局势“还将让战略储备规模较小的国家更加不安,不过,话虽如此,(储备)并非一夜之间就能增加的,着急也没用”。

印度在这方面略微落后于中国。该国计划到2012年底前建立4000万桶左右的储备,相当于两周进口量。

截止目前,印度才向储备库注入了980万桶原油。假设印度要把储备规模与石油进口量之比提高到与中国、美国、日本或欧洲相当的水平,它至少需要2亿至2.5亿桶储备石油。

分析师称,高油价(周三油价报每桶117美元)可能会促使印度放慢建立储备计划。这一见解大概也适用于中国。

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的学者王军表示:“我们可不愿意在油价高企时大量进口。我们希望在价格下跌时购买。”

但王军在近期出版的一本专著中承认,缺乏完整的战略储备使得中国更容易受到石油供应危机的冲击。“中国依赖进口石油来确保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行,这已成为国际石油交易员的炒作素材。”

译者/杨远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