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全球降息潮前中国要保留政策弹性
信息来自:财经网 · 作者:安邦 · 日期:17-03-2015

2015-03-06

3月4日,波兰央行意外调降关键利率50个基点至历史低点1.50%,成为全球央行降息大潮中的新成员。市场此前预期波兰央行降息25个基点,但波兰央行的降息幅度超过了市场预期一倍。

2015年以来,就象一阵旋风,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太地区,全球多家重量级央行相继推出宽松政策。到3月4日为止,全球已经有20家央行采取了降息措施,它们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罗马尼亚、瑞士、埃及、秘鲁、土耳其、加拿大、巴基斯坦、新加坡、阿尔巴尼亚、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丹麦、瑞典、印尼、博兹瓦纳、以色列、印度、波兰。

除了上述20家央行之外,不要忘了欧洲央行。随着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终于出台,从今年3月起至明年9月将每月买债600亿欧元,总计1.14万亿欧元。欧洲央行同时表明量宽政策将执行到通胀回归正轨,这意味着如果欧元区经济不回复正常,欧洲央行的买债计划实际上没有上限。

全球众多央行首脑们近乎一致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了金融风暴后的又一个超级宽松时代。全球央行竞相降息,直接目的是为了应对通货紧缩风险及经济疲弱,但市场也担心,全球央行的超级宽松政策将带来一场货币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史蒂芬o罗奇认为,部分国家央行的处境岌岌可危,“中央银行就像是悬崖边的负鼠,完全无视它们面临的风险”。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规模第二的经济体,中国的宏观政策走向举足轻重。国际市场曾经希望中国在全球货币宽松潮面前能够顶住,中国也的确在很长时间内维持了利率和汇率不动(日本在“安倍经济学”下早已射出了宽松之箭)。不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通缩风险,中国也采取了相对灵活的身段,从2014年11月开始“突然”降息,此后又动用了全面降准工具,今年2月28日则第二次降息。

中国是否由此走进宽松政策时期呢?中国是否会改变稳健货币政策走向全面刺激政策呢?中国官方并不承认这一点,一些资深财经官员和市场人士也表示,中国并未进入持续的降息降准通道,更没有转向大规模刺激政策。不过从中国央行的行动来看,在实际的政策执行中,央行还是采取了灵活的现实主义态度,该放松时就放松,应对本国经济形势和抵抗通缩风险是最紧要的。如果在全球宽松之下仍然僵硬地保持货币政策不变,这实际上是梗着脖子代人受过,自己扛住了不应该扛的风险。

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此前曾分析,面对全球经济脆弱的复苏,中国央行应该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货币政策要以本国经济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为重,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当松则松,当紧则紧。这种顺势而为的政策灵活性对中国有利,中国经济规模庞大,这就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变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锚”--只要经济基础稳固,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我们是能够承受的。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中曾表示,人民币目前是全球第二强势货币,仅次于美元。在我们看来,人民币的强势是一种“被迫强势”,汇改至今,人民币仍然与美元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软挂钩”。当前经济唯一例外的只有美国,由于美国经济复苏趋稳,欧、日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更使得全球资金涌向美国,不但有利于遏低美债利率,更助于刺激美股上升。这不仅会抵销强美元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可能推迟美联储加息的时机。但经济复苏形势远不如美国的中国经济,则不能把货币政策与美国的政策进行绑定。正如人民币汇率逐步加大市场决定的弹性一样,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应该远离美元政策。

中国是否进入了宽松货币政策的通道?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值得争论。在全球央行降息潮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以抵抗通缩、维持稳定、有利于转型为基本原则。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透露,2014年中国在宏观政策上的谨慎,为2015年保留了很多宏观调控工具。这对2015年的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中国政府保留了政策弹性。
 
 

(编辑:chenjun)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