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的欧元:没有民主基础
信息来自:财新网 · 作者:财新专栏作家 张丹红 · 日期:19-08-2013

 2013-8-13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师克雷默尔(Jörg Krämer)曾经说:“欧洲有个欧元区,但没有欧元人民。”欧元是个在政治理想和教条孕育下的精英项目,我曾经详述。统一货币的设计者们对经济学家的警告置若罔闻,对民意如何就更是漠不关心了。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美好的政治远景。

  德国畅销书作者萨拉岑(Thilo Sarrazin)在他的著作“欧洲不需要欧元”中写到:“像很多上了年纪的男人一样,赫尔穆特•科尔也被一种使命感所驱动。他担心自己的继任缺乏足够的智慧和权力,因此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将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敲定,即使一些技术细节尚未澄清。”他对自己的继任尚且不放心,就更不用提普通老百姓了。

  也许在德国政治家的眼里,老百姓的觉悟太低。所以选民只能决定哪个政党进入议会以及各党在议会中的席位分配。德国人不能直选总统、总理,全国范围的公投百年不遇。科尔曾经说过,如果就统一货币举行全民公投,结果肯定是负面的。他于是得出结论,公投是万万使不得的。

  能够由此说欧元是以不民主的方式强加给部分欧洲人民的吗?好像也不能。1992年,为货币联盟奠基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被各国议会通过。议会是全民选举产生的,多数议员拥戴的按理说也是民心所向。3个国家为此举行了全民公投。结果,丹麦人多数反对。欧盟后来答应丹麦完全由自己决定是否以及在何时加入货币联盟,这个崇尚自由的北欧小国才在第二次公投时货币联盟开了绿灯。法国和爱尔兰的公民虽然投了赞成票,但结果并不令人信服。法国的支持率只有50.5%,可以说要多悬有多悬。

  这样的结果本应引起欧洲政治家的反思。如果在自己的国家公投会是什么结果?为什么老百姓对货币联盟的热情不高?这一切是否操之过急?是否应当多对公众做解释工作?不过,要求政治家反思自己做出的决定也许相当于要求素食者吃肉。老百姓的觉悟偏低,对欧洲事务或者漠不关心,或者有逆反心理。等他们同意得猴年马月。如果事无巨细都由全民表决,那么政府和议会就可以立即取消了。在特定历史时刻,政治决策者应当有力排众议、做出孤独决定的勇气。这是他们的责任。

  但是货币联盟不属于这一范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欧洲是一片和平、繁荣的乐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特色,内部市场使人员和货物畅行无阻。美中不足的是:一不小心就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就要兑换货币。这确实有点儿麻烦。不过,五花八门的货币也是欧洲众多国民经济自由竞争的象征。一句话,成立货币联盟既不紧迫,也没有明显的必要。

  德国人常说搬次家像着一次大火,指的是由此带来的无数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开销。那么换一次货币给国家带来的负担大概得相当于火灾、旱灾、水灾和地震的总和。欧元是德国人近100多年来拿在手里的第5种货币。如果说前几次的货币改革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这最后一次是德国自愿放弃了象征战后经济奇迹和金融实力的马克,换回来的是建立在对未来憧憬与忐忑基础上的欧元。

  真的是自愿吗?很多德国人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当初引入欧元的时候,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按照1998年欧元诞生前夜的民调,当时反对货币联盟的德国人比率高达60%。有人说:既然你不愿失去马克,当初为什么在选举中不厌其烦地投基民盟的票,使科尔连续做庄16年呢?这样的论点只有部分道理。一来欧元从来就不是选战的题目,执政党和主要在野党在货币联盟问题上观点一致;二来选民关心的主要是国内事关民生的话题,货币联盟在成立之前既抽象又遥远,不能要求选民将议会选举作为对未来统一货币的公投。

  现在生米煮成熟饭。债务危机使货币联盟的先天不足暴露无遗。没有统一的经济和财政政策,欧元区政治家面对危机束手无策;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欧元区各国公民没有齐心协力渡过难关的劲头,而是互推责任,互不理解。德国经济学家许夫纳(Martin Hüfner)要求货币联盟成员国重新赢得欧元的民主合法性。言外之意,各国都应就统一货币进行全民公投,只有欧元获得多数民众支持的国家继续留在欧元区。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