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突破G7防线的双重含义
信息来自:http://www.chinareform.org.cn · 作者:熊 园 · 日期:26-06-2014

2014-06-23 

中国建设银行上周三成为伦敦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同日宣布启动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至此,英镑成为继美元、日元、澳元与新西兰元之后,第五个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货币。伦敦拥有人民币清算行和英镑人民币可直接交易,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国际货币英镑和最具活力的人民币直接交易,象征意义和实质内涵兼备。最直接的信号,是人民币突破G7防线,提振了人民币在发达国家的影响力和流动性。

人民币清算业务,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环节。

此次我国在伦敦设立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加之英镑人民币可直接交易,对于提升人民币国际接受度、稳定人民币汇率、发挥人民币投资功能、推动人民币离岸中心构建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 5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人民币自去年末起已连续第五个月位列前十。然而,相比美元、欧元,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较低水平,国际接受度仍然较低。虽然2010年底以来中国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人民币却是全球前五大经济体中唯一不被用来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货币;人民币虽已是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但在全球支付清算的使用份额却不足2%。伦敦作为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英镑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之一,中英双方达成这两个协议将极大地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尤其英国作为欧盟国家并未加入欧元区,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双边金融与贸易互惠效应,亦容易感染欧元区国家。去年10月我国央行与欧洲央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现在看来,在英镑助力下,人民币与欧元直接互换应该为期不远。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加上此前可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美元、日元、新西兰元、澳元、卢布、吉林特等货币,意味着除了欧元和瑞朗外,人民币已基本实现了对主要货币的直接交易,这对稳定人民币汇率和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形成人民币对英镑直接汇率,降低主体经济汇兑成本作用巨大。

鉴于伦敦是全球第二大人民币外汇交易中心,占据着全球近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有即期、远期、掉期及期权等丰富的人民币投资品类,人民币与英镑可直接交易和在伦敦可直接清算结算将极大提升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关注,促使人民币投资职能得到实质性发挥。

此前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被指定为我国香港和新加坡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现在全球前三大人民币离岸中心我国香港、新加坡和伦敦均有了各自的清算行。

作为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具备较大先发优势,伦敦也有意将自己打造成为欧洲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此次建行成为伦敦人民币清算行,将为伦敦增添重要砝码。事实上,截至去年底,伦敦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以外的人民币交易中占比超过60%。伦敦有望借此机会成为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并奠定欧洲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绝对地位。

中资银行当前正处于业务转型和国际化经营的关口,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重要助推器,有利于中资银行拓展客户资源、拓宽与外资代理行合作力度、布局境外分支机构、增强全球筹集人民币资金的能力。此次伦敦人民币清算业务行花落建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一方面,跨境人民币使用的快速增长要求中资银行大力发展人民币清算业务。央行数据显示,自2009年4月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为5061亿元,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猛增至2.09万亿,2.94万亿和4.63万亿。今年一季度业务量便达到1.65万亿元,实现了64%的同比增速。

另一方面,成为海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将增强中资银行的全球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的境外机构在人民币跨境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境外机构实力相对弱小。以伦敦和法兰克福为例,在伦敦的美国银行数量甚至超过纽约。由于金融机构众多,特别是外国机构云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同样,2012年末,法兰克福银行数量约260家,其中外资银行近200家;我国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虽均在法兰克福开设了机构,但设立时间均较短,资本金、网点、人员等资源投入明显偏弱。作为人民币流通和运行的主体,中资银行的境外机构可借助成为当地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获得大量人民币业务机会,实现在境外的逐步壮大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庞大的贸易量以及中国资本的充裕性,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谁都不能忽视人民币的存在和能量。

但迄今在法兰克福、卢森堡、巴黎等欧洲城市,纽约、多伦多等北美城市,非洲主要城市均尚未设立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各大中资银行特别是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紧紧抓住这一走出去的市场新契机,设法提前布局,并着力增强境外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