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人民币已成国际收支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
信息来自:路透北京 · 作者:侯向明 · 日期:14-11-2014

2014-11-07


中国央行周四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到2014年前三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已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中国国际收支中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占全部跨境收支的比重已接近25%,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则超过15%。

伴随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五年来中国央行先后与26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度将近2.9万亿元。人民币与欧元、日元、英镑、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比等实现了直接交易。

以下为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五周年回顾”专栏全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和金融开放程度提高,境外逐渐产生对人民币的需求,人民币开始跨境流通,但起初主要分布在边境地区。2004年港澳地区开办了跨境人民币业务,业务量增长迅猛但规模不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大幅波动,境内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需求迅速上升,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向国务院申请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此背景下,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牵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工作,允许境内试点地区企业在对外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并将境外人民币使用范围扩展到全球。五年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遵循“低调务实有效推动、尊重市场顺应需求、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管理机制。

一是充分便利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使用。

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7月,上海市和广东省四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和2011年 8月两次扩大试点,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凡从事进出口货物和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的国内企业均可自主选择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收付,个人从事货物和服务贸易也可用人民币结算。在贸易、投资、国际收支等涉外经济统计、核算、管理中逐步采用人民币为主要计价货币。到2014年前三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已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中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占全部跨境收支的比重已接近25%,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则超过15%。与我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到 174个。通过跨境人民币业务,企业可以规避汇率风险、节约财务成本,银行可以为企业跨境贸易投资及金融交易等提供更多、更贴近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企业和银行从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总的看,经常项目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已实现全覆盖和充分便利化。

二是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结算和使用。

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1年 1月,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2011年10月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到境内开展直接投资,2013年9月允许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金融机构。目前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达1.67万亿元。

三是稳妥有序扩大人民币跨境金融投资。

2010年8月允许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2011年12月,开展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适度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逐步形成人民币“出得去、回得来”的良性循环机制。截至2014年9月,177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RQFII 试点额度达7400亿元,86家境外机构获得试点资格,累计获批投资额度2833亿元。

四是进行配套安排,有序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继港澳台地区之后,先后在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首尔、巴黎和卢森堡等地确定一家中资银行作为当地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在当地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拓展人民币境外循环使用的渠道和机制,支持人民币逐步成为区域计价、结算及投融资货币。

五是本币使用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伴随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2009年以来至2014年10月31日,人民银行先后与26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度将近2.9万亿元。人民币与欧元、日元、英镑、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比等实现了直接交易。一些央行或货币当局已经或者准备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储备货币。本币合作在深化国际经贸金融交往、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审校 张喜良)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