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为什么没有崩溃
信息来自:和讯黄金 · 作者:肖磊 · 日期:20-10-2015

2015-07-30

自2001年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之后,全球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态度产生了比较大的转弯,从2002年开始,美元进入了长达六年的单边下跌通道,美元指数从2002年初最高的121跌到了2008年初的70,跌去了40%。更糟的是,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全球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投资界,对美元和美国经济的看法更加悲观,就是在美国本土,相信“美元崩溃论”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全球市场真正开始明白美元并不是“美金”,美元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纸币。

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国以及全球市场,《美元大崩溃》、《美元危机》、《债务帝国》、《美国在崩溃》等看衰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书籍十分畅销,与此同时,全球投资者开始寻找应对“美元崩溃”的方法,这导致整个全球金融市场对黄金的避险需求暴增,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黄金价格从2008年最低的700美元一直涨到了2011年的1900美元。

然而,随着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欧元陷入困境,紧接着2011年美国击毙本拉丹,美国经济再次受到投资者青睐,更值得关注的是,到今天为止,美国失业率已经从2009年最高的10%降到了5.3%,已回到了次贷危机前的水平。2014年中至今,随着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跌,以及希腊债务问题的重燃,再加上新兴国家增长速度放缓导致的本币贬值预期,美元受到了全球市场的疯狂追捧,“美元崩溃”变成了“美元为王”。

回过头来反思诸多投资者对美元的认识,难免让人唏嘘长叹,美元为什么没有崩溃?美元又是否已转危为安?很多问题值得投资者反省和思考。

美元为什么没有崩溃,原因有三:

一、历史大背景并不支持美元完全崩溃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会对“崩溃论”坐视不管,就算很多弊病确实积重难返,但阶段性“止跌”的措施依然不可小觑。别说是美国,就连问题更大的欧元(存在系统性风险),也没有在2010年的欧债危机中倒下;2014年俄罗斯卢布曾在两天之内贬值25%,但也并没有因此而崩溃,卢布依然顽强的存在着。

全球除了津巴布韦等少数国家,实际上并没有几个真正的大国货币出现了不可救药的崩溃。因此,美元之所以没有崩溃,并非仅仅是美国采取了诸多“止跌”措施,而是历史还没有走到纸币寿终正寝的那一天。人类用上千年的时间将货币形态从黄金白银转变成了纸币,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比纸币更适应时代的货币形态,也就是说纸币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美元完全崩溃暂时不符合历史背景。

二、美联储宣传和营销力量强大

美联储拥有十多个分行,预算内人数接近2万人,跟其他国家央行有所不同的是,美联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机关”,而是一个学术型、研究型机构,大部分雇员都是有一定业界话语权的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和言论影响力遍布全球,对美联储每一个政策,包括加息/降息、量化宽松等,都会做非常详细的前期研究和后期说明,这种强大的金融市场学术话语权,导致更多的研究机构和投资者逐步接受了美联储的各类非常规政策调整,以及逻辑的合理性。

这就好比说,一个人杀了人,但他通过告诉其他人,他杀的那个人如何如何的坏,慢慢的,大家反而会对杀了人的人表示同情和理解,并接受其不被“绳之以法”。这个比看上去不太恰当,但事实确实如此,美联储有足够的逻辑和学术观点来支撑关于零利率、膨胀的负债表、连续多轮的量化宽松等备受争议的政策。

另外,美联储对诸多质疑并不回应,这一点似乎不符合美国市场的逻辑,但确实如此,历任美联储主席以及美联储内部都抱有一个态度,对各类针对美联储的“阴谋论”不予理睬。因为在他们眼里,回应这种言论相当于给散布言论者提供了炒作机会,而且浪费了研究者的时间,美联储工作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有用的学术研究上,而不是澄清质疑上。这使得市场对美联储的举动更加关注,对美联储的“神秘感”更加好奇,对其经济领域的观点更加愿意传播,美联储几乎掌握了关于其政策评判的大部分舆论的主导权。

这使得美联储在每一次遇到市场质疑和攻击时,都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夺回话语权和“正义感”,而纵观全球,目前除了欧洲央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之外,其他国家央行在出现对本币质疑和对其政策表示不理解的时候,在舆论层面很难有主动权和引导力,而这恰恰是美元能够很快走出信任危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要知道,信用货币靠的就是信用,而信用的本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说服力”,否则按照美国现在的债务状况,谁还会愿意以那么低的利息借钱给它?但美联储有足够的“说服力”。

三、中国增长放缓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缓慢

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引发的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预期,从很大程度上给大宗商品带来了灾难性后果,由于国际诸多大宗商品市场都是用美元计价交易,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无疑推动了美元的升值预期。尤其是去年6月至今年3月原油价格的暴跌(乌克兰危机加剧期间,美欧加紧制裁俄罗斯,国际油价暴跌),跟同期美元指数的飙升几乎同步。市场一般认为美元的走强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但实际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同样会推升美元走强。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比较缓慢,而欧元依然受到希腊问题困扰,这导致国际市场暂时找不到一个新兴的货币品种能够替代美元,这导致国际投资者、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对人民币的储备需求增长缓慢,而对美元的依赖有所加深。回顾历史,实际上2002年至2008年间美元的持续贬值,也跟国际市场对新诞生的欧元的储备需求增长,以及其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说,近几年来美元能够摆脱疲态、重塑信心,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缓慢、美元缺少新兴竞争对手也有一定关系。

美元是否已转危为安?

《美元大崩溃》的作者,华尔街预言家彼得•D•希夫在书中说,“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国内制造业让步于非出口的服务业。联邦、个人和公司债务的不断膨胀,储蓄的严重不足,美元的贬值,以及国内制造业的衰退。”希夫预言,全球购买力最终转移到生产性国家。实际上此类书籍因过于极端,并不会引起主流学术界的重视,但实际上希夫所提到的问题正是美国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关于“全球购买力最终转移到生产性国家”的看法,正在被市场验证,希腊跟德国相比,希腊人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购买力,只能靠借钱度日,而德国因生产制造业蒸蒸日上。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决心已不是简单的口号,像通用这样的巨头制造业企业,已经将超过50%的外包业务收回到本土。

去年至今年,俄罗斯经济和澳大利亚经济的衰退及本币的贬值,已经说明单一的经济结构将会给经济带来非常严重的隐患,这种隐患就连金融实力非常强大的美国都很难以有效应付。仅仅靠单一资源,或债务和低储蓄消费模式推动的经济,正如希夫所说,不管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货币角度,都是一座不可靠的空中楼阁,虽然外表极为华丽,但却毫无根基,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坍塌。

如果未来的竞争依然取决于出口和制造业,以及为此服务的金融系统,那么美元并没有走入安全区,美国的赤字问题需要更长时间去解决,充满不确定性。而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体,更应该详细反思和学习美元以及美国经济运行当中的逻辑和经验教训,从重视制造业水平,以及更好的梳理金融业效率开始,以应对未来更大的全球博弈和“金融战争”。
 
 

财经专栏作者 肖磊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