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能够容忍美元升值?
信息来自:http://news.mbalib.com · 作者:Kamei · 日期:03-11-2015

2015-02-12

当前全球处于一场激烈的“货币战争”之中,各国都希望通过货币贬值从他国“掠夺”通胀和增长,以缓解本国的通缩风险和经济低迷。毫无疑问,欧元区和日本是这场战争的大赢家,通过负利率和量化宽松(QE)等政策成功让欧元和日元大幅贬值。

反过来,美国似乎是最大的输家,美元指数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上涨18%,美元几乎对所有货币都在升值。而且美国还对于美元升值还“放任不管”。看起来的确有一点诡异。

在前后近八年的第一次金融海啸时期,美国扩大美元超发近10万亿美元(次贷危机、加上三次QE1、QE2、QE3之和)。这让美元抢占了全球各国的货币市场,唯美元一币风行全球,没有任何阻挡,而其它所有多国货币只能退守本土疆域于一偶。

近日欧洲央行正式启动QE,每月购债规模600亿,共19个月,总计量宽规模为1.14万亿欧元,高于美元QE2,低于QE1和QE3。欧元区的QE正式拉开了全球央行宽松的大幕。日本也正在进行着每年80万亿日元的刺激规模。

从理论上来讲,“货币战争”是一场零和游戏,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成为赢家。但有一个因素使得这次没有成为零和游戏,那就是美国一直容忍美元升值。

2014年,美国QE3逐步退出、步伐停止至年终,美元兑一篮子国际货币(约15种多国货币)创下近13%的升幅,几乎没有一种它国货币不贬值,是1997年至今、近八年来表现最好的一年。

其中,欧元/美元去年下跌约11%,日圆/美元跌幅也近13%。究其原因,美国经济自金融海啸后强劲的复苏势头是美元走坚的主要原因。

在坚实的经济背景支撑下,美联储料将在今年升息,从而会进一步提振美元的需求。囿美元每一天在全球交易支付超过4.6万亿(此数据来自2014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旗下国际清算银行(简称BIS)货币报告)的流量。

到2015年1月5日,欧元兑美元一度下跌1.2%,1欧元兑1.1864美元,为欧元9年来新低。而衡量美元兑一篮子国际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上升至91.36,为9年来新高。

为何美国能够容忍美元升值?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宏观策略师Alan Ruskin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其他国家通过宽松政策推动货币贬值,这意味着美国和全球经济将会改善,因为宽松政策将会推高全球需求;其次,在全球流动性方面,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大规模放水造成全球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包括美国国债收益率。

美国国债收益率高于欧洲和日本的国债收益率,当欧洲和日本宽松政策大幅压低欧洲和日本国债收益率,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美国国债收益率也同步下降。

美国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索(Plosser)周一(2月9日)在接受福克斯商业电视采访时表示,美国当前国债收益率低部分程度上可归咎于“避险需求”。

“很明显,一方面,伴随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利率的下降,避险资金流入了美国,美国经济是现在唯一的亮点。所以,这里安全。”普罗索表示。

美国5-3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下跌幅度高达4个基点,短期美债则略微走高不到1个基点

国债收益率是指投资一定期限的国债所得到的收益占投资本金额的年平均比率。国债收益率与市场价格成反比例关系,收益率越高价格越低,收益率越低价格越高。

国债收益率上升意味着国家主权信用下滑,即国家的偿债风险提高,或者说一些高风险的股票、商品期货等投资品的风险降低,收益超过固定收益类的债券,导致投资者抛售该国家的债券;抛售越多价格越低,其收益率就会上升。

而国债收益率下降则刚好相反。事实上,根据德银的分析,在影响美国金融环境的三大因素中,国债收益率下降的积极影响超过了美元升值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美国金融环境继续处于改善状态。

在美元强劲升值的情况下,美联储也可以选择放慢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除此之外,美元升值加剧了油价下跌,而更低的油价对于美国消费者显然是一件好事。

不过德银也指出,美元强劲升值将给全球带来大量风险,包括通过大宗商品价格强化中国的通缩压力、影响各国外汇储备和央行资产负债表、以及中国存在的大规模借入美元进行套利的活动,等等。

其他国家货币的贬值令中国出口损失巨大,所以近期内不得不加入货币战争以捍卫自身经济。实际上,中国金融决策机构采取了逐步“量化宽松”的行动。

中国央行决定自5日起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据估算,如此一来,金融体系将获得近6000亿元人民币的可用资金。

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是通缩,但对中国出现通缩风险的担忧有些夸大。“金融自由”公司俄罗斯证券市场交易主管瓦先科指出,倘若油价维持在每桶50美元的水平,那么中国新一轮通缩至少再过一年才会来临。届时,作为应对之策,中国央行可能采取让人民币加快贬值的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