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成功获得 Midwest 控股权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18-08-2008

中钢成功获得 Midwest 控股权 持股比例达到 50.97%

2008 年 07 月 12 日  

昨天早晨,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 Midwest )挂出大股东中钢集团的声明,截至 7 月 10 日,中钢总计持有 Midwest 股份已达到 213 , 840 , 550 股,持股比例达到 50.97% ,获得了 Midwest 的控股权。分析人士称,此项目是中 国国有企业的第三次海外敌意收购尝试,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敌意收购案例 , 已无需澳官方再行审批。对于鼓舞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会产生积极影响。

    “ 敌意收购 ” 终获成功

中钢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钢拥有 Midwest50.97% 股权,成功收购 Midwest 的声明在 7 月 10 日就已经传给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记者注意到,昨天早晨, Midwest 挂出了公司大股东中钢集团的声明。中钢总裁黄天文表示: “ 对 Midwest 的收购是中钢国际化发展中重要的一步。 ”  

中钢集团昨天也就收购事件表态,在此次收购过程中,中钢集团遵循国际市场并购的规律和澳大利亚的市场规范,组建了专业的团队,反应迅速,对市场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使得收购取得最终成功。

7 月 10 日,中钢任命了三名董事进入 Midwest 董事会。他们是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红斌,中钢澳大利亚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思俊,以及澳大利亚律师 Ian MaCubbin 。 Midwest 发表声明表示欢迎三名新董事,任命于 7 月 11 日正式生效。另外, Midwest 宣布将在中钢控股达到 50.1% 后,向市场发行 3,019,245 股新股,用以支付投行的费用。 

“ 中钢总裁黄天文专门组建了一只项目团队,全权负责此项目,并且给予项目团队自主决定权。这成为中钢在如此复杂情况下竞购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

一位熟悉中钢的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中钢在澳洲对中西部公司的成功收购,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上成功完成的 “ 没有被邀请的要约收购 ” ( unsolicited takeover ) , 也就是大家所称的敌意收购 (hostile takeover) 。 此项目仅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第三次海外敌意收购尝试,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敌意收购案例。其他中国公司很有可能会受此鼓舞,更加积极地实施他们的海外扩展计划。

该分析人士认为,中钢将为中西部新资源开发项目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此外,公司为当地的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并且将向澳大利亚政府纳税,因此澳大利亚也将从此交易中受益。

   海外并购任重道远

记者了解到,从 2007 年 12 月 5 日中钢向 Midwest 董事会正式递交收购意向函,到 2008 年 7 月 18 日中钢收购要约截止日,历时 7 个多月。显然,该案例的成功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将生产积极影响。

2007 年 12 月中钢向 Midwest 提出意向性收购提议,到今年 3 月 14 日宣布 收购要约、随后又将收购报价提高 13.9% 至总金额 13.67 亿澳元、与其竞争对手 Murchison 展开交锋。在 7 月 7 日 Murchison 宣布退出竞 购, Midwest 董事会再度推荐中钢方案,且有 4 名董事表达愿意转手所持股份。此后,中钢的收购进程大大加快,实际上已无悬念。

业内人士认为,中钢的成功收购并非一日之功。作为一家为钢铁行业提供系统集成 服务的大型国企 —— 中钢集团,早在 1988 年就与当地合作开发澳大利亚恰那铁矿,从而成为了第一个参与海外矿产资源项目的中国企业。中钢与 Midwest2005 年签署合资协议,共同进行 Weld Range 赤铁矿项目和 Koolanooka 磁铁矿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Midwest 是一家中小型铁矿石生产商,在澳大利亚中西部共有五处铁矿项目,其矿山探明储量 5 亿吨,预测远景储量可达 10 亿吨。

随着,国际铁矿石价格的节节攀升,中国钢企海外找矿渐成浪潮,但真正成功案例并不多。

宝钢、武钢、鞍钢、首钢、沙钢等中国钢企都在澳大利亚等产矿集中地投资矿石资源。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有色金属龙头企业中铝与美铝以 140 亿美元入股力拓。而沙钢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间接收购了澳大利亚一家铁矿 石公司,相关程序也在进行中。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一次大会上提到一件案例。一家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花重金收购了一座矿山,最后发现品位太低,如果算上到中方的运费,该矿山已经没有开发价值。该案例也提醒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更高更远的战略眼光,也需要打好 “ 小算盘 ” 。 (董文胜)

四名董事拟接受要约 中钢距控股 Midwest 一步之遥

2008 年 07 月 09 日 13:31:4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昨天,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 Midwest )又有四名董事表示,愿意将其所持共计 4.1% 的 Midwest 股份卖给中钢集团。此前,中钢集团已经持有 Midwest45.58% 的股份 , 加上四位董事拟出售的股份,中钢集团理论上已持有 Midwest49.68% 的股份。由于中钢的竞争对手 Murchison 已经撤回合并方案,中钢集团控 股 Midwest 已经没有太大悬念。

   四名董事拟出售 4.1% 股份

昨天, Midwest 发布公告称,公司的董事们正在积极地考虑在要约有效期内将手 中的股份出售给中钢集团。目前,有三名董事,包括 Jesse Taylor 、 Francis Ng 和 Steven Chong 计划将自己持有的股份和期权出售给中钢集团,他们三人共持有 2.52% 的股份,他们的决定是根据自己的考虑独立作出的。另一名董事 Stephen de Belle 通知公司,他确认接受中钢集团的要约,计划将自己持有的 3,368,681 股 Midwest 股票,即 1.58% 的股份出售给中钢集团。

这样,只有其余两位董事 , David Law (刘天成)和 Roger Tan 尚未决定是否接受中钢集团的要约,两位董事持有公司 13.1% 的股份。

昨天, Midwest 股价维持在 6.38 澳元,交易量达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最高,中钢集团继续在公开市场上以 6.38 澳元的价格收购股份。 5 月 30 日,中钢集团已经宣布取消要约收购的限制条件,所以在市场上当股价处于 6.38 澳元时买 入股票,这也加速了中钢集团增持 Midwest 股权的进程。 

    Midwest 建议股东接受要约

记者注意到,昨天早上, Midwest 公告称,由于 Murchison 撤回合并方案, Midwest 董事会推荐股东接受中钢集团要约收购。

具体建议分为两种:如果股东看重短期收益而且希望套现,那么它们应该接受中钢集团 的要约收购,或在市场上股价高于 6.38 澳元时出售手中的股票;如果股东是长期投资者,而且希望能够参与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可以考虑继续持有 Midwest 股票。如果股东作出第二种选择,他们应该考虑到 Midwest 的大股东持有公司大量股份,未来 Midwest 股票在市场的流动性会大大降 低。

Midwest 同时提醒股东, Midwest 公司和中钢集团在现有的 Weld Range 合资项目中拥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 Midwest 非常看重中钢集团的丰富经验、行业关系和在中国市场的广泛联系。有了中钢集团这家主要股东和伙 伴, Midwest 对继续开发中西部的项目非常有信心。(董文胜)

国企改革发展典型 : 中钢靠什么四年实现 " 八个再造 "

2008 年 06 月 22 日 07:50:35  来源: 人民日报

有一家集团公司,尽管不生产一吨钢,但却是钢铁企业离不开的合作伙伴。

几年来,它始终忠诚和坚守着自己的主业,不断创造出发展奇迹。

销售收入: 2003 年只有 130 亿元, 2004 年到 2007 年连续突破 200 亿元、 300 亿元、 600 亿元、 1200 亿元,相当于四年再造了八个集团。

盈利能力: 2003 年利润只有 2 亿元, 2004 年至 2006 年分别实现 6 亿元、 7 亿元、 8 亿元, 2007 年突破 30 亿元,四年增长了 14.45 倍。

这家企业就是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一家专门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 务,集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设备制造、专业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 “ 中钢能在四年实现再造八个,归根结底就是它能立足实际,以思想解放促体制改 革,专心致志做强做大了主业。 ” 中钢集团公司总裁黄天文告诉记者。

   所谓集团,既要 “ 集合 ” 起来,更要 “ 团结 ” 起来,把分散的 “ 珍珠 ” 擦亮串起来

“ 近些年来,钢铁生产利润可观,中钢完全有实力进入! ” 面对类似的很多诱惑,黄天 文很冷静:在群雄争食的竞争格局中贸然进入,代价太大。中钢的真正优势在于:在世界各地拥有矿产资源基地,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系统,在探矿、选矿、耐火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具备工程项目总承包和综合配套能力等。

“ 对这些看似杂乱的业务进行整合、提升,一种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 产后全方位服务的发展模式逐渐清晰。这种模式贯穿行业产业链上除钢铁生产以外的所有节点,打通钢铁生产上下游产业链,可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分散的 ‘ 珍珠 ’ 擦亮串起来。 ” 黄天文说。

中钢集团原名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下属很多企业、研究机构都有响当当的 “ 中 ” 字头,但对外形象分散,业务重叠严重。 2004 年,刚上任的黄天文首先对公司的标识和名称进行了统一,集团公司改名为 “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 ,英文为 SINOSTEEL ,摘掉了二级公司的 “ 中 ” 字头,子公司名前统一冠以 “ 中钢集团 ” 。

“ 卖钢笔的你就不要卖茶杯。 ” 这是黄天文经常说的一句话。中钢集团对专业进行 梳理后,把 “ 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 ” 锁定为集团的三大主业。对下属公司重新核定主营业务,每个公司都握有拳头产品和核心技术,并实行界限分明的专业化经营。

同时,集团加强了总部管控,对各职能部门进行合并重建,推行 “ 一个全面,三个集中 ” 的财务管理体系,即全面预算管理、集中资金管理、集中授信管理、集中会计核算。主业确定后的专业化经营,使集团内部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优化,实现了战略协同,整体优势凸现。

资本运营,夯实和拓宽实业化道路,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更是让链条的每一环节都坚不可摧

内部机制逐步理顺的同时,中钢着手在链条的内容上做文章。 “ 要成为钢铁生产企业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最佳供应商,必须走实业化道路,而这个实业化只有靠资本运营才能较快实现。 ” 黄天文说。

2004 年 10 月,中钢成立了联合重组委员会。

从 2005 年到 2007 年,中钢连续重组了 7 家企业,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戴着 “ 行业龙头 ” 的桂冠。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国内最大、品种最全的耐火材料生产厂家,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 ——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炭素制品企业 ……

黄天文告诉记者,炭素制品、耐火材料等均是钢铁生产企业的必备品,而我国这些产业,能耗高、污染重、竞争力弱。中钢通过资本运营,加速了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不但提高了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数据显示, 2007 年,重组的这 7 家企业实现利润 5.5 亿元,占中钢集团当期利润的 22.6% 。

“ 中钢的重组决非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大,它有几条原则不容动摇,如 ‘ 坚决服务、服从于主业 ’ , ‘ 资产良好、风险可控 ’ 等。只有恪守这些原则,才能避免陷入 ‘ 拉郎配 ’ 、 ‘ 大而弱 ’ 的尴尬境地。 ” 黄天文说。

一系列的资本运营,加上在矿业开采上的传统优势,中钢集团构架起中钢矿业、中钢炭素、中钢耐材、中钢铁合金、中钢装备制造五大实业板块。五大实业开拓了集团发展空间,产业链条不仅更为完整,而且每一节都坚不可摧。

走出国门,与国际同行对标竞技,用全球视野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再攀新高

“ 紧缺资源靠传统的贸易渠道终不牢靠。中钢集团有责任也有能力实现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突破。 ” 黄天文说。目前,中钢集团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设立了 23 家子公司和 2 个代表处,并在澳洲、南非、印度、欧洲、香港建成五大海外区域公司。

“ 在国际化道路上,只想着自己挣钱不行,只有秉持 ‘ 合作、友谊、双赢、发展 ’ 的理念,才能走好走远。 ” 黄天文给记者讲述了中钢集团投资澳大利亚几个铁矿的事。

恰那铁矿由中钢集团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合资开发,中钢负责销售。上世纪 90 年代后 期,国际铁矿砂价格走低,有些年份甚至低于恰那铁矿合资协议价。中钢集团要么失信毁约,要么赔钱履约。怎么办?中钢人选择了后者。从 1995 年至 2002 年,中钢集团为此损失了 3130 万澳元。经济上尽管损失了,但在合作伙伴眼里, “ 中钢 ” 两个字成为用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品牌。

在跨国经营中逐渐壮大的中钢集团,还承担起促进文化交流的社会责任。今年 4 月 9 日, “ 中钢 ·Sunsmart” 杯澳大利亚龙舟赛在珀斯举行,澳洲 17 支龙舟队参加了中国传统运动比赛 ……

“ 中钢的表现为中澳两国其他项目的合作提供了范例! ”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如此评价。

“ 中国企业要跻身国际先进企业行列,必须敢于与国际同行对标竞技,善于用全球视野整合资源。我们还要虚心学习,在基础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下大力气,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国内、海外销售收入各占一半,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 业集团。 ” 黄天文对中钢的发展信心满怀。(记者 原国锋)

中国中钢:争当世界一流的钢铁生产服务商

2008 年 06 月 22 日 08:34:28  来源: 新华网

中国中钢:争当世界 一流的钢铁生产服务商图为中钢集团为某钢铁企业提供的工程生产设备(资料照片)。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是一家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集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设备制造、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 不生产一吨钢铁,钢铁生产企业却离不开我们 ” 是中钢的独特定位; “ 到 2010 年前后进入世界 500 强 ” 是中钢宏伟的目标。 2003 年,中钢销售收入只有 130 亿元,而 2004 年到 2007 年,中钢开始连续突破 200 亿元、 300 亿元、 600 亿元、 1200 亿元整数关口,四年增长 867 %,相当于 4 年再造 了 8 个中钢。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樊曦)在北京中关村,有一座醒目的海蓝色双曲面摩天大厦,从它的顶层向北眺望,可以看到昔日的皇家园林 —— 颐和园。 “ 志存高远、视角独特 ” ,正是这座京西最高建筑缔造者赋予它的理念。

这座地标式建筑的缔造者就是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 一家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集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 、设备制造、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 不生产一吨钢铁,钢铁生产企业却离不开我们 ” 是中钢的独特定位; “ 到2010年前后进入世界500强 ” 是中钢宏伟的目标。

找准坐标:4年再造8个中钢

回顾中钢的历史,2004年至2007年是最让中钢人骄傲的4年:2003年,中钢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而2004年到2007年,中钢开始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600亿元、1200亿元整数关口,四年增长867%,相当于4年再造了8个中钢。

“ 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我们找准了自己的坐标。 ” 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说。

纵观中国的钢铁行业,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为许多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然而,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多年服务,有着丰富业界经验的中钢并不为之所动,因为与原有的生产企业相比,进入钢铁生产领域代价太大,亦非中钢所长。

明白 “ 什么都想做,就什么也做不强 ” 的黄天文,为中钢确定了独特的定位: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配套、系统集成服务,并明确提出 “ 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 ” 为集团三大主业。

短短4年,中钢已经完成了从单一的传统商贸型企业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战略转型。目前,中钢已经囊括了矿业、炭素、耐火材料、铁合金、机械设备制造五大产业。打通钢铁生产上下游产业链,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 中钢没有一家钢厂,不生产一吨钢,但我们为整个钢铁行业服务,所有的钢厂都离不开中钢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不仅目前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国际上也很难找到。 ” 黄天文骄傲地说。

并购重组:再破1500亿元大关

近10年来,德、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陆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增强。不少钢铁巨头加快海外扩张,力图将版图延伸到中国这样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钢铁企业面临被外资并购的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钢如何才能赢得生存发展空间呢?唯一的选择就是:战略整合。

2004 年开始,中钢先后对数十家子公司进行了处置调整,消化处理历史潜亏几十亿元,提高了集团的资产质量。2005年到2007年,中钢相继重组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业内知名的老牌国有企业,集团面向钢铁生产的现代产业服务功能大大增强。

中钢的重组并购不仅让自己做强做大,也让并购的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2007年,中钢收购的7家生产企业共实现利润5.5亿元,占中钢当期利润的22.6%。中钢集团战略整合的效应初步显现,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当年利润总额突破30亿元整数大关,4年间增长了1445%。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中钢 的排名也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60位。

面对成绩,中钢奋进的步伐没有停止。2008年1至5月,中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2.4亿元,同比增长78.5%。而对全年的成绩,中钢人有了新目标:力争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甚至2000亿元,利润达到30亿元到40亿元。

走出去:国内国外各分半边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钢集团就 “ 走出去 ” 开发矿产资源,成为中国最早迈出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大型企业之一。澳大利亚的恰那铁矿 —— 迄今为止中澳两国最大的 工业合营项目之一 —— 就是中钢国际化经营的最好证明。自投产以来,铁矿已成功运行17年,累计生产了超过1.5亿吨的铁矿石,全部通过中钢销往中国。

中钢不仅着眼自身的发展,更注重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瓶颈,特别是铁、铬、锰、镍等经济发展战略资源的短缺尤为严重。为此,中钢充分利用自身矿业开发的优势,在过去3年通过合资建设、参股或控股等方式,进一步壮大了矿业板块实力。他们与澳 大利亚MIDWEST公司合资开发澳大利亚中西部铁矿,占股比例达到50%,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澳大利亚投资占50%股权比例的项目。中钢澳大利亚公司更为当地创造了数千个就业机会,一年就累计上缴各类税收9250万澳元。

此外,中钢还投资入股世界最大的铬矿生产商南非萨曼可铬业公司和津巴布韦最大的铬矿企业津巴布韦矿冶公司,加之上世纪合资开发的南非ASA铬矿,中钢控制的铬矿资源近2亿吨,是国内铬矿储量的近20倍,为我国不锈钢和高端钢铁产品制造产业储备了丰富的原料。

目前,中钢已在海外设立了23家子公司和2个代表处,加上在国内内蒙古、安徽、山东等地建设的铁、铬、镍、钼、铀矿资源基地,其矿产资源控制总量已达10亿吨以上。

在中钢的总销售收入中,国内、海外市场分别占40%和60%。致力于国际化经营的中钢已经定下目标,力争用几年时间实现国内、海外销售收入各占一半的局面,真正成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展业务的世界一流的钢铁生产服务商。

中钢突破澳洲 “ 资源民族主义 ”

新华网 ( 2008-06-18 09:36:48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晓洁发自北京 在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资本日益警觉的今天,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钢)对澳洲铁矿石生产商中西部公司的收购拉锯战注定引人注目。已持有中西部 43.62% 股权的中钢,只需于 7 月 18 日前将中西部股份再增持至 50.1% ,便大功告成。
分析人士认为,中钢成功收购志在必得,之后或许还将设定新收购目标 —— 这令澳大利亚的 “ 资源民族主义 ” 大跌眼镜。

一波三折,胜利在望

其实,中钢收购中西部历程极不平坦。
今年 3 月 14 日,中钢正式对中西部提出以每股 5.6 澳元价格全盘收购的要约,当时中钢 已持有中西部 19.89 %股份。但中西部认为价格低, 4 月 29 日中钢将报价提高到每股 6.38 澳元才得到对方董事会的认可。本来只需到 6 月 5 日,中钢按此 价买入股份便可万事大吉,不料 5 月 26 日,澳洲另一家铁矿石生产商默奇森金属有限公司突然提出与中西部合并的方案,新方案对中西部估价为每股 7.17 澳 元。
中钢随后让步,将有条件收购变为无条件收购,愿以 6.38 澳元购进任何数量的股份。这招见效。到 6 月 13 日,经 4 次增持,中钢持有的 中西部股份增至 43.62% 。然而,中西部又发布公告,希望中钢支持其与默奇森合并,并建议股东暂不出售股份。目前,默奇森持有中西部不到 20% 的股份。
6 月 10 日,中钢理直气壮地声明,自己是中西部最大股东,中西部与默奇森的合并必须取得中钢同意,暗示不再加价。一位接近中钢的证券分析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 中钢铁心要收购中西部,因为在澳洲找到相对成熟的铁矿项目很难。中西部就是在玩价格战,澳矿年度谈判还没结束,对他们要价有利。 ”

连对手一起买下来

中钢与中西部在 2005 年结缘,当年 10 月共同成立了合资管理公司,负责勘探澳洲两处铁矿。中钢对默奇森也不陌生,据《财经》杂志透露,收购中西部的 “ 灵感 ” 正为默奇森所激发。去年 10 月,默奇森提出收购中西部,收购金额约为 7.48 亿澳元。中钢为避免与中西部的合资项目落入他人之手,才相应提出收购要约。
中西部与默奇森之间确实存在合力。二者项目都位于尤冈省,中西部还租用默奇森的土地,双方合并还可共享基础设施。合并后的公司,将形成一股对抗矿业巨头 —— 必和必拓公司的强大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 “ 中钢也可暂时旁观,等待时机收购合并后的企业。 ” 高盛分析师斯蒂芬 · 格兰斯坦在研究报告中表示。但据接近中钢的国内观察家称,目前中钢最期待的结果,仍是希望默奇森暂时退却,自己成功收购中西部公司。

“ 资源民族主义 ” 失声

中钢只遇到纯商业阻碍;而中国其他对澳矿提出收购的企业却遇到政治难题。今年 2 月,中铝收购力拓 9% 股份后,澳洲政府发布了旨在规范外国投资的 6 项准则。当地报纸《澳大利亚人》报道,在澳政府机构的压力下,目前至少有 10 家中国公司撤回了收购申请。
访问北京的澳大利亚财长韦恩 · 斯旺 6 月 10 日曾解释说,澳大利亚非常欢迎外国对其矿业部门投资,最近来自中国大陆的几起投资审查之所以被拖延,是因项目太多: “ 去年 6 月到今年 6 月,中国对澳直接投资规模将超过 300 亿澳元,而在过去两个财政年,投资总额不过 100 亿。 ” 但斯旺在会见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时 强调,希望中国企业来澳投资只参股,不控制企业。
“ 澳大利亚资源民族主义正在兴起。 ” 澳大利亚独立智囊团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高级分析师马克 · 瑟尔韦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 在澳大利亚,这样的情绪与委内瑞拉与俄罗斯相比微弱很多,但人们还是会担心本国资源未来掌握在谁手里。 ”
但瑟尔韦尔认为,澳洲对中国投资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 “ 去怨恨让你富起来的人并不容易 ” 。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