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第二节)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18-08-2008

  • 认真有效地进行国际储备管理 , 是保证国际储备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本条件之一。
  • 国际储备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方面,与货币政策、外汇政策、金融政策联系紧密。
  • 进行国际储备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有限的国际储备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即国际资产的规模水平、存放形式与此国别、使用与变动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长久持续的增长。
  • 一国国际储备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事项,但最重要的是国际储备规模与结构两方面的管理:从战略角度看,国际储备管理主要是如何确定最适度储备规模问题;从具体管理的角度看,国际储备的管理主要是在规模适度的前提下,如何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安排好储备资产的结构问题

一、国家储备的规模管理

(一) 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意义

国际储备规模管理就是通过有关管理规定和营运安排,使一国的国际储备数量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国际储备对于一国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的稳定,对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但并非持有的国际储备越多越好。国际储备作用的发挥是以其储备的规模本身适度为基础的。适度的国际储备规模,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定的,是有客观标准的。适度的国际储备规模,是既能满足国家经济增长和对外支付的需要,又不因储备过多形成积压浪费合理的储备规模。控制国际储备的数量,保持适度的储备规模,对于发挥国际储备的作用,提高国际储备管理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有利于保持储备货币币值稳定、汇率稳定。

第三、有利于一国国内经济均衡发展。

第四、有利于维护国家对外清偿能力。

第五、有利于获取外汇收益。

(二)影响国际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

影响一国国际储备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1 、一国对外贸易状况。

包括该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贸易条件和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潜力等状况。对外贸易规模越大,它在国了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的潜力越大,就需要越多的国际储备。

所以,一个对外开放程度较强和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需要的国际储备规模自然较大;相反,则需要较小规模的国际储备。

一个在贸易条件上处于不利地位而其出口商品又缺乏竞争能力的国家,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相反,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

对外贸易状况之所以是一国国际储备规模的首要因素。在于贸易收支往往是其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而国际储备的最基本作用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2 、汇率制度和外汇政策。

实行什么样的汇率制度或货币体系,对国际储备的规模有一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浮动汇率对储备的需求比固定汇率要小些。因为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可随市场供求自由波动而减少对国际收支的冲击,各国不必保有更多的国际储备来承担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义务。

但需要指出的是,汇率制度对储备的需求是不稳定的。

由于浮动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不很明显,各国经常出现大量国际收支逆差,因而对储备的需求量依然很大。

一国实行稳定汇率的外汇政策,需要的国际储备就比实行自由淝动汇率政策要多。因为稳定的汇率往往需要一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才能实现,而干预外汇市场是需要有一定的国际储备的。

3 、货币地位。

这是指一国货币是否处于储备货币而言的。(有没国家以其货币作为储备货币)一国货币如果处于储备货币地位,它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不需要较多的储备;相反,则需要较多的储备。这也是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国际储备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外汇管制的程度。

在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的条件下,汇率、进口用汇和资本流动将受到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和利用居民的私有外汇,有能力控制进口,所需国际储备就少;相反,如果外汇管制较松弛,则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

5 、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一国的储备往往以存款的方式存放在外国银行。将获取的储备存放在国外,会导致一定的成本。举例来说,若动用储备进口物资所带来的国民经济增长和投资收益率高于国外存款的利息收益率,其差额就构成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再如,持有储备而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升,也构成持有储备的一种成本。因此,持有储备的相对(机会)成本越高,则储备的保有量就应越低。

6 、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为国家、企业与部门、个人提供方便的资产包括外汇资产调整或置换的场所与时机并能对物价、利率、汇率等经济信息形成较为真实的信号,便于国家、企业或部门、个人作出正确的投资或交易决策,因此,金融市场越发达,政府保有的国际储备可相应减少。反之,金融市场越落后,调节国际收支对政府自有储备的依赖就越大。

7 、一国的国际信誉。

如果一国获得国际信贷的信誉较高,有较强的对外筹措应急资金的能力。其所需国际储备量就可少些,因为依靠对外借款也能弥补对外收支差额;相反,则需要罚多的国际储备。

8 、各国的合作协调程度。

如果各国在经济、金融领域里的协调和合作较好,需要国际储备就少,反之则多。因为各国能联合干预国际经济、金融事务,那第无论是国际收支问题还是外汇汇率问题,都比较解决。先前的欧洲共同体就是一个例子。

此外,一国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外债的规模,特别是还本付息额度,都是影响储备需求量的因素,在确定最适国际储备量的时候,都要适当加以考虑。

(三)适度国际储备规模的确定

1 、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的确定

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2 、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的常用方法

( 1 ) GDP 的确 10% 。

( 2 )三个月的进口货价法。

( 3 )不少于该国外债额的 3/10 。

( 4 )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出额。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利润汇出比例通常为外商直接投资余额的 1-=15% 。

总之,国际储备基本上同物资储备一样,是国际收支的一种缓冲器。国际储备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一国政府在国内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上有更大的活动余地;另一方面持有国际储备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持有过多的国际储备,就等于把相应的财富闲置或让渡给别人使用。因而,有效的国际储备规模管理应是在保证支付的产前提下,保持适度规模,使持有储备资产所付出的代价尽可能减少。

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 一 )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含义

所谓国际储备结构管理,是指一国如何最佳地分布国际储备资产,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净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种形式主义的持有量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和处理好四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的关系问题。由于当今世界国际储备外汇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外汇储备几乎成为国际储备的唯一形式,因此,我们以下所论的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主要是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二)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意义

所谓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是指对外汇储备中的币种构成,各种形式的储备货币占储备总额的比重,整个储备资产的保值与作用发挥等方面所作的有关规定和营运安排。实施外江储备结构管理,对于保证外汇储备资产币种构成合理、安全保值、及时兑现以及获取收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 保证储备货币构成合理。

第二、 使外汇储备资产安全保值。

第三、 保证外汇储备资产及时兑现。

第四、 可以使外汇储备资产获取收益。

总之,实施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必须坚持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保值性、盈利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储备资产多样化、风险分散化、分布合理化,充分发挥国际储备资产的作用。

(三)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及其优化

一国外汇储备中的储备币种的选择、储备货币之间的比例确定及其结构优化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 储备货币币别与本国对外贸易结构所需币别大体一致。

第二、 储备货币币别与本国对外投资和外债还本付息的币别大体一致。

第三、 储备货币币别与外汇市场上储备货币的汇率与利率走势需求的币种大体一致。

第四、 储备货币币别要满足本国汇率政策执行和干预市场的需要。

第五、 储备货币的币种选择,要考虑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金融状况,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衡量一国外汇储备中某种货币的比例是否适当,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或标准。这就要求当局必须根据本世纪经济政策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变化多端的外汇市场上,运用多种手段和工具,适时调整外汇储备中各种储备货币的比例,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获取盈利。

(四) 外汇储备资产及其优化

所谓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是指外币现金、外币存款、外币短期证券和外币长期证券等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地位。

一国持有储备资产的主要意图是应付对外支付的需要,而谋求储备资产的增值只能是第二位的。因此,在考虑外汇储备资产合理分布时,要特别重视其在变现的能力因素。在确保储备资产能够充分满足国家对外支付的基础上,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并确定各等级的合理比例。一般可以分为三等级:

1、 一线或一级储备。主要是一国经常对外支付所需的外汇储备,这部分储备资产必须保持高度的流动性,随时可以变现使用。这类储备的形式应为现金、活期存款、短期存款、短期债券、商业票据等。这类储备的数量占有相当的比例,显然,一线储备的盈利较低,风险性较小。

2、 二线或二级储备。主要作为补充性的流动资产,用于一国在发生临时性或突发性事件时对外支付的保证。由于二线储备是用于不虞之需,因此对其管理可以盈利为主,主要应投资于中级国库券、债券等工具上。

3、 三线或三级储备。主要用于长期投资部分的储备资产,包括各种形式具有较高收益的长期有价证券。三线储备资产的流动性差,风险相对也要高些,但其收益性较好,可以弥补一线储备资产的收益不足。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对比分析

(一)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

1 、发达国家外汇储备规模管理

与全球国际储备结构变化相似,发达国家的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趋于下降,但是,相比之下,其变化幅度要小些,强发达国家的黄工储备占比从 1990 年的 34 。 22% 降到 2001 年的 19 。 92% ,下降了 14 个百分点,而全球黄金储备占比同期则下降了约 18 个百分点。

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上升幅度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 1990 年的 59 。 81% 到 2001 年的 72 , 66% ,上升了大约 13 个百分点,而全球外汇储备占比同期上升了 19 个百分点。

但是,发达国家持有的国际储备在全球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1990 年发达国家持有的国际储备占全球总储备的 71% , 2001 年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45% ,具体到明细项目,黄金储备和在 IMF 头寸所占份额变化不大, SDRs 和外汇储备所占份额大幅度下降,由于 SDRs 在国际储备中所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导致发达国家国际储备总体份额大幅下降的主要是外汇储备。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储备份额在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其同期进口分额却相对稳定,使得发达国家的储备 / 进口比例也在不断下降,目前已经低于传统的 30% 标准。

2 、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各币种结构管理

发达国家与的外汇储备币种的变化趋势大同小异,大册表现在各币种变动方向一致,区别仅在于幅度的大小。与全球水平相比,美元在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中的地位得到加强,从 1991 年历史最低水平一直上升到 2001 年的 74 。 5% ,比全球 63 。 3% 高 6 个多百分点。马克和日元尽管总的趋势在下降,但相对全球而言在发达国家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英镑由相反,虽然稳中趋升,在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中的重要程度却减弱了, 2001 年的 1 。 8% 为全球水平的一半不到。欧元启动后,马克的地位被欧元所取代。

3 、发达国家外汇储备管理模式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除日本外,其余发达国家外汇储备金额、相对份额、储备 / 进口比例等都比较低,与传统的标准相差较大,而又没有因为储备不足影响经济发展。这种以少取胜的发达国家外汇储备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和发达国家自身具备的一些优势有关。

其一、发达国家的货币都是外汇储备关键货币。由于本国货币是国际通用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发达国家不仅可以获得铸币税,而且可以用本国货币便利地换取外汇。因此,发展中国家大量持有的用本国稀缺资源换来的外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只是货币发行问题,可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需要加以控制,根本不用担心外汇储备过低,大不了本国货币贬值,受损的还是那些将其货币当作外汇储备持有的国家和地区。除了少数情况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都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也就享受不到发达国家货币那样的特权,甚至为了维护本国 / 地区货币的生存,不得不和货币替代做斗争,在用市场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时当然离不了外汇储备。

其二、发达国家的国际清偿能力强。我们知道外汇储备只是国际清偿能力的一种,由于发达国家有经济实力作保证,其国际融资能力很强,能够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迅速筹集巨额应付突变事件。持有外汇储备的最主要突发性、临时生外来冲击,发展中国家持有较高的外汇储备理由就在此。

其三、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都是浮动汇率。发达国家持有外汇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干预外汇市场,这种自由浮动汇率所需干预的储备较少。在本币汇率升值较大时干预较多,此时,抛出本币买入外汇。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浮动多为有管制的浮动,甚至是固定汇率。发展中国家缺乏保值工具,汇率较容易受国际投机才恶意攻击,动用储备保护的可能性较大,所需储备也较多。

其四、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完善。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非常完善,系统性风险低,有成熟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保值工具,成为国际性的金融市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储备都存放在这里,流动性很强,有利于发达国家在突发事件期间迅速筹集必要的外汇资金。与引相应,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储备总时很高,由于本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只能存放在发达国家和本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突发事件出现时可用储备却不多,反而满足不了应急需求。发展中国家和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就是很好的例证。

其五,发达国家的民众外汇资产富裕。虽然发达国家的官方外汇资产显得“欠发达”,但其国民外汇资产却很多。由于其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高度融合,发达国家的民众可在国内购买到各种外汇资产,而且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开支企业是跨国公司,富可敌国,自身可以实现外汇资产负债平衡,无须政府帮助,可以说发达国家实际上是“藏汇于民”。相反,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外汇资产很少,国际储备要满足国计民生方方面面的需求,从此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储备显得有些勉强。

(二)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

1 、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规模管理

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 ( 非黄金 ) ,从 1994 年起,占了其全部外汇的 90% 以上,其他三种储备形式微乎其微。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占了全球外汇储备的大头,自 1993 年突破了 50% 之后,其上升势头一直未减,截止 2001 年,已增加到 61.8% ,处于压倒性多数地位,和其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有些不大相符,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外汇是稀缺资源,外汇作为国内投资品比用作储备收益更大。因此,发展中国家的高储备与其基本状况存在某种背离,容易对人们的认识产生误导。

根据 IMF 资料我们发现,发展中国家的高储备后面稳藏着高负债,因为净债务发展中国家的储备占了整个发展中国家储备的 80% 左右。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债务国,其外汇储备有一部分是靠外债积累起来的,因而这种高储备需要打折扣,正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无债务问题的净债务发展中国家储备又占了净债务发展中国家储备的绝大多数,自 1993 年起也成为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绝对多数,这主要归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发生的债务危机,危机发生后, 国际资本市场调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别风险。为了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级别,稳定国际债权人的信心,没有发生债务危机的发展中国家便增加储备持有量,导致发展中国家储备水平整体提高,造成发展中国家高储备的原因除了外债流入、信心因素外,弥补经常项目赤字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竞争激烈,波动较大,因此发展中国家储备 / 进口比例较高,平均都超过 40% ,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2 、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结构管理

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也有自己的特点,相比而言,美元尽管处于首要地位,但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明显增强,而是保持基本稳定,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英镑更加稳定,而且比例也较高,其在发展中国家储备中的占比是同期发达国家的两倍以多。日元和马克的占比略低些,瑞士法郎与荷兰质则相反,法国法郎差别不大,其他货币的地位得到加强,占比一直上升。尽管 ECU 根本没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但欧元的面世却很受欢迎,不仅高于发达国家的同期占比,而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3 、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难题

从前面分析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备低的成因里,我们不难得到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高的原因,这里不再赘述。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管理中还暴露出了一些难题,主要有:

其一,受外债影响比较大。除了极少数没有外债的国家 / 地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有外债,不仅外债规模对外汇储备规模有影响,而且外债结构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也有影响,甚至外债债权人的信心对外汇储备持有也有影响。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要考虑外债问题,没有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也要考虑债务问题。本来举借外债是为了增加本国投资,结果反而为之将宝贵的资源用于积累收益较低的储备,无形中增加了外债的成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确实两难。

其二,币种结构比较分散。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币种集中于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储备则相对比较分散,这样固然可以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但也增加了管理难度,而且有些币种的市场比较狭小流动性不强,尽管收益高,但风险也大,不符合持有储备的初衷。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者如何协调是一个现实的难题。

其三,多种目标交织。虽然发达国家持有储备的目的是应付突发性事件、干预外汇市场、维护国家利益,但主要侧重于干预外汇市场。发展中国家则不然,弥补国际收支失衡、干预外汇市场、保值增值、偿还外债、保证信心等等,外汇储备政策要实现若干目标,根据政策配合论的“丁伯根法则”:要想实现一个给定的目标,必须要有一个有效工具;要想实现多个目标,必须至少要有相同数量的有效工具。如果目标多于工具,至少有一个目标不能实现。因此,单凭外汇储备政策显然无法实现上面若干目标。

第四,国际储备过于集中在外汇储备上。无论从整体还是从个体上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储备都集中在外汇储备上,其他储备方式微乎其微,而发达国家则不是,黄金储备和在 IMF 的头寸都占有一席之地。在 IMF ,发达国家多为债权人,持有的 IMF 资产多,发展中国家为债务人,持有的相关资产少,因此发达国家持有较多 IMF 头寸情有可原。黄金作为传统的储备资产,甚至具有战备价值,理应在发展中国家的储备结构中有适当的地位。虽然黄金的储存和保管需要成本,但也不可因噎废食。

综上分析,我们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规模和币种结构的各自特点、成因以及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难题有了全面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发达国家保持低储备的有些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的外汇储备正在以较快速度增长,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