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贸易体系不能没有中国
信息来自:FT中文网 · 作者: · 日期:17-12-2011

2011年12月13日     作者:国际贸易问题专家 阿迪特亚•马图 , 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各国贸易部长下周将在瑞士日内瓦出席世界贸易组织(WTO)部长级会议,届时他们都将肩负着各自老板下达的一系列指令。

上月在法国戛纳,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承认多哈回合谈判(Doha Round)目前的方式无法获得成功,而世界必须应对多边贸易体系面临的更广泛的挑战。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面对中国的崛起。而在我们看来,各国部长需要为新的“中国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作好准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到2020年中国贸易总额将接近美国的1.5倍。中国必将成为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大国。这一点本身并不应该成为担忧的理由,因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都高度依赖于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维护开放的贸易体系,符合中国政府的利益。

但过去几年,贸易领域争议最大的问题都涉及中国,例如汇率估值过低造成的所谓“以邻为壑”效应,以及政府实体有欠透明的采购和投资行为。确保这些问题在不损害开放贸易体系的前提下得到解决,符合各国领导人的利益。而把中国更稳固地笼络在多边体系里,则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感到失望,因此转而寻求地区性的途径,以重新激活贸易自由化进程。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上月巡访亚洲时所宣扬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就是近来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例子。TPP或许能够帮助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边界,然而其范围较为狭窄,只包括了有限的几个国家,而且将中国排除在外。这样的TPP,就像是缺少了丹麦王子的《哈姆雷特》(Hamlet)。更糟糕的是,它可能会刺激中国开始实行地区主义的战略。不妨设想,假如中国实施报复,谈判建立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却不包含美国。这样下去,最终会造成一战和二战之间那种分裂和愚蠢的局面。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要参与多边贸易伙伴关系的规则制定过程,为什么要把欧洲、巴西和印度等大型经济体拒之门外呢?中国拥有很大的经济规模、具有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因而在谈判中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如果这就是中国崛起的问题所在,那么多边程序就能让谈判的另一方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如果范围更广的一些国家之间达成了共识,那么在存在冲突的议题上,中国接受约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采取地区性和歧视性的解决方案更没有道理。要想解决防止中国脱离多边贸易体系这一难题——同时通过加大贸易自由化,为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增加一些动力——可以采取新的综合性多边计划。这种计划应预见到多哈回合谈判没有预见到的东西——各贸易大国不断变化的利益和关切。新的计划还将为创建互惠的自由化机制扫清道路——你对我开放市场,我也对你开放市场。贸易体系以往取得的一些成功,都是以此为基石。

要实现这种互惠的局面,必须把更多问题提到议程之上。中国政府的汇率政策,以及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滋生出的保护主义和歧视性政策,仍令中国的贸易伙伴们感到担心。确保自己出口的商品不会受到反倾销和其它贸易方面的限制,这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利益所在。而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商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及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是所有人的利益所在。

在一个关键的方面,任何新计划都必须区别于以往:过去,西方国家一直是各种贸易谈判背后的推手。而如今,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大国必须起到带头作用,推动多边自由化谈判取得进一步进展。

目前,经济权力正在向着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转移。但这些获得权力的国家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以维护这种曾维系其增长动力的开放体系。这既是因为得到就必须付出,也是因为维持这一体系,同样符合这些国家的自身利益。

本文作者阿迪特亚•马图(Aaditya Matto)是世界银行研究主管,阿文德•萨博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译者/何黎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