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球,要向前看,不要向钱看来源
信息来自:法国欧洲时报 · 作者: · 日期:16-12-2009

2009-12-11  
【欧洲时报网】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向有“北欧童话之都”之誉,但眼下当地笼罩的不是安徒生笔下的浪漫,而是一种“最后救赎”的焦虑。

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192个缔约国代表,正在当地商讨2012年至2020年全球减排协议。如果本次会议无法达成关键协议,那么随着《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时效(2012年)一过,全球遏制气候变暖的行动将失范,陷入混乱。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此时此刻,人类面对已不堪重负的全球气候,如何抉择,用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笔下那位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说出的经典警句来形容,是多么妥帖。

显然,生存是一个优先选项——就在会议开幕前,碳排放大国和“钉子户”们竞相宣布了各自的减排目标,各国政要也用亲临现场这种形式来表达对环保的重视。迅速增加的谈判诚意,使各国讨论碳排放的重点跨过了“减不减”,进入了“怎么减”议题。

但让人失望的是,四天过去了,与会者向外界传递的最主要信号还是分歧,各国仍玩着“点手指游戏(finger-pointinggame)”,互相谴责别人不作为,“你不动,我就不动”。尽管两周的会期还有不少时日,但这种局面难免让人想起多哈回合贸易多边谈判僵局,担忧“最后救赎”机会被浪费。

细作分析,气候多边谈判与多哈贸易谈判还真有很多相似处,比如,谈判者都分割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分歧焦点都在于发达国家的责任(一个是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及对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援助,一个是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问题)。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西方国家过去200年的排放透支了地球环境,造成了今日全球气候危机。即便在今天,占世界人口约22%的发达国家仍消耗着全球70%以上的能源,排放50%以上的温室气体。因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才都要求发达国家偿还历史债务,出钱“维修”地球。

问题是,减排量关系到国家利益,发达国家无法不担心:更严格的碳排放限制会否让自己丧失竞争力?加之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依然挥之不散,他们更怀疑受援国可能把本该用于减少碳排放的资金挪去恢复经济。或许,欧盟动摇此前“别人不干,我也干”的立场,谈及资金越来越“带有前提条件”,强调所有国家都要出钱、都要承担义务,正在于此。

连自诩为应对气候变化“旗手”的欧盟都在改弦更张,就更不用谈一向拒绝被排放限额缚住手脚的美国及其追随者了。他们提出的起点和标准不一的减排目标,相信足以让专业人士陷入迷惑,但其归根结底在于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

不过,与贸易谈判不同,气候谈判讨论的是一个影响地球和人类生存的公共产品问题,其道德制高点远胜前者,也更为紧迫——在各国政客们争争吵吵、无休止推诿中,气候恶化不会因为人类未采取切实行动而收敛,而人类由此付出的补救成本只会更趋高昂——按国际能源机构所说,如把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以下为目标,每推迟一年向所需的轨迹靠拢,就会使全球10.5万亿美元的估计成本再增加5000亿美元。

在人类与气候变化的赛跑中,失败的代价就是地球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因而即便跑赢了不会带来鲜花和桂冠,管理人类活动的各国政府也应为人类的长远福祉抛开短期的国家利益,不再向钱看,而是向前看,行动起来。

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此次不再纠结于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各自公布了令人鼓舞的减排目标。这种自主的行为和自愿的承诺,无疑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让步,是一种向前看的行动,也为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注入了灵活性。

时间不等人,发达国家也需要早日拿出大智慧,否则不能尽快达成“双赢”的减排共识,只能继续害人害己。

(编辑:五月)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