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打造城市丛林
信息来自:经济参考报 · 作者:唐昀 · 日期:14-09-2011

2011-09-09

    今年9月4日新加坡举办了国际风筝节。新华社记者 陈济朋/摄

    8月29日,在新加坡,为“月圆河畔庆中秋”活动点亮的花灯映照新加坡河面。新华社发 (邓智炜/摄)

    资料照片

    新加坡素有“花园城市”的美名。过去25年,新加坡人口翻了近一番,达到500多万人;同期绿化面积,包括公园和屋顶植被,增长了近半个国土。最近,新加坡又宣布一个“绿色路线图”,要在未来10年里,把“花园城市”打造成“城市花园”。这将成为这个国家新的名片,吸引更多高级人才来此安家落户。

  转型“城市花园”

  “‘花园城市’和‘城市花园’听起来似乎没有多大区别,”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局长潘洪云(音译)说,“不过,两者区别有点类似于说‘我家有座花园’和‘我家坐落在花园里’。它意味着我们的城市将浸渍在绿色之中,多样性生物无所不在,包括野生动物。”
  如今,越来越多城市正在觉醒,它们不再是“血汗工厂”,而是努力变得更加宜居。新加坡因秩序和高效而蜚声世界,但在今天,国际竞争力已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力,也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吸引电脑、生物技术及其它新技术产业中所谓“知识型工人”,一座城市必须在工作、娱乐、生活以及养家等各方面具有吸引力。
  对此,新加坡未雨绸缪。“我们的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以‘知识型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吸引大批人才,他们希望在一座伟大的城市里安居乐业,”彭先生说,“城市不应仅仅满足于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而且要讲究宜居,让人们有一种居住在伟大城市里的兴奋感,而生物多样性就是这种兴奋感的一部分。”
  据联合国资料显示,2008年全世界城市人口超过一半,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上升到70%。新加坡在2010年美世生活质量调查“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第28位,“生态城市”排名第22位。在英国周刊《经济学家》列出的“世界最宜居城市”排行榜上,它与旧金山并列第51位,在亚洲仅次于大阪、东京和香港,名列第4。

  增添“野生”元素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这个新独立的国家就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加快实现城市化的同时,大刀阔斧地推进“绿色城市”建设,赢得世界美誉。当局不仅建造了数以千计的公屋楼群,而且在从机场到市中心的迎宾大道两旁栽种树木和灌木丛。当时,政府意在吸引外国投资,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当外国投资者来到这个国家,看到精心栽种的树木和绿树成荫的公园,会觉得它拥有良好的管理能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全稳定。
  近年来,随着经济政策重点向日新月异的创造性产业和服务业转移,新加坡面临吸引人才的新压力。尤其是亚洲许多公司缺乏高技能人才,因此为国际公司及其雇员提供更绿色的工作环境成为一大卖点。
  彭先生说:“坦率而言,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强烈意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主要集中在种植植物上,效果相当不错。不过现在,我们觉得城市需要互动,要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感到兴奋,因此我们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加入野生元素。”
  过去10年来,新加坡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努力已开始呈现积极效果。国家公园局数据显示,大约500种新的动植物物种,例如绿树蜗牛、长腿蝇等,或被重新发现,或被首次发现,包括科学界认定100个新物种。最新成功故事之一是重新引入东方冠斑犀鸟——这种鸟已从16年前“仅此一对”增加到现在的160只。国家公园局希望发起更多野生动物项目,引进或增加猫猴(一种飞狐猴)和新加坡本地的黑脊叶猴等大批物种。

  打造海湾花园

  在投资10亿新加坡元(约8.29亿美元)打造的海湾花园项目中,生物多样性将扮演重要角色。占地101公顷的一期工程——湾南花园,定于明年6月对公众开放。虽然没有人工引进野生动物的计划,但国家公园局希望一些新近得到挽救的濒危物种,包括犀鸟、翠鸟和稀有蜻蜓等,能在此安家。
  城市重建局副局长林英伟(音译)负责新加坡土地使用的分配,他相信海湾花园项目不但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而且能提高周边开发项目的美学及经济价值,“类似于纽约的中央公园和伦敦的海德公园”。
  “从经济角度讲,各领域研究人员都强烈支持这种观点,即设计精美的绿色空间会令周围场地增值15%到20%,”英国景观设计公司Grant Associates的安德鲁·格兰特说。该公司承接了湾南花园项目的设计工作。
  湾南花园包括两个巨型温室,它们将成为新加坡新的标志性建筑。占地1.2公顷的“花馆”将复制地中海气候,包括一个半荒漠亚热带环境;占地0.8公顷的“云林”温室则模拟热带山区海拔1000米到3500米处的湿凉气候。
  目前,新加坡已将10%的国土面积留作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未来10到15年里,政府还将进一步增加公园面积,从现在的3300公顷扩大到4200公顷。
  不过,在绿化方面,新加坡也许要改变长期以来对“井然有序”的执著追求。“我们发现,目前路边栽种的树木品种单调、整齐划一,看上去挺好,但对于绕飞其间的鸟儿来说并不好,它们不喜欢这样,”彭先生说。

  [相关链接]

  全球行动保护生物多样化

  去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化公约》会议在日本名古屋召开。会议批准了未来10年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战略规划。规划共有20项宏伟目标,包括将自然栖息地(包括森林)的损失减少一半,可行的地方应减少到接近零;恢复至少15%正在恶化的地区;将受保护的土地面积从现在的13%提高到17%;受保护的海域面积从1%提高到10%。
  “指导这部新规划的是2010年5月秘书处发布的有关世界生物多样性现状报告中提到的警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总干事艾哈迈德·迪耶格拉夫博士说。报告警告道,目前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自然消亡速度高1000倍。
  名古屋大会还批准了一个新工具来帮助估评各城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成效,即“城市物种多样性指数”。“这是地方政府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第一次建立伙伴关系,”迪耶格拉夫博士说,“地方政府的参与是实现2020年新目标的关键。”
  新加坡驻联合国官员提出并协助开发了这一指数,目前世界上已有28个城市开始使用这个指数。这些城市包括名古屋、伦敦、蒙特利尔、布鲁塞尔以及巴西的库里提巴。
  迪耶格拉夫博士说,一份关于全球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的报告正在起草之中,将于2012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城市高峰会议上提交。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