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峰值年为2025年前后
信息来自:一财网 · 作者:章轲 · 日期:11-11-2013

 2013-11-04

11月4日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下称“绿皮书”)预计,中国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约为85.6亿吨。

绿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组织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共同担任绿皮书主编。

这是中国官方和最高学术研究机构首次公开表述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确切年份。此前,多家研究机构曾预计中国碳排放峰值年份为2030年前后,更多的研究机构则表示“无法确定”。

“中国的经济结构将在2020年之前发生重大变化。”绿皮书分析称,绝大部分高耗能工业产品产量在2020年之前达到生产峰值,之后开始下降。

绿皮书称,目前,我国的钢铁、建材以及有色金属、化工产量已经能够满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从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机场、道路、铁道、大坝等看,目前基本已经处于顶峰。

“如果继续扩展,中国人均建筑面积很快超过欧洲、日本平均水平,在2030-2040年会接近美国,但这对中国这么庞大人口和有限土地面积的国家是不可想象的。”绿皮书说。

绿皮书分析,上述几个高耗能工业部门和相关行业消耗了中国过去10年新增能源的70%,如果这些部门不再增长,同时考虑其能源效率提高,未来几年内这些部门的能源消费很有可能开始下降,中国能耗上升的一个很大的驱动力就消失了。

绿皮书说,从政策环境上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有了很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导向。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40%-45%的国内行动目标。

“中国可以做得更好。”绿皮书分析,一方面需要在今后两个五年计划内继续推行现有节能、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政策,并努力推进低碳发展,提倡低碳交通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碳金融、碳市场等国际合作,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

绝大部分的碳排放发生在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低碳城市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旧有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着力点。

“不容乐观的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高碳锁定已经逐渐形成。”王伟光说,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是典型的粗放外延模式。王伟光认为,未来,城乡一体走低碳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郑国光在绿皮书发布会上也表示,北方暴雨、南方干旱高温天气、中东部城市的长时间雾霾天气、城市局地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无不提醒人们:城镇化的过程选择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同样,气候变化也对城镇化产生影响。推进低碳城镇化,就要在城市治理和规划设计中,协同考虑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与灾害的不同需要,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治理理念,进行适应性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